宋朝第一将门,契丹人不敢动,杨家将不能比,功高盖主却能善终
史学界有种观点,认为宋朝有“三冗两积”,即冗员、冗兵、冗费,由于“三冗”问题带来积贫积弱的“两积”局面。翻开史书,只要涉及宋朝的战役,基本上都以敌人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宋朝为战后赔款问题焦头烂额。
奇怪的是,15年前有人曾做过一项“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的调研,九成的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回答宋朝。宋朝既然如此不堪,为何还令文人如此神往。了解原因后,或许你会大吃一惊。真实的宋朝,虽然军事上稍微有点弱,但经济上一点不贫。
宋朝的弱也只是表现在宋太宗数次伐辽失利和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建炎南渡就不要提了,宋朝摊上宋徽宗,该当有此一劫。换个角度想,北宋伐辽和澶渊之盟不算失败,伐辽是主动出击契丹人,澶渊之盟是双方打成平手,所以宋朝的军事实力不算太弱,是“攻不足而守有余”的中间水平。
北宋军事布防重心是西北边陲,因为宋朝西北部地处三国交汇处,与西夏、辽朝同时接壤。看好西北地区,能够保住大宋王朝一半的江山。“弱不禁风”的北宋王朝能够维持167年,与一个武将家族密切相关。它便是北宋第一武将世家——折家将。
说起折家将,实在了不得
从它的族姓中,便能得知它绝非中原族人。他是匈奴折兰氏后裔,是真正有着悠久历史的战斗民族,所以折家将惊人的军事天赋和战斗力也就不足为奇。
历史上,很多将门大多不过两三代便销声匿迹,飞将军李广家也不过传至李陵第三代。折家将却有着八代英烈的美名。早在宋太祖统一天下前,折家将便一直承担着抗击契丹、西夏、羌人骚扰中原的重任。大宋建立后,折家将投靠宋太祖。
如果说功高盖主的家族都没有好结局,那么折家将是个例外。宋太祖陈桥兵变,依靠武将夺取后周天下,使他对武将极其不信任,杯酒释兵权后,宋朝走向重文轻武的道路。但是折家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宋太祖亲自下旨“折家世袭官爵”。
《宋史》中曾评价折家将说“西北之悍”,一个家族扛起一个王朝一半的防守重任,号称西北长城,足以见得折家将有多厉害。折家将到底有哪些事迹,令它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呢。
宋太宗北伐期间,初露头角
宋太宗刚登基不久,为了给自己树立威望,挑起两次对辽北伐,结果都是以完败结束。两次伐辽过程中,只有折家将保持着完胜的记录。从太平兴国四年,北宋西部一直不牢靠,宋辽长期对峙,西夏李继迁又出尔反尔投靠辽朝的怀抱,契丹人是不是派骑兵前来寻衅滋事,折家将主动迎战将契丹围剿在新泽寨,俘虏大小级别将领百余人。
公元995年,契丹大将韩德威(辽朝宰相韩德让亲兄弟)联合西夏攻打折家镇守的府州,折御勋和折御卿哥俩亲自领兵上阵,一举挫败韩德威的大军压境,斩首契丹军五千首级,韩德威孤身一人该换衣服,轻骑突围逃走。韩德威逃跑后,为了给自己找回场面,整顿人马继续进攻折家军,行军至子河汊附近,听说又是折御卿亲自迎战,便停止进攻的脚步,史书记载说“德威闻至矣,顿兵不敢前”。
澶渊之盟,锋芒毕露
有人说,将门无犬子。折家将可谓是代代人中龙凤。折御卿病逝后,宋太宗不久也驾崩。宋朝进入真宗时代,折家将传至折维昌。议和没有达成前,折维昌带领折家将主导宋辽战场,折家军大大小小经历数十次战役,没有一场败绩。
公元1004年,契丹人再次南下,真宗皇帝命令麟州、府州、保州三地火速迎战。府州的折家军取道火山,直接抵达契丹的朔州,一举攻破大狼水寨,缴获契丹的牛羊辎重数以万计。契丹主力听说自己的老营被折家军攻破,连夜撤兵增援朔州,极大地减轻麟州、保州的防御压力。
澶渊之盟后,宋辽间进入长达百年的友好时期。双方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摩擦,折家军的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府州内部。
折家将与杨家将是儿女亲家
评书演义说,杨业的夫人叫佘赛花,人称佘老太君。这是文学艺术加工的结果,老人家本姓“折”。你猜得没错,“佘太君”便是折家将的闺女,他是折家将第二代掌门人折德扆的千金。佘赛花(暂且如此称呼)绝不是那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祖上有良好的武将基因,嫁给麟州杨业后,为杨家带兵打仗、排兵布阵立下不少功劳。
为什么说麟州杨家不如折家呢。杨业家一共传四代人,分别是杨信、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从第五代人后,杨家再也没有诞生过名将,更别提有什么拿得出的漂亮仗。
折家将则传八代人,一直到建炎南渡后,跟随宋高宗来到临安府,才逐渐由武将转向文官。两宋期间,折家军也曾积极地参与抗金,为保住宋朝赵氏江山出过不少力气。
虽然历史上折家将不如杨家将、种家军名气大,但是它的实力要远在后者之上。只能说折家人懂得明哲保身、低调做人,在朝廷面前表现得像个乖宝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折家将即便是功高盖主,仍然能够得以善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