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
一、引言
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国际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体上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10年的时间里,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作出了三个领域的划分,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理动作领域。布卢姆等人研究的成果,影响了整整半个世纪,被誉为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成就之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众多研究者在刘佛年、瞿保奎教授等前辈的倡导下,对引进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部分改造,涌现了“目标教学”等一批改革实践,为提升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改进课堂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外对教育目标分类的深化研究,在20世纪70-90年代,主要有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心理动作技能);罗米索斯基提出的知识技能分类(知识分为事实、概念、原理、程序;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反应技能等);20世纪末国际教育研究界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安德森等人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霍恩斯坦的行为整合统筹学、马扎诺的四大系统一致分类学、乔纳森的学习结果与策略适配分类学、OECD关键能力与评价适配分类学等。盛群力教授编著的《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对上述分类体系作了系统的梳理。
二、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
1.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是安德森等人的研究团队用十年时间精心打磨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版。这一分类吸收了布鲁姆的老搭档克拉斯沃加盟,同时又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最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梅耶和测评专家阿来萨等近十位专家参与,是我们当前强调培养高层次认知能力时可以充分借鉴的理论。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理由:
(1)教育改革,特别是标准取向的课程改革,需要人们对教育目标重新给I于关注和聚焦;
(2)近50年来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研究,包括脑科学的新发现,都要求对原有的分类学进行修订;
(3)原来的分类学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变化,尤其是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安德森修订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中,提出了需要认真考虑的四个问题,以增强教育目标的效力,它们分别是:
(1)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问题)
(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教学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
(3)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信息?(评估问题)
(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
4.安德森修订的分类体系可以用一个二维表格来表示,强调认知的教育目标都应该能被归于该表的一个或多个方格中,如下表所示。
(1)知识维度
w 事实性知识: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w 概念性知识:类别与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
w 程序性知识: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
w 元认知知识: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自我知识。
(2)认知过程维度
w 记忆(remembering):识别(recognizing)、回忆(recalling)
w 理解(understanding):解释(interpreting)、举例(examplifying)、分类(classifying)、总结(summarizing)、推断(inferring)、比较(comparing)、说明(explaining)
w 应用(applying):执行(executing)、实施(implementing)
w 分析(analyze):区分(differentiating)、组织(organizing)、归属(attributing)
w 评价(evaluate):核查(checking)、评判(critiquing)
w 创造(create):生成(generating)、计划(planning)、贯彻(producing)
5.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的重要特点
(1)更加合理的表述教学结果。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分别用名次和动词来表示。
(2)重在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重视子类划分,涉及六类十九种具体要素;突出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奠定了基础;带有一定层级性,层级要求灵活松动,各类间允许有交叉重叠。
(3)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强调区分三种学习结果:“无效学习”、“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发现学习)。
6.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的作用和意义
(1)安德森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目标。
(2)为分析教科书和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性的工具。
(3)教师、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需要学什么,教师可以更好地有针对地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4)把教学、学生、评估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对目标的理解、教与学、评估和一致性问题大有益处。
该分类将认知过程维度细化为六类十九种,从中也可以看出各个不同时期教学观(流派)的变化。教学目标之所以被不断细化,是因为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所有教学目标撰写得越具体就越好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正如当代教学设计家加涅提出的重要理念:不同的学习科目有相同的学习结果;相同的学习科目有不同的学习结果,所以需要各自的教学支持条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的差异是由于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条件不同。
三、思考
反观国内常用的三维目标分类法,其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分类学,而是结合了多种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分类标准,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知识与技能综合了本书中介绍的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中的知识维度以及马扎诺的四大系统一致分类学知识系统中的心里动作程序;而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将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中的认知过程维度和哈罗教育目标分类中的动作技能领域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则是采用了布鲁姆及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分类标准有多种,各有特点,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教育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实现目标。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撰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在参照分类标准的时候,应该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而不是照搬课标,可以在参照课标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并灵活使用,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策略。
本文来自李磊科学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