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14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李世民十四个儿子,多死于非命,能寿终正寝的不多。结局方式可分为四种,因而可合并归纳为四组:

一、寿终正寝

1、李治(628年 -683年)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长孙皇后,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2、李泰(620年-652年)

唐太宗四子,母亲长孙皇后。

史载李泰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 好士爱文学,工草隶,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于贞观十五年完成。

由于宠禄过盛,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 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逝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可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

3、李福(634年-670年),字祐,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母为杨贵妃。

km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出继隐太子李建成。贞观十八年,出任秦州都督。唐太宗去世时,授右卫大将军。唐高宗即位后,先后治理鄜州、青州、隰州、梁州。

唐高宗咸亨元年九月十三日(670年10月2日)于梁州去世,时年三十七 ,获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陪葬于昭陵。

二、因谋反而死

1、李承乾(619年―645年):谋反,废为庶人,抑郁而死。

李承乾,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长孙皇后。

唐太宗即位,册立皇太子。当时李承乾聪明仁爱,唐太宗对其爱护有加,派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悉 心辅佐和教导。后患有腿疾,不良于行。得知魏王李泰夺嫡之念,日益狂悖骄躁,不敬师长。贞观十六年(642年),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图谋不轨,事情败露。唐太宗苦心保全,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唐太宗在《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中感慨道:“况乎冢嗣,宁不钟心!”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郁郁而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唐玄宗时期,其孙李适之成为宰相,追赠荆州大都督、恒山郡王,谥号为愍,迁葬于昭陵。

2、李祐(?—643年):谋反,被赐死。

李祐字为辅,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母为阴妃。

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玄武门之变后,封为楚王。贞观二年,授幽州都督、燕王。贞观十年,封齐州都督、齐王。

李祐喜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太宗任命权万纪权为李祐的长史。权看见李祐不守法度,多次犯颜劝谏。昝君谟、梁猛彪为人不正,但为李祐宠信。权万纪多次斥退此二人,李祐又立即将之召回,更加宠信。唐太宗多次写信责备李祐。权万纪劝李祐附表谢罪。唐太宗赏赐了权万纪以致谢,但是仍然以李祐以前的过错,下诏书责备他。李祐以为权万纪出卖自己,对权深怀恨意。

李祐和昝君谟阴谋杀死权万纪。事情败露后,权万纪将昝君谟等人收押入狱,并上报朝廷。唐太宗于是命令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齐州处理,要求齐王与权万纪返京说明。

权万纪奉召先行,李祐非常恐惧,于是派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权万纪,并将其肢解。事已至此,昝君谟等劝他起兵谋反。

643年(贞观十七年)三月,李祐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私自任命自己的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驱赶百姓入城为兵,布置官署。唐太宗于是诏兵部尚书李勣与刘德威讨伐平叛。

唐太宗亲诏书责备李祐:你以前是我的儿子,今天是国家的仇人。李勣等人率兵到达齐州,平定齐州之乱,将李祐被押送至长安,同党四十余人一并被诛杀,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李祐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同年十月十五日以国公之礼安葬于长安高阳原 。无子, 国除。

3、李恪(619~653年),被诬谋反,缢杀。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

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宠爱。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

李承乾被废太子后,唐太宗一度想立李恪为太子。他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稚奴(李治)为太子,然而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由于长孙无忌等坚持抗争,唐太宗才断了这个念头。

但是从此以后,长孙无忌深为记恨李恪。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如果祖先宗庙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不远。

其子四人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

李恪以吴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神龙元年(705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司空,恢复吴王爵位。

4、李恽(?~ 674年):被诬谋反,自杀。

李恽,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母为王氏。

贞观十年(636年),封蒋王,出任安州都督,多造器用服玩,虚耗民力。永徽三年(652年),徙任梁州都督,到了离任之时,有递车四百辆。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唐高宗特宽宥不问。令僚佐杜嗣先撰《兔园册府》三十卷,历任遂州和相州刺史。

上元初年(674年),转箕州(今山西左权县)刺史。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唐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自杀。唐高宗知道实情后,斩张君彻,追赠李恽为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5、李愔(?—667年):因李恪“房遗爱谋反案”牵连,流放而死。

李愔,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炀帝女杨妃。

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

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李愔在虢州,经常打猎,不避庄稼,百姓非常怨恨他。典军杨道整勒马劝谏,李愔拉住他而捶打,十分霸道。永徽元年(650年),李愔为御史大夫李乾祐弹劾,高宗说李愔为司法部门所弹劾,很感羞辱。于是贬李愔为黄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其同母亲兄吴王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在今重庆境内)。联系显庆五年(659年)长孙无忌获罪,李恪被初次平反追封郁林王,李愔改封涪陵王亦在当年。但是其此后再无回到长安,直到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配地巴州。

咸亨元年(670年),追赠蜀王,陪葬昭陵。

6、李明(?~682年):被诬与废太子李贤通谋,被逼自杀

字为公,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母为杨妃。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授曹州刺史,册封曹王, 实封1000户。唐高宗即位,外放治理梁州、 虢州、蔡州、苏州,出继巢王李元吉。

李明当苏州刺史时,因为经常不循法度,被他的长史孔祯时常劝谏。李明说:“我是天子的弟弟,怎么会失去王爵!”孔祯说:“不能仗恃皇帝的恩宠,大王就不遵守国家的法度,由此恐怕这样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有的,难道大王没见过西汉淮南王的故事吗?”李明听后,十分不悦。后来李明的亲信对下人施暴,孔祯将其逮捕之后用刑杖打死。

永崇元年(680年)十月,李明因为与废太子李贤通谋的罪名,被降为零陵郡王,并被流放到黔州,便对人说道:“我真是后悔不听孔长史的话,才有如今的祸事。”

永淳元年(682年)七月,黔州都督谢祐在武后的授意下,逼令李明自杀。唐高宗得知,对武后所为无所追究,只深为弟弟哀悼,并因此罢免黔州衙府的全部官员。

李明死后,就地埋葬。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主政时,他的灵柩才得到许可被送回长安,陪葬昭陵,加谥号“恭”。

三、因反武则天而死

1、李贞(627年-688年):起兵反武,失败自尽

李贞,字贞,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

李贞擅长骑射,爱好文史。贞观年间,先后治理安州、徐州、扬州、相州和绛州刺史,封为越王。唐高宗即位后, 历任左卫大将军、绵相蔡州刺史。唐中宗李显即位,授太子太傅。嗣圣元年(684年),迁太子少保、豫州刺史。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为皇帝,李贞转任豫州刺史。武则天成为实际的女皇,大肆为武氏家族加官进爵,这使李氏皇族怀疑武则天要取代李唐,并屠杀李氏皇族。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李贞、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以上唐高祖之子、李贞叔父)、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和李贞的儿子琅琊王李冲。他们一起谋划共同反抗武则天。

垂拱四年(688年)9月16日,李冲召集长史萧德琮等,命令他们招募兵卒,同时分别告知韩、霍、鲁、越各王,以及贝州刺史纪王李慎,让他们各自起兵,共同向神都进发。武则天得知后,任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他们。

但只有李贞起兵了,其他诸王都没有准备充分,而迟疑不决。李贞通知他姑母常乐公主和姑父寿州刺史赵瑰,常乐公主表示支持李贞。不过,李贞只有属下裴守德和他一心,他把女儿良乡县主嫁给了裴守德,将他当做心腹对待。

武则天任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领兵十万人讨伐,并削除李贞、李冲在皇族名册中的名字,改姓虺氏。

麴崇裕等军到达豫州城东四十里,李贞派遣小儿子李规及裴守德迎战,结果溃败而回。李贞大惊,闭门自守。麴崇裕等到达城下,身边的人对李贞说:“您难道可以坐着等待被杀被侮辱!”于是李贞退回官邸,服毒自杀。

李贞、李规、裴守德及他们的妻子都自杀。他们与李冲都在东都皇宫门前阙楼下被悬首示众。麹崇裕斩李贞、李规父子及裴守德之首,传首东都,枭于阙下。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敬晖等奏李冲父子死于社稷,请复爵土,唐中宗恢复了李贞的李姓和族籍。

2、李慎(628年-689年):因反武则天,流放而死。

李慎,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母为韦贵妃。

贞观五年(631年),初封申王,出任秦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出任襄州刺史。贞观二十三年,食邑加满一千户。唐高宗即位(650年),授左卫大将军,出任邢泽二州刺史、荆州都督、安州都督。勤奋好学,擅长文史和观察星象。武后临朝执政,授太子太保、太子太师,迁贝州刺史。支持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坐罪下狱,改为“虺姓”。

永昌元年(689年),在流放途中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神龙革命(705年)后,恢复姓氏和官爵,陪葬于昭陵。

四、早逝或夭折

1、李宽: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李宽过继给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云为嗣,并加封凉州总管、司徒。李宽早薨,贞观初追封为楚王。

2、李嚣(?~632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母燕德妃。631年进封江王,翌年去世,谥号殇。

3、李简(?—63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详。李简进封代王后逝世,无子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