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感谢教育局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交流、研讨、切磋和学习的平台,我简要谈三点个人认识,并把有色一中近期工作思路向大家作粗略的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教。
三点个人认识:
第一、校长办学要体现党的意志、国家意识和个人意志的统一。
我个人始终信奉“三个办事”:即按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政策办事;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按学校的实际情况办事。许多人把素质教育推崇为一场革命,我个人认为它只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也是回归到这三个办事上来。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每位校长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发展得至美、至善、至优,都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独辟路径或左冲右突。但我们公立学校的校长,是受党和政府的委托来管理学校的,是必须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来履行职责的,而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志来行事。学校的发展要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需要,要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广大受教育者的进步需求,不能仅仅体现校长的个人教育思想或价值取向。许多名校、特色学校背后都有一位成绩斐然的校长,他的教育思想会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和久远的影响,它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个人意志高超艺术的统一,但如果一个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特色建设完全是建立在校长个人权威基础上的个人教学理想或价值取向,它是无法得到传承和发展的。一个学校如果太具校长个人特色很难说是真正的特色,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名校、特色学校名噪一时但一段时间后沉寂的原因。我们有时在考察一所特色学校时,通过几幅画面或场景,就猜出这所学校校长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学什么专业的,有何主要爱好,我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简言之,我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是有其深厚文化根基和现实客观基础的,不是校长个人意愿所决定的。
第二、黄石高中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要靠品牌,黄石高中教育的实质突破要靠小学、初中联动。
黄石教育尤其是有硬性升学指标压力的中学教育,与学生及家长的辛苦和付出,与市民的期望和要求是有较大差距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也有反映。(但我个人感受到一个现象:对我们教育弊端的揭露或淋漓尽致的讥讽主要来自我们教育人自己,某些人甚至有一种以丑为荣,以损为乐的心态)。黄石教育要塑形象,要得到市民或者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认可,必须打造黄石的教育品牌,而真正打造出教育品牌只能打造龙头。要想满足社会急切的期望和应对瞬息万变的情况,不能按照品牌学校所应有的丰富内涵做到面面俱到,可首抓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牛鼻子,如换一种思维以逆向推导来设计,可有利于早日打造出黄石地方教育品牌,即以应达到的升学率来确定该完成的升学人数,再根据现实完成情况来确定其高中进口人数,这既有利于保证品牌学校真正的优秀生源数,也有利于防止本地优质生源外流,还可吸引外地生源,同时也让其他普通高中接受一些“凤尾”的学生来当“鸡头”,带动普通高中的发展。
中学素质教育曾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反对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没有消亡,而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不能总归结为是思想认识问题,症结就在于大家都无法回避的升学率问题。既然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民满意的要求是具体、明确而现实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升学,升好学。高考升学问题不解决,高中教育教学不可能真改,高中瓶颈没突破,小学、初中改革也白改,不仅是“减负减负,后果自负”,还得加倍偿还。自下而上的改革是革命,革命最终是要摧毁旧势力、旧模式的,课改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也使一串串的矛盾和问题传递到高中,不同利益的力量聚集在高考这个“出口”上,要么发生革命,突破旧势力、旧模式,要么被扼制,新鞋走老路,前几年武汉地区初中《科学》课改失败是例证。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改良,改良一般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行动迅速。如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直接从高中出口改革,很快传递到初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是以改良的思想走革命的道路,因而使基础教育的理想与基础教育的现实非常不协调。
当前,要实现黄石高中教育的突破,黄石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要与高中教育保持一致性的要求,因为课改后的小学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与初中教育差别太大,而初中教育也在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覆盖面、系统性、深度和广度上与高中的衔接问题也非常突出,其实大家都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在高中学校某些学科教学中力所能及地探求解决的方法,但真正有效的解决途径需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措施,目前初中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理科学科的教学指导、调控已不容迟缓。
第三、学校特色建设是抓手,建设特色学校是目标。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特色不是自命的,也不是停留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愿景上,而是基于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就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一样,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劣势,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承底蕴和传统文化根基,都不乏一些特色建设的抓手。而特色学校建设更高一个层次,是一个学校各个方面而非某一个方向整体性、延续性、独特性的系统功能的优化组合,对于学校来讲主要体现在其优于别人的独特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当前我们黄石高中学校基本上都只是走在高考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上(包括艺、体生),而在较单一的培养模式中要建设成特色学校,需要在学校丰富内涵的各个方面寻求突破,而在这丰富内涵中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又回到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问题上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是不可能有特色学校。今年10月中旬,市教育局组织市直属学校校长去上海参观考察多所名校、特色学校,大家感受颇深,都认为不虚此行,突出的印象是各个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风格、校园文化等方面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他们这些学校的校长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那种自信、大气、津津有味、如数家珍般的治校治学之道,在其“淑女形象、绅士风度、领袖气质”等高品味追求的背后,我感受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坚实力量的支撑。
下面汇报一下有色一中的情况。
有色一中原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举办的一所企业高中,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经历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近十年的抗争,2008年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顺利进行了移交,实现了有色一中历史性的根本转变,也为学校的发展迎来新的希望,同时也逼迫学校直面严峻的挑战。目前学校教职工180人,在校学生2450人,42个教学班,校园面积24亩,新征地面积10亩,现有校园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二十年来,学校只建了一幢有20间教室的楼房,没有学生运动场地,已是黄石直属学校中当仁不让的最破旧学校。尽管如此,全校教职工都满怀信心和期望,辛勤工作,抱抓机遇,努力实现第二次创业。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所处的环境及黄石市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上下一致认为这些年学校就是靠精细管理,苦练内功渡过难关的,现在面临的形势更是要靠统一认识、合理定位、师尽其才、学尽其能、特色制胜的内涵发展之路来迎头赶超。
办学定位的指导思想:立足下陆,辐射大冶,面向黄石,以质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稳定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精细管理,文化提升,内涵发展,争创一流。
教学目标定位:面向全体,分层推进,传承亮点,大幅提高本科上线率,确保专科上线率居市示范学校前茅,为每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主要工作重点:
1、师资结构的优化、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师德规范的落实及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
2、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机制。
3、校园规划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
4、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
5、特色精品校园文化创建。
主要措施(简介教学方面的措施)
1、硬件软件建设并用
一是学校校园规划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二是学校办公条件和相关技术设备、设施落后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及创新。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坚持不懈抓管理,抓师资建设的同时,把校园规划的落实作为阶段性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2、以教督学,以学促教
在教学相长的关系中,我们过去一直偏重于以教督学,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严肃教师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督促和考评,确保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是否在日常学习中严格完成学习任务,主要还是通过任课教师的督促,学校只是在经历了较长学习后通过阶段考试或期中期末考试进行会诊,发现问题、调整问题严重滞后。通过调查观察和分析,我们普通高中的许多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按课时完成学习任务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学习任务的完成脱节,教学任务本应是为学习任务服务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以学习任务的完成来检测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在此借助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和年级组的力量,会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重点要求教师在优化学案的基础上加强课堂监督,保证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3、双向选择,摘牌上岗
为加强教师的职责意识,优化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的和谐合理结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实行任课教师双向选择,摘牌上岗制。根据教师及班主任的申报情况,结合各科任教师的工作量要求,学校确定每位教师的带班数量,制成电子牌号,由学校选聘年级主任,年级组会同德育处选聘班主任,班主任代表学生选聘任课教师,富余落选人员由学校调节。后勤人员根据岗位职责和要求,定岗定编,先自由申报,再由相关处室主任选聘。富余落选人员由学校调节。
4、“三考一评”促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坚持“三考一评”制度,即对进课堂所有教师都必需进行专业能力考试,执行能力考检、教学业绩考核和师德师风测评。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定量评价的晋升作风。业务能力考试于每年暑期以各自学科专业知识和高考试题结合组考,直接以绝对分数统计保存。执行能力考检是每学期以学生满意率,课堂控制力,教师合作情况以及结合学生进步情况综合量化考检。教学业绩考核就是以高中“进口”与高中“出口”的各项比值进行考核。师德师风以教学态度,教学事故,教学投诉等量化测评。所有考评结果均记入教师成长档案。
5、打造金牌学科
为了促进学校学科间良性竞争,激发学科组内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热情,学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措施,一方面大力宣传和激励优势学科,引导把教师的学科优势转化为学生的学科优势,加强优势学科的校本研究和开放年级间专题重点的选择性学习,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我校的数学学科建设已开始起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弱势学科的培训和扶持,促使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我校的物理学科建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