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爱 || 我自己来/张婉如作品(第423期A)

轩诚浅语:

时下诟病当下教育的文章铺天盖地,论述煌煌,但每一个家长似乎都被绑在了高速行驶的应试教育列车上,身不由己的高速运行着。相比于那些专家学者的高论,静下心来,抽点时间读读这位年近八旬老人这篇淡淡而又温暖的文字,也许会更有用些。

妈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喜欢阅读与写作,读得最多的书除了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外,就是关于教育相关的内容。这篇文字除了家人欢聚、天伦之乐的喜悦外,还颇多幼儿成长与教育的思考,对年轻的家长们应该益处多多。

文/张婉如

导语/诵读/梁轩诚

(月亮公主Lena)

小女儿莹莹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把一团火一样的热闹、欢歌笑语和“我自己能做”的自信同时带回了家。每年的合家团聚开始了,特别是新年前到家,给春节增添了更多的温暖。

一进门我想接过两岁半的Lena(中文名月亮)抱抱,但她礼貌的亲了我一下,叫声姥姥,挣脱我自己进了家门。五岁的Tina(星星)也同样叫了大家,自己脱外衣、摘帽、换鞋,姐妹俩就欢快地找水杯、接水、喝水,吃水果,一时没找到果皮的放处,他们就把果皮装到自己的衣袋里,当我接垃圾时,她俩的回答还是:“姥姥,我自己扔。”

(星星公主Tina)

吃晚饭时,她们从我准备的各种餐具里挑出的是筷子,学着我们的样子调着面条,不让别人帮忙,只好吃着自己调和的怪味面条。我看Lena夹面条费劲想帮她,她快乐的笑着说:“姥姥,我自己能夹。”她只能夹起一叶一叶的青菜,到了夹面条,不听话的面条又滑落倒碗里,我想帮她夹断面条,她又“我自己能吃”地阻挡了我的筷子,再次夹起面条,太长一次夹不起,她又放回碗里,二折、三折的夹起,滋溜溜的吸到口里,大家竖起大拇指哈哈大笑。Tina怀疑的问妈妈,为什么吃饭会大声笑呢?我才想起他们的教育和我们古训一样,“食不言,寝不语”。

莹莹讲了Tina去年回国后的事情。去年回来时,Tina在我们学校幼儿园暂上了一个多月,她看到了阿姨训斥小朋友的样子,也尝到了她不喝稀饭、不能吃可口饭菜的苦头。当回到德国幼儿园,阿姨请她介绍中国幼儿园时,她就手插在腰里,指着小朋友训斥,并罚小朋友站,还要求大家手背后坐好等等。他们幼儿园阿姨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把Tina从新奇的路上引了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才真正回到了他们幼儿园的状态,开始了欢乐、无拘无束的生活。

(姐姐星星过生日,妹妹月亮的眼神充满了羡慕)

后来再回到中国,她就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就让她们放开玩耍吧!

他们自己能玩难易不等的拼图,能画简单的画,姐姐还能单脚吊在单杠上,妹妹能双脚离地吊单杠,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她们几乎能玩所有的玩具。看着她们惊险的动作,常常使我惊心动魄。两岁半的Lina最喜欢的活动是和大人面对面提起她的双手玩后空翻。

看到她们自己用小刀削苹果,我提心吊胆的,看着Tina把水果刀在她的双手间滑动,我的心也跟着刀子颤抖,Tina却说:放心姥姥,我会自己削好的。看着她把一半的果肉连皮一起削掉,莹莹知道我心疼,就说:妈,这不是浪费,这是学费,是一举两得的事,得到的是动手能力和自信,您以前不也是教我要自信成长吗?

(我才是芭比娃娃,这儿是我的家)

两个小外孙总是觉得“我自己能”,什么事都能做。我做饭,他们也来帮忙,我擀面,他们会拿来小擀面杖切下一小块面团擀成饺子皮。他们还会还会自己包饺子、擀皮、摘菜、洗菜、洗抹布,什么都能“自己做”。洗的满身是水,湿透了衣服,水流了一地,他们又光着脚,拖地,趴在地上擦地板,换掉了湿衣服又来帮忙。水哗哗的流,纸大片大片的扯,我知道了,这不是浪费,这是学费,这是在学做事,是听流水的音乐,是练巧手。人常说心灵手巧,手巧了心一定灵,十指连心也也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他们在玩耍中,在做游戏中也会思想,这个思维过程对孩子成长十分必要。要拿水杯够不着会端来凳子,鞋左右穿反了不舒服他们要想,积木插不到一起了他们要想,垃圾扔到哪个垃圾箱他们要想,这些玩中的想,生活中的想就是开发潜能,激活脑细胞,增长质量,使更多的脑细胞活跃起来。

(毛豆豆:月亮公主,这儿是我的家......)

我拿着Tina破了的袜子缝补,Tina拿过去说“我自己缝”,自己穿针引线缝起来了,Lena学姐姐的样子也要缝,要姐姐帮忙准备东西,Tina一边缝着一边对我说:“姥姥,我忙着呢,请给Lena针线教她缝。”Lena拿着块小布也缝起来了。Tina还真把袜子的破洞缝住了,又拿了一块长方形的布头比划着,剪着缝成了一个小口袋。Lena也一直用针线在她的布上缝着,针一次也没扎到她自己手上。

出门时小Lena总是“我自己走”,买到有包装的食品时,总是“我自己打开”。一次前面一个小朋友跌倒了,姐妹俩跑过去“我自己扶起了小朋友”,并拍打着身上的土,拿出他们的巧克力给小朋友吃,还关心的问疼不疼,孩子家长诧异的说:这么懂事的孩子。

(能吃不能吃,自己尝尝就知道了)

听莹莹说,在德国的幼儿园分班不按年龄,只限制人数,一个班里有各个年龄的学龄前小朋友,阿姨怀里抱着不会走路的,手上牵着蹒跚学步的,大些的小朋友带着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玩。Tina姐妹俩相差三岁,在一个班里,而且她们班里还有残疾孩子,大家都很关爱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善心、爱心,帮助弱者的同情心。

德国的幼儿园没有学习知识的任务,有些技能班自己选学。总之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在无危险的前提下,让孩子放纵的玩,幼儿园院子里有水池,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游戏器材,下雪天是更欢乐的日子,打雪仗,堆雪人,垒雪山,他们不怕泥,不怕水,玩一身泥水,脱掉泥浆衣服继续玩。所以孩子们都渴望着、向往着幼儿园,那里是孩子们真正的乐园,很吸引孩子。莹莹说接孩子时总是恋恋不舍,迟迟不走,幼儿园工作人员也不会催孩子离开。

(哥哥傻乐什么呢,我们才不为所动)

孩子总是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们这些自信的“我自己做”,也是由婴幼儿的好奇心,向往认识世界的渴望和潜移默化中一点点模仿学到的,会的“我自己做”,不会的请人帮助,像拉拉链时,Lena插拉链头有点困难,你帮着点,她会很快就拉好了。

对于姐妹俩,那里都是他们的游戏场所,什么东西都是他们的玩具,走到路上碰见台阶会跳上跳下;看到小动物,有时会趴在地上学小狗、小猫;旧纸箱可以当床、可以当箱子,还可以当桌子、当城堡,摆上本子在上面画画,涂色,读书。他们汉语也说的很好,但认识的汉字很少,因为他们不问,也不会有人主动教他们,只有他们问时才告诉他们。所以每次读书都是“我自己拿来”,“我自己读”的前提下开始的。遇到他们会的书名、句子、字、词都停下,由“我自己读”,不会的领读过去,这样一本幼儿画报很快就会了。因为这是主动地“我自己读”自动吸收的,是常人不理解的快,一本读物很快就变成了一本“我自己读”的书。

(18:58,姥姥别急,“熊出没”最后两分钟了......)

别看小小年纪,她们说话还真算数,我的新闻联播时间到了,她们一定会从正在热看的“熊出没”中退出,把时间留给我,这是大人也不容易做到的。

在发达的国度里,在科学的教育下,孩子们享有基本生活国家补贴,过着较为丰厚的物质生活,尽情的游戏,放开的玩耍。她们经常会玩着玩着爬在玩具上就睡着了,有时躺在地上就睡着了。五岁的Tina也没有学字母的压力,他们大脑的潜能在尽情地玩耍中、科学的游戏中充分的发挥,脑细胞在大量增加,在充分用起来了,在无限地、不断地增长着智能。他们的中小学也重在开发学生潜力。所以到大学后,他们的智力发展已成熟,有极大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钻研、探索,在科研中取得卓越的贡献,德国有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定与他们的教育有关。

我盼望着我们的星星、月亮两姐妹在“我自己做”的自信中走下去,走到可喜、可赞的未来。

(回到了无拘无束的柏林幼儿园)

轩诚后记:

星星和月亮生活在多语的环境中,妈妈与她们汉语交流为主,爸爸与她们德语沟通,爸爸妈妈之间英语说的更多点,平时生活在柏林,每年大约会回中国一两个月。就我观察,俩人的汉语表达都远高于国内的孩子,举例如下:

1、由于时差,Tina每天起床较晚。有天早上才八点多,却看见她迷迷糊糊地从房间走出来,妈妈差异地问她怎么起得这么早,Tina说:核桃哥哥今天开学了,起来晚了就不能给他说再见了。

2、我带Tina去和外甥的女儿萱萱玩时,萱萱给了她个一条腿的芭比娃娃,妈妈让萱萱给换一个时,萱萱没理会。我看出Tina不开心,但她没有发作,她说:萱萱,你到我家做客时,我给你一个一条腿的芭比娃娃,你开心吗?萱萱想了一下,说,那咱们换吧,把自己喜欢的娃娃换给了Tina。

3、带Tina在超市路过抓娃娃游戏机时,Tina给我说了一句汉语加德语,我没听明白,妹妹很诧异,教了她不熟悉的汉语词汇,她指着游戏机说:舅舅,我们不要理它,这就是个吃钱的家伙。原来在德国时,爸爸用德语给她表述过类似的意思。

语言的形成是个综合的过程,Tina就要上小学了,她没有专门学过加减法或是背过字母表,她更应付不下来现在很多小学的入学测试,但我绝对相信,她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那年那月,我们也有无拘无束的童年,1978年夏于宜川)

作者简介:

张婉茹,1939年生,陕西三原人。1962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数学系,一生从教,教授过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学生,后从咸阳师范学院退休。退休后闲暇之间阅读、写作,有作品发表于《三秦都市报》、《咸阳师范学院校报》、《美丽的原创生活》、《满天都是星》等媒体。

美 丽 的 原 创 生 活

专 注 原 创 文 学  |  分 享 生 活 美 丽

(0)

相关推荐

  • 365天小朋友早餐记录,12月24日。

    为芒果季收藏,不用烤箱做蛋糕,无色素还低糖,吃再多也不会腻 找对方子,烘焙很简单,柔软如云朵的蔓越莓吐司,甩面包房几条街 一看就会的几种馒头做法,各个光滑喧软,比面包好吃还简单 一把糯米粉一把糖,复刻 ...

  • 端端上学了

    端端上学了 过了年,端端就三岁了(其实是两岁八个月),上幼儿园是迟早的事,因此早早的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姥爷姥姥在当地人缘好,熟人多,当地的幼儿园园长,老师阿姨他们都熟悉,姥爷在十五前,就提前帮端端报了 ...

  • 幼儿园高清监控告诉你:受不受排挤,和父母关系重大

    文 | 慕课君 来源 | 飞慕课 什么样的孩子 容易受到排挤 这估计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两种小孩不被待见,一种是比较强势的,另外一种是比较内向自卑. 有一部片子,叫<小孩的神秘生活 ...

  • 250期/张婉茹作品《别样生日》

    文 / 张婉茹 编辑/清慧 已获授权发布 别样生日 生日每个人都有,但是过生日不是每个人都有,也不是每年都过,起码我们中国人是这样.有的人每年都过生日,而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过过生日,生日的过法也不同,有 ...

  • 往期回顾/张婉茹作品《广场舞,我会一直跳下去》/轩诚清读

    轩诚说:献给所有的中国老妈妈.这是妈妈的又一篇作品.妈妈已经年近八旬了,这几年喜欢上了阅读.写作.妈妈写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她的每一篇作品都情真意切.质朴感人,且大都反映出带有普遍性的一些社会问题 ...

  • 一封家书 || 姐,过年好吧...... 张婉如作品(第403期)

    轩诚浅语: 春节回家拜年时,妈妈让我分别给舅大.姨妈和舅舅带了一封信,妈妈说他们姊妹们约好了,年纪大了,听力也不好,以后就写信为主.有时候彼此想念了,还可以翻着看看.拜年回来时,我带回了舅大的回信,厚 ...

  • 尘封记忆 || 外婆的官司(上)/张婉如作品(第558期)

    (妈妈和她的宝贝外孙女) 轩诚浅语: 这篇文章妈妈写了很久,期间还多次与舅大.姨妈书信沟通相关的细节.关于曾外婆,我之前也仅是零零碎碎的听长辈们偶尔谈起过,只知道她是一个不寻常的老太太,读了妈妈这篇文 ...

  • 657期 || 张婉如作品:回宜川/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母亲将青春留在了黄河岸边的宜川) 轩诚浅语: 母亲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她一生告诉我们最多的就是感谢.她感谢共产党新中国让她吃饱了饭 ...

  • 810期A || 张婉茹作品:蒸馍/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轩诚浅语: 也许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一篇不合时宜的文字,但我清楚,一个小小的蒸馍,对母亲却意味着很多,既有她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逝去亲人的 ...

  • 黄河,我亲爱的母亲河/ 文:张婉茹(第1304期)

    这是一句多么熟悉而又温暖的话语,黄河,在所有国人心中都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从古至今也曾有无数的中华儿女用文字.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把她颂扬.年过八旬的张婉茹老师用她一生经历中与黄河的交集,为我们刻画 ...

  • 院子里那棵老槐树 / 文:张婉茹(第1329期)

    每个人的记忆中似乎都会有故乡的那棵老槐树.外婆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一次次被砍伐,又一次次的再生长,她在顽强延续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见证和帮助着小院一家人繁衍生息,百十年来,她几乎也成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成 ...

  • 张婉茹作品:鸦片烟的记忆 / 轩诚诵读(第1603期)

    这是一段惨痛的历史记忆.儿时曾通过电影<林则徐>了解到鸦片战争前后,鸦片这一毒品对中国的危害,但总有一个念头,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广东沿海地区.近些年读到一些史料,才发现鸦片荼毒中国,竟然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