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者关系看哲学常识化的必然性

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者关系看出哲学常识化的必然性

哲学必须帮助世人积极完善人格,纠正其“先天”的人性扭曲与偏差,帮助更多人实现哲学化,因为哲学化的人是超脱了善恶、是非的,是得到“大自在”的自由存在。这一切目标只在于将人的自然属性代表的恶与人的社会属性代表的善之间度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
       正因为如此,哲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像做科学实验一样的社会实践,是必须随时通过实证来检验自己的,是知与行的统合,所以,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的那些人是自己抱残守缺,是狂傲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狭隘,因为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一直注重并强调着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所以,相比于其他文明,中国人历来因为思想上较多克服了二元矛盾对立而尽显平和。
       善恶、是非等二元对立矛盾,对于哲学化的人更多是理论性存在,只是他们用以实现追求——终极和谐——的手段,不是目的,而我们大多数人恰恰错误地把人家的手段活成了自己的目的,所以世道人心的混乱其实是我们人类自酿的苦酒,属自作自受。
      所以,所谓和谐社会,不过是每个人都已经实现了人的哲学化,既首先是每个人都实现自身思想的内部和谐,在实现完美地自我约束的同时,又实现了与他人、自然皆能平和相处的外部和谐,然后,世人皆哲学化了,世道人心自然也就齐了,社会始见真正和谐。所以,人自身的内部和谐是求得外部和谐和社会总体和谐的前提。现在世道人心不齐,本质上就是人们广泛求不得的自身内在和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裴多菲用生命谱就的诗篇,更有而后的无数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只有自由才是隐藏在生命和爱情背后的人类更本质的目的与追求。没有了自由的生命与爱情,定是枯萎的。由此可见,真正的自由不是平常所臆想的肆无忌惮,而是高度理性和高度感性的完美结合的,是实现了全部矛盾对立统一理解和认识之后,人有境界的全面升华。
       可惜绝大多数世人因不懂或不真懂而选择性地抛弃了这样的真理,选择了错误的自由观,结果让自己的生命与爱情只能在无尽的妥协中沦落,此皆为放不下心中太多不当欲望的自作孽。这样的放不下,既是人性复杂的直接原因,又是人性发展过程性的必然结果,是从人之初开始的人类自控能力不足的延续。于是世间一切二元对立着的矛盾就要持续地、现实地折磨他们,让他们继续痛苦、纠结地苟活于世,当然得不到“大自在”的自由与升华。
        由此可见,哲学完全具备帮助人类实现哲学化自由的工具属性,能帮助人类实现更好地自我控制,只是这个工具暂时研发得还不够成熟,尚不能普及化推广,因此世道人心只能继续不齐下去了。但我还是要好心提示一下哲学家们,在埋头研发哲学工具的同时,切不要忘记工具的普及性需求。

由此更可见,哲学的普及化本来是哲学自身应有之义,此前大家是不是真的忽略了这么重要的认识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凡普及的东西,必同时也是能轻易实现常识化的,所以,哲学常识化自然又是每个哲人哲学追求的应有之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