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超越名相去悟 (中)

* 文章中的类似(圣灵/基督/上主/救恩/天国)等等,都非宗教术语。

接上篇👇

修行要超越名相去悟 (上)

· 01 ·

心 意 识

最后再说一下这个“意”。

这个东西其实说简单是最好的,但是太简单人又够不着,所以我就把这个东西按照新书的框架,用三个字不要再复杂了——心、意,识,够了。

这三个字就是概括了我们作为人从源头到作为人的体验的全部。——心、意、识

这个“意”就是在中间的一个东西。

意它可以跟识结合,叫意识;

意可以跟心结合,叫做心意。

所以意在英文中叫“consciousness”就是你的意愿,你的will,你想干嘛、想表达什么。就是你所有东西都不可能离开这个意。

你所有的想法如果只是一堆的识,没有意,这个识毫无意义。你能想象一个没有跟意结合的识吗?

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概念,你连播放它都不可能,你连读取、理解它都不可能。

识离开了意,就不是意识,它毫无意义。

心要是没有意,它是没有表达的。

你可以说它是空心,这个在新书里面也表达了,它叫做“spaciousness consciousness”是“空心”的意思。

这个“空心”也不可能不结合意。这个意在课程名词解释里面说了,是灵性的创造机制要有了意,它才有意愿、表达,不然不可能有表达。

但这并不是三个东西。我们没有办法一步明白的话,姑且用三个东西(心、意、识)。

因为这三个东西其实是代表一个关系,还是那句话叫一体性中的关系,一体中的关系,它是个关系。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什么?

是这个关系中,意这个地方出了点问题。其实也没有问题,我只是得这么说,不然的话就没得修了,它在整个完美中没有问题的。

出了什么问题呢?就是这个意,我们人过度的去练习意怎么跟识结合。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这个意怎么跟识结合,这一部分学过头了。

因为这个世界人之所以是个高级动物,跟普通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识。这个识它很厉害,它可以积累学习,没有识人类不会发展到今天。

但这个识需要意来调度它,所以我们过度在练习意跟识的结合。这一部分人类已经脱颖而出了,已经超越了地球所有的众生。

但这个意跟心的结合不够,所以这个意它就会误以为它就是主人,把心给忘了,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分子把分母给忘了

这个识你可以把它当做信息,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分子的85% 、15%,它是一种信息的表达。

所以一旦我们把心给忘了,我们就会认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和人的识不一样。

当这个意跟识结合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人格,不一样的表达,但是一切是由心来的。

心不是你的心、我的心,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因为心是不二,就没有区分的可能性。

即使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但这个心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这个识。所以这个心就没有必要去区分它,能区分的就是意跟识。

所以当你的识为意所用,意为心所用,最后达到一种和谐的结合,就是新书说的“全心全意”的状态。

在这个全心全意的状态,也不是什么玄而不可思议的东西。其实就是在这个时候,你的意依然可以调动你所有的识。

但是这个时候你的意它不再(自以为)是主人,它是为心而用。因为意它本来就是为心所用的。而这个心又不分你的心、我的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你的意识是为一体所用,就是《课程》说的,你这个时候就是上主的表达,你这个时候就是“替天行道”。

你就是那个道的表达,它本来就是你,你不再(自以为)是个分裂的个体。

说的再通俗一点,这个有点像什么效果呢?

当我们不依心而活,就是心意识不结合的时候,老大没出现的时候,意其实是很混乱的,很没底气的,很不笃定的。

因为这时候意没靠到心,

它就用识来判断。

所以这个意就随时得去问识,我该做什么,这个事情我该干吗?哎呀,他想对我干什么?我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万一什么?要是这个情况发生我该怎么样?

就会活在新书上说的一种叫“因为、所以然(if then)”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因为意这个时候它无根,它去问它的下家,去问识。

所以这个意就得不断通过学习积累越多的识。它认为识越多,知识越多,它就越是专家,它能参考的东西就越多,信息就越准确。

· 02 ·

意与心结合

所以大家看这个意,它就有点像我们说心猿意马,像一个脱了缰绳的马,就像一个猴子一样,它靠不着心的,这不是意本来的工作状态。

但是如果心意结合呢?心意一旦结合了,意会运用识,但不是用识去做因。这个识将变成意的工具,而不再是这个意的因,不再用识去参考。

不会因为大家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不会因为过去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因为过去的经验就会怎么,不会这么去运作了。

这些经验不是失忆了,不是说把文化给忘了,不是说把专业知识给忘了,这些东西都有,只是它不会用这些东西来驱动意。用识去驱动意,不会再这么做了。

那么这个时候人就会活在所谓的当下。因为心它永远在当下,识在过去。其实当下和过去并不是对立关系,并不是真的有个东西叫过去。

因为过去就是识,识就是过去。而识也是在当下读取它才有作用,所以只有当下存在。这个就是大家要理清的一点。

所以这个时候意因为是听心的,是心来驱动的,心也获得了它正确的表达方式,因为它跟意能结合了。

这个心如果不跟意结合,以前给大家举个例子,开了一句玩笑,大家也不用当真,我把它叫懵逼宝宝。

为什么叫懵蔽宝宝呢?因为他没工具了,没有表达的东西。这个意跑掉了,意跑到去跟识结合,去把识当老大了。

所以当心跟意结合的时候,从人的体验来说,会经常发现,你知道你该怎么做,知道你想干嘛,但你不知道你为什么想干。

因为这个时候所有的“为什么”都变成一个答案叫“Why not?(为什么不呢?)”因为它没有那个“因为所以然”了。

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把心丢一边,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跟着识来走,这样的话就有原因了。

人要做个事情,你问为什么做这个事情?

他就会告诉你,因为我昨天看到了什么什么,因为我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会怎样、怎样、怎样……,在这两个选择中我考虑了一下,我选择a而不是b……

——所有这些困惑都是因为意跟着识走产生的。

因为识它本身就是分裂。分裂才叫识,不分裂不叫识。识的产生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认知单位。

意本来也是不可分割的,这个意你可以把它表达成灵魂层面的东西。意是这样的,你可以有你的意,我可以有我的意。但我的意是不能分裂的。

但意一旦跟着识跑了,把识当老大了,那么这个意就会产生内部分裂,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人自己就分裂了。

“意”它其实是心里面长出来的一个东西,它允许个体的体验发生。“个体的体验”在新书上它用了一个词叫“personal self”这个词是非常的妙,新书把自性叫做 Self。

然后个体意识,个体的意叫做 personal self,翻译出来就叫做“人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可以把心的一切的属性叫自性。

人人都有自性,因为人性是自性中来的,所以这个意就是人性的表达。我们都是共享同一心。

我不叫它一个心,一个心这个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导,它不是一个。它既然无边无际,既然是唯一,那说一有什么意思呢。一旦一个东西是唯一的,你说一就毫无意义。

因为“意”它本身就不是一个“体”,所以我们用性来表达它叫“自性”;也代表它是最初的、最本源的,不可能离开它,也没变过。

所以即使我们现在一切表达,小花、小草,包括人,都是自性的表达。这一点上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

人性是什么呢?人性就是自性的表达当它以人的这种形式,每个人都是一种自性的表达。

那么每一种自性的表达透过人来表达叫做人性,英文叫 personal self。所以人性“personal self”不是小我,不是 ego。

同学们在学习课程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把人性和小我混淆起来了。

所以学的很煎熬,就变成了,我怎么处处都是小我?那我到底活不活?

就会最终就把自己逼向了一条顽空之路,不得不走向顽空。因为你发现你抬头举手都是小我,其实不是一回事。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修行要超越名相去悟 (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