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kǒng

注音:ㄎㄨㄥˇ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子

简体部首: 子

五笔86:BNN

五笔98:BNN

UniCode:U+5B54

四角号码:12410

仓颉:NDU GBK

编码:BFD7

规范汉字编号: 0179

孔的部首笔画:3

总笔画:4

笔 顺:折竖横折

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很:孔急。孔武有力。

量词,用于窑洞:一孔土窑。

姓。

三、姓氏起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 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4、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满族崆果啰氏,亦称孔果洛氏,满语为Konggolo Hala,汉义“黄马”,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广氏等。

(2)满族孔尼喇氏,满语为Kongnila Hala,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

(3)满族叩岱氏,亦称阔代氏,满语为Kodai Hala,汉义“汉人的口袋”,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

(4)满族库雅拉氏,亦称揆雅拉,源出库雅拉女真,以部为姓,满语为Kuyala Hala,世居东海(今吉林汪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黑龙江流域、毕尔腾(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扎思胡里(今黑龙江第二牡丹江)、兴堪(今黑龙江省及俄罗斯兴凯湖周边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孔氏、胡氏、李氏、礼氏等。

(5)满族温都氏,亦称文都氏,源于金国时期温都部,以部为氏,与温敦氏、温屯氏同部族,满语为Wendu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乌苏里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孔氏、温氏、都氏、文氏、闻氏等。

(6)满族温屯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温敦部,以部为氏,与温都氏、温敦氏同部族,满语为Wentun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孔氏、空氏等。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先秦时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三国两晋时,迁移到浙江、江西东南地区。唐宋时播散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进入台湾地区。孔子单传七代,四十八代孙孔端友,1128年南迁。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70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66.5%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孔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苏、皖、鄂等地。

六、家谱文献

孔姓,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曾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河北保定直录保定府新城县孔氏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珍藏。

孔氏祖庭广记,(元)孔元措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据木刻活字印本影印三册。

山东曲阜阙里孔氏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句容孔巷孔氏家谱十三卷,首一卷,(清)孔广沧等纂修,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宋]孔传,先祖为孔端隐,始迁祖为孔瑄。

山东曲阜孔子世家考,(清)郑环纂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珍藏。

福建上杭闽杭孔氏家谱五卷,首一卷,(清)孔昭音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元]孔新。

浙江桐乡孔氏宗谱,清孔宪文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孔公窻。

江苏兴化孔氏支谱十二卷,清孔宪荣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孔承凤,始迁祖为孔宏贤。

孔子世家谱首一卷、初集六十二卷、二集三十四卷、三集十卷、四集二卷,民国孔德成、孔广彬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百五十三册。

湖南浏阳金淮孔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圣达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珍藏。

上海孔氏家乘资料,现代孔令谷纂录,1958~1974年间稿本。

浙江衢州南宗沟溪支派孔氏宗谱六卷,首一卷,(现代)孔繁嘉主修,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先祖为[清]孔兴濂,始迁祖为[清]孔毓均。

孔子家谱: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领)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领)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领)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领)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领)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领)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商部族首领)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商部族首领)

35世祖报乙(商部族首领)

34世祖报丙(商部族首领)

33世祖报丁(商部族首领)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领)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领)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原为商部族首领)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孔渠,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孔萱,文宣公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孔策,文宣公

39世孙孔振,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子)、孔继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子)、孔广杓(孔继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七、郡望堂号

郡望: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堂号:阕里堂、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八、字辈排行

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辈为“克”,第四十六~八十五代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第五十六~六十五代)字辈:“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定十字(第六十六~七十五代)字辈:“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第七十六~八十五代)字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字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第五十六~一百零五代: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二十五字可续。

九、姓氏名人

孔子,前551年-前479,山东曲阜 [19]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光,前65—5,山东曲阜,西汉后期大臣

孔藂,?-前172,山东,西汉开国功臣 [20]

孔臧,前201年-前123,汉九卿之一

孔宙,103-163山东曲阜,东汉郎令

孔融,153-208,山东曲阜,汉北海相

孔君平,285-335,浙江绍兴,晋世子文学

孔奂,514-583,浙江绍兴,南陈吏部尚书

孔颖达,574-648,河北衡水,唐经学家,著有《五经正义》

孔巢父,?-784,河北翼县,竹溪六逸之一

孔述睿,730-800,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唐工部尚书

孔道辅,985-1039,山东曲阜,大理寺卿

孔宗翰,山东曲阜,司转运判官

孔平仲,1044-1111,江西省峡江县罗田乡,北宋九品官员 

孔思迪,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 

孔昭薰,山东曲阜,翰林院五经博士,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孔宪彝,1837-?,山东曲阜,著有《清画家诗史》

孔祥熙,1880-1967,山西太谷,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长。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

查询自己的姓氏方法:

1,关注“寻荀文化”右下端宗亲活动的姓氏文化

(0)

相关推荐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何不姓孔?

    黄帝 司马迁的<史记>,从黄帝写起."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西晋皇甫谧解释:"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

  • 元明清历代袭封的衍圣公竟然是冒牌货,孔子嫡系为何查出蒙古基因

    一.孔子后代基因分析 据统计,当代孔姓人口有270多万,排全国姓氏第83位.按理说,孔家谱系在汉族内是最严谨和纯正的,可是经检测,有相当一部分孔姓家族DNA序列却与蒙古高原贵族王罕克烈.北元达延汗后裔 ...

  • 曲阜---孔林

           再到曲阜(五)孔林   博陵    曲阜,三千亩孔林.孔子以下累代十万余墓冢,成为延续年代最久且保存较完整的家族墓地.经历了历史的劫难,此时早已恢复了千百年来的宁静.松柏夹道,古意苍苍. ...

  • 孔德墉 |《孔子世家谱》不仅是血缘,更是文化

    孔子世家网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0,(03)版,收录于知网 在他看来,<孔子世家谱>能够延续这么多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世界最长家谱 ...

  • 施-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shī 注音:ㄕ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方 简体部首: 方 五笔86:YTBN 五笔98:YTBN UniCode:U+65BD 四角号码:08212 仓颉:Y ...

  • 张-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zhàng    zhāng 注音:ㄓㄤˋ     ㄓㄤ 繁体字:張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弓 简体部首:弓 五笔86:XTAY 五笔98:XTAY UniCo ...

  • 俎、且-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俎字与且字一样 二.姓氏读音 且 拼音:jū    qiě 注音:ㄐㄩ   ㄑㄧㄝˇ 旧繁体字/异体字: 俎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一 简体部首: 一 五笔86:EGD 五笔98: ...

  • 冯-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féng   píng 注 音:ㄈㄥˊ   ㄆㄧㄥˊ 繁体字: 馮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冫 简体部首: 冫 五笔86:UCG 五笔98:UCGG UniCo ...

  • 荀-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xún 注音:ㄒㄩㄣˊ 繁体字:荀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艹 简体部首: 艹 五笔86:AQJF 五笔98:AQJF UniCode:U+8340 四角号码:4 ...

  • 尤-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yóu 注音:ㄧㄡˊ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尢 简体部首:尢 五笔86:DNV 五笔98:DNYI UniCode:U+5C24 四角号码:43012 仓颉:I ...

  • 许-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xǔ  hǔ 注音: ㄒㄩˇ   ㄏㄨˇ 繁体字: 許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讠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五笔:YTFH 仓颉:IVOJ 笔顺编号:45311 ...

  • 自-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三.姓氏起源 起源一,汉姓,自的本义为象鼻.舜的弟弟为象,部落训象为职业.象的子孙有姓自的. <希姓录>云:"自氏,姬姓之后",<世本 ...

  • 臧-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cáng   zāng 注 音: ㄘㄤˊ   ㄗㄤ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臣 简体部首: 臣 五笔86:DNDT 五笔98:AUAH UniCode:U+81E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