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应用乌梅丸的两个条件
图|国医大师李士懋
乌梅丸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蛔厥证,久泄久痢的主要方剂,但是真的这样的话就把乌梅丸的应用局限了。
国医大师李士懋李老在应用乌梅丸治疗肝类疾病疗效显著,同时结合其平脉辨证的理论体系,更加扩大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今天小师妹带来了李士懋老师应用乌梅丸的2个指证,有即可用,并附2则医案和详解,简单易于掌握,让你也能成为应用乌梅丸的高手。
李老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乌梅丸的应用指征:
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 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称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 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病案举隅
01、腹胀疼( 慢性胰腺炎) 案
患者,男,49 岁,
2013年9月23日初诊:
主诉:小腹胀疼5个月,腹凉喜暖,嗳气食少,便溏有沫,每天1~2次,左腰胁疼,疲乏无力,畏寒寐差,体重下降。2013 年7月腹部CT示: 慢性胰腺炎。2013年8月肠镜示: 溃疡性结肠炎。脉弦减,舌黯红,苔白腻厚。
证属: 肝阳虚,厥气犯胃。
治法: 温补肝阳, 降逆和胃。
处方: 乌梅丸。
乌梅12g、细辛6g、党参12g、
黄柏6g、干姜8g、当归12g、
肉桂7g、花椒8g、炮附子12g、
黄连12g、吴茱萸3g。
2013年10月12日二诊:
上方共服 14 剂。药后大便成形,但仍黏腻不爽,紧张则便意消失,夜尿2~3次。余症均 减十之二三。上方去黄柏加白术12g、茯苓15g、生黄芪15g。
2013 年 11 月 22 日三诊:
上方加减共服 28 剂,症状续减。入寐仍慢,加酸枣仁30g。
按语
李士懋曾说:五脏中脾、肾阳虚之证熟识,而肝阳虚却不被大多数医家承认,甚至常常有人将肝阳虚的症状强加给脾、肾阳虚。肝阳虚证是由于肝之阳气不足,升发、疏泄、温煦功能不 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肝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始萌而未盛,易受外邪戕伐而损其始萌之阳,因而形成肝阳虚证。肝阳不足,则失其敷和、舒启、条达之性。
肝之疏泄与人的情志、消化、气血津液的运行、女子月经胎产等皆联系密切,若肝阳馁弱,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出现病变。
可见精神萎靡不振,易惊善虑,头痛头晕,甚至昏厥等症。木不疏土而致的消化系统不适,可见吐利呕恶、食少乏酸等症状。气血不畅可见循行部位的症状,如少腹胀疼,筋挛囊缩,胁肋隐疼,胸闷、头顶痛。
肝主筋,故肝阳虚,可见筋失温煦而拘挛之症,如转筋。又肝为罢极之本,故常可见懈怠无力等症状。凡符合肝阳虚表现者,皆可依此论治,如西医诊断的冠心病、糖尿病、肝病、消化系统病、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抑郁症等。
脾阳虚是指脾阳亏虚,失于运化,以腹部冷痛,喜温喜按,下利便溏、食少纳呆与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脾阳虚的病位是大腹,因此其症状表现多为腹部冷痛,喜暖喜按,纳呆食少,食谷不化等症。
肝阳虚证中因木不疏土也可出现腹部一些症状,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土虚日久亦可影响及肝,故而临床上常可见肝阳、脾阳虚证共见,二者之间,虽有症状的交织,但尚有许多不同的症状,所以临证之时,应仔细区分。
肾阳虚是指肾阳不足,温煦封藏失职,气化失司,以腰膝酸软,性欲下降,不孕不育,夜尿频多,耳鸣耳聋,下利完谷,浮肿与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因肾为先天之本,一身阳气之根,藏精,主生殖,又主水液代谢,为封藏之本。故肾阳不足,多表现为以上功能的减退。
李士懋认为:肾为人身阳气之根,其他脏腑的阳气,乃阳气的枝杈。肾阳已亡,根本已离,此为亡阳之证,当用四逆汤类方回阳。若肾阳未亡,仅某一脏腑的阳气衰,犹枝杈阳衰,根本未竭,未至亡阳。
所以肝阳不足之寒与肾亡阳之寒是不同的,临床中应加以区分,总之肝阳、脾阳、肾阳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的脏腑功能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差异,在临床上不可症状相似而不区分,否则必然影响临床疗效。
不同的脏腑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特征,肝阳虚的立法用药应与后二者有所不同。李士懋认为脾阳虚以温阳健脾为主,方选理中类;
肾阳虚以温补肾阳为主,方选四逆类。而肝体阴而用阳,且肝为刚脏,内寄相火,故常在肝阳虚的基础上,而形成寒热错杂证,主以乌梅丸治之。
乌梅丸中以附子、干姜、花椒、桂枝、细辛五味热药以温阳、益肝之用,人参益肝气,乌梅、当归补肝之体,黄连、黄柏清其相火内郁之热,形成了在补肝的基础上,寒热并调之方。
临证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案虽现一派脾阳虚之象,但仔细分析可知。脉弦、主肝,患者小腹疼、腰胁疼,也提示与肝有关,且患者舌红、苔厚腻,应为寒热错杂之象,故以乌梅丸治之。
02、烘热汗出( 更年期综合征)案
患者,女,48 岁,
2013 年 9 月 20 日初诊:
主诉:烘热汗出半月余,汗后背冷。疲倦寐差,食少纳呆,胸闷气短,时太息,鼻塞5~6年,间断发作,恶风,头顶尤甚,大便不爽,小便可。2009 年因子宫内膜异位作全切术。脉弦减,舌可。
证属: 肝阳虚,疏泄失调。
治法: 温肝阳。
处方: 乌梅丸。
乌梅10g、 黄柏9g、苍耳子12g、
生黄芪12g、黄连9g、花椒6g、
辛夷9g、桂枝12g、党参12g、
细辛6g、当归12g、干姜6g。
7 剂, 水煎服,每天一剂。
2013 年 9 月 30 日二诊:
服上药 7 剂后诸症均明显减轻,停药2天后症状稍有反复,咽痒,脉弦减,舌可。上方加桔梗9g、炙甘草8g、姜半夏10g。
按语
据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来看,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并不难。
根据平脉辨证理论,患者脉弦且减,弦主肝、为阳中之阴脉; 减为不足,主气虚、阳虚。总括其病机即为肝气虚、阳虚。据脉确定病机,肝主筋,为罢极之本,且藏魂。
肝虚则筋失所养,魂不得藏,故疲倦乏力而寐差。木不疏土, 故纳差,二便欠利。肝之经络,布两胁,过胸中,故可现胸闷、气短等症,气机得太息而暂通,故喜太息。
阳虚而卫外不固, 则恶风、鼻塞作矣。最后还有一症,即“烘热汗出”。李老认为:“肝阳,乃春生少阳之气,此阳始萌未盛,故易受戕伐而肝阳馁弱,形成肝寒。然肝又内寄相火,相火内郁而化热,郁热亦可上攻,下迫。上攻即可见烘热汗出。此热为实热, 而非虚热,故应苦寒之品直折。”
至此,上述患者的所有症状皆可用肝阳虚解释,故可明确诊断为肝阳虚。
法宜温肝阳,方选乌梅丸。方中桂枝、辛细、花椒、干姜、附子等皆辛温温散肝寒,黄连、黄柏清其内郁之热,当归、乌梅补肝之体,敛肝之真气,人参补肝气,此方寒热并用,恰合厥阴病的病机,故应为厥阴病肝阳虚之主方。
传统观点认为乌梅丸只是驱蛔、治久利,则大大限制了此方的应用范围。
总结
李老在综合历代医家对肝阳虚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对肝阳虚和厥阴篇的独特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肝阳虚一证认识的不足。李士懋的认识还原了厥阴篇的本来面目,并为乌梅丸的临床运用搭建起 了从理论到临床的桥梁。
今天的北京下雪了,雪花很大哦,你们的地方下雪了吗?有什么漂亮的风景可以分享给小师妹,还有聪明的你是不是有什么乌梅丸的使用绝招还没有告诉小师妹,记得留言让小师妹也多学一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