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利机长》看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6年岁末,美国影片《萨利机长》很热门。已经86岁高龄的美国老牌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一个发生在7年前的传奇故事拍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汤姆·汉克斯扮演了影片主角、传奇英雄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影评界认为,《萨利机长》在今年的奥斯卡评奖中很有戏。
2009年1月15日,已有40年飞行员经历的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驾驶一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飞机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刚起飞就遭到鸟群撞击,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冒险在哈德逊河河面降落,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无一伤亡。
1549航班迫降哈德逊河的整个过程只有208秒,其中的细节经过媒体的充分报道在美国已经尽人皆知,要拍成电影有很大的难度。伊斯特伍德巧妙地独辟蹊径,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迫降事件进行调查的角度来展开故事。运输安全委员会调查官员首先发现,1549航班引擎熄火后,空管要求飞机立即返回拉瓜迪亚机场,萨利机长虽然同意返回但却没有执行。后来又发现,飞机左侧发动机并未撞毁,还在空转。计算机模拟显示,1549航班完全可以安全返回拉瓜迪亚机场。如果这些结论属实,萨利将面临擅自将飞机和乘客带入险境的指控,不仅工作没了,尚未还清按揭的房子也将被收回。好在飞机黑匣子录音和从哈德逊河里捞出来的左侧发动机证实了萨利机长的证词:飞机当时根本没有可能返回拉瓜迪亚机场,迫降哈德逊河是唯一的选择。
这样通过事故调查的质疑方式来讲述1549航班迫降哈德逊河的故事,是很聪明的办法,让我们看到了萨利机长这位英雄的内心。但我更感兴趣的是《萨利机长》传递出来的多元化的价值观。
按照我们的思维逻辑,萨利机长救了一飞机的人,当然应该受到奖赏,就像乘客们和媒体的报道那样。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却一本正经地进行了严格的调查,不因结局完美而放弃。影片中,调查官员的问话几近苛刻,已与刁难无异。可在真相大白之后,他们还是予以认可,由衷地感谢萨利机长和他的同伴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
由此我们看到,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互相争论才能最后达到意见一致。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对所有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确定事故责任。他们不因事故后果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他们只认事实,不受舆论的左右。当事实证明当初的推断错误时,他们没有固执己见,坦然确认事实。他们并不是故意和英雄作对,而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让我想到了法庭上的控辩双方。公诉人证明犯罪,辩护人证明无罪,都是从自己的职业出发,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并不意味着前者故意制造冤案,后者刻意包庇犯罪。只要大家从事实和法律出发,客观地进行辩论,总能达到一致。但我看到更多的是意气用事,互相攻讦,甚至把法庭当成角斗场。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个职业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这与立场无关,与人格无关。允许多元化价值观的存在,提倡对话和融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优于过去的表现。这种客观冷静的对话和讨论,有助于事实真相的再现。调查医疗责任事故不是和医生为敌。调查公安机关内非正常死亡事故不是和警察为敌。萨利机长和听证会上的参加者没有把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调查官员当成挑事者,我们也不必把不同职业的人当作我们的敌人。这就是我从《萨利机长》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