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我听了一堂素食营养学的公益课,课程的名字叫做“饮食与健康”。课程的名称很朴实也很宽泛,展示课件的PPT没有装饰,就是简单的白底黑字。然而,1小时45分钟的一堂课,我觉得特别充实,脑子被高密度的营养学知识和大量数据灌满了。课程结束后,我对饮食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如何科学吃素等问题,有了全新而且全面的了解。下课之后我马上邀请授课老师甘教授,希望他在合适的时间能接受素食星球的采访,甘教授欣然同意。
图片来自甘业华教授
添加微信时,我看到他的头像是电影《阿甘正传》的海报。授课老师名叫甘业华,今年59岁,素食3年,有过十年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专业扎实,知识面极广。他现任北大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抗肿瘤药物的协同作用及分子机制,在多种国际著名肿瘤相关杂志发表专业论文。甘教授在CHINAFIT上演讲@CHINA FIT采访中我近距离观察甘教授,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讲完一堂接近两小时的课程,又接受了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没有显出丝毫疲惫。这次采访和以往不同,我们三个素食星球的小伙伴感觉上了一堂北大的高级营养学的课,而且还是小班授课,收获满到爆。课后我们还缠着甘教授问了很多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充当了一把好学生,这次采访真的是让人意犹未尽。甘教授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研究生的时候就看过,前后看了四五次,选头像的时候就选上了。阿甘他妈妈说'人生是一段旅程’,我觉得特别好。阿甘做了很多事都不是为自己。我觉得人的根本还是善良。”稍后我们得知,甘教授发愿要讲1000次这样的公益课。甘教授说道:“2018年开始讲(公益课),到现在过了3年,讲了90多场。按照这个速度,大概需要30多年,到我90岁的时候应该就差不多了。”这次采访真的太值了!我们都被甘教授的德行和学识折服了。
来自搜狐:李咏抗癌失败,但这里却有生命的奇迹
甘教授在海外研究和学习十年,在国外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自己做饭,饮食比较规律。回国后应酬增加,有时候一周要去三五次饭店,平时中午吃饭也是在食堂。这样吃了一年,体检报告中有一项血脂指标高了,当时他没有太在意。第二年再体检,有三项血脂指标超常。传说中的“三高一低”找上门了。“我的爸爸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冠心病去世的,另外我大哥他岁数比我大九岁,他也有过几次晕倒,我怀疑可能与血管病变有关,我这个家系男性这边的基因在心脏病上至少不那么好,所以我对心脏病很早就敏感,一旦看到血脂高,我就很警觉了。”从那时开始,甘教授就不再往家里买肉蛋奶,但是每周可能还有一定的应酬。后来的数年中每次体检都不太正常,总会有一些指标偏高。真正触动甘教授吃素的是他爱人。六年前,甘教授的爱人吃素了,甘教授起初觉得成人吃素可能还有助于不得心脑血管病。但是爱人开始让孩子也吃素,甘教授就不乐意了,还是有点担心孩子吃素是否会营养不够,他经常趁爱人不在家给孩子吃鱼吃肉。“吃素有没有好处?我得找到证据,咱们从科学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是吧?用数据来说话。”甘教授开始系统的学习营养学。“营养学(的知识)我们在大学学医学时都没学过。其实营养学只教授给卫生专业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将来出去了做卫生防疫站或者营养师等。医生是不学营养学的,美国那边也不学。”营养学和医学是两个相关学科,医生的优势是有临床实践经验,能够接触大量病人,但是很多医生的营养学知识是不完善的,不成系统。甘教授先从系统的营养学开始学起,然后又开始看国内外的各种文献。他发现大量的数据指向:肉食和过量的油、盐、糖与困扰现代人的各种慢性病是有联系的。“现在收集到的数据,总体来说100篇文章,至少90篇说(富贵病)还真跟肉相关。”甘教授说道。看过大量资料之后,甘教授相信素食一定可以让身体获得充分营养和健康。他开始尝试各种素食,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素食食谱。然后他再根据自己的生活和身体状态不停的调整食谱。这样吃了数个月后,他发现长期伴随自己的疲乏感消失了,精力变得旺盛。以前到了晚餐肠胃总是很堵,不知道该吃什么,现在饥饿感回来了。最重要的是所有检测指标全部恢复正常。他开始支持家人一起吃素。甘教授给自己的饮食方式起了个名字,叫做“科学素食”。甘教授找到了健康的饮食方式,但不止于此,他还希望将这种饮食方式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受益。“人类的饮食研究是非常复杂的,非常困难的,我看了数百篇文章,每一篇文章它有不同的设计,再加上营养学与健康的关系往往需要长期研究,对于资金和时间的要求很高。高级的实验非常花钱。”甘教授说。“比如说美国有个用猴子做的实验,在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说是顶级的,他们养了70多只猴子长达20多年,建立专业的自然区域,给猴子留足空间,只在饮食上做区别。这个实验要让设备运转起来,还要支付研究人员的报酬,那个代价都不得了的。”现在甘教授使用的素食理论主要来自于柯林.坎贝尔教授(注),并且根据中国的食材所含各种营养要素的量,定制了一套日常容易实践的素食饮食方案。(注:柯林.坎贝尔-T.Colin Campbell,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著名素食推广者,著作有《救命饮食》。)
但推广素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要面对难以传播和难以接受等问题。甘教授采用完全公益的方式推广。“推广药物也许是容易的,有大药厂或经销商经济上的大力支持,病人愿意买,商家也开心。”甘教授说:“但是推广素食或健康饮食就麻烦了,你可能要花20分钟跟病人普及一个基本的营养学概念,说了半天,病人懂不懂不好说,诊室外面还有许多病人等着呢。”“而且推广科学素食呢,也没有人支持,你说是菜农支持我呢,还是种黄豆的支持我?只能是公益性的,有时候还要出一些路费和住宿费。”听到这里我对甘教授为何要推广科学素食愈发感兴趣了,甘教授不仅仅有推广科学素食的初心,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甘教授说到:“我是出身于贫寒家庭,小学、初中、高中我学习都好,就会得到表扬嘛,然后考上大学就有铁饭碗嘛,然后学医慢慢的晋身成为教授,贫穷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身边了。但这么多年不都是我在向社会伸手要,我在索取嘛。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幸福是给出去。”甘教授和爱人参加了多次慈善及贫困学生助学活动,看到了还有很多人生活非常贫困。“那时看到很多贫困的家庭,我去看了那叫惨不忍睹,这时候就把我原来已经丢掉的怜悯心又找回来了。后来我慢慢体会,付出真的是有幸福感的啊。”“过去不理解,我现在就能理解雷锋,他是在给予,他心里没有负担,他在助人的时候获得的是更高级的快乐。而且你会发现越去实践给予,越有动力。以前很多营养知识我也不明白,但是为了讲明白,回答各种提问,我就都要搞明白。现在越讲越完善,后来还有很多人会帮助我。”甘教授想要推广科学素食,是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幸福。身体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科学的素食能够帮助更多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无论TA是素食者还是杂食者。在中国要推广科学素食任重而道远。许多概念需要系统的学习。大部分人对于营养知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许多医生的营养学知识也不成体系,更不用说推广科学素食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等说起来是几个名词,但是背后涉及到的分解、吸收、转运又是非常的复杂。
甘教授说:“据说某名山的法师们患糖尿病的人也挺多。可能也就是当代法师们饮食结构(与以前)不一样了。现在老百姓带给法师们的是大桶的(植物)油,其次是各种糕点。法师们如果长期吃了过多的油、过多的含糖糕点,(即使吃素)这糖尿病也还是会来。”
不仅仅是中国遇到了问题,在这方面全世界都遇到了难题。甘教授讲了一个很心酸的例子,但这就是每天发生的现实。“美国坎布尔教授讲过一件事,在我脑海里印象很深,他说20年前,有位黑人女性血糖异常,来找糖尿病大夫。大夫非常客气,问寒问暖,说我给你开这个药,这个是现在临床上证明比较有效的(但是没有告诉如何在饮食上预防糖尿病)。十年以后患者出现肾脏和下肢问题了,这医生跟他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外科大夫特别好,做截肢非常好,然后哪个哪个地方轮椅做的特别好。20年后这个人已经坐上轮椅了,就截肢了。”美国的慢性病比中国出现的早,现在美国在素食推广上已经走到了中国前面,2018年美国有1000名医疗工作者到白宫南草坪集会,号召大家开始素食。从数据看,随着美国最近20年的肉类消费下降,癌症、心脑血管等慢性病也略有下降迹象。但中国还没有开始,很多医护工作者对素食的认知尚有偏见。在素食与健康的相关研究上中国也非常不足。
另外国外的素食经验和国内的生活情况也存在差距,很多国外的饮食方式无法平移到国内,这些都需要探索。Photo: Ella Olsson(Pexels)他说:“我希望做个康养中心,需要有一片单独的地方,提供专门的食物。然后让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去做研究,这个地方一方面用素食和传统的方式来治疗,另一方面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人群进行观察。又让他们养老,又让他们治病,最后还能得到第一手的数据。”甘教授说到康养中心的时候,能看到他的眼中有光,不像一位将近60岁的学者,更像一名充满干劲的青年。他是真心的希望为中国人如何吃得健康做一些事情。同时他也正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下个周末他又会去新的地方开始公益演讲。甘教授像《阿甘正传》的主人公一样在人生的路上一直前进。相信大家对甘教授的营养课非常感兴趣,福利来了,素食星球邀请甘业华教授开直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