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物的理解

通过10天来以“我的食物简史”为主题的写作,让我开始去思考食物和我的联结。从开始自己对于做饭的体验,发现自己对于厨房是熟悉的。到去回忆自己从小与食物发生的故事,知道了老爸的厨艺和对于做菜的兴趣应该是他在做卤菜时练出来的,而他这样的形象和习惯对我就产生了影响。

因为在湖南的地域和气候原因,从小家里的餐桌上就不缺辣椒。所以无辣不欢的我,从对卤菜的喜爱,到对家里坛子菜的心心念,很大程度上是能满足自己对辣味的渴望。当然长期的吃辣给自己造成肠胃不好的困扰,还有一直被大家提醒的喜欢吃辣才长了这么多痘痘。所以也不得不理性的去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从开始少吃辣和饮食清淡开始,毕竟现在吃辣这件事可不能仅仅只从满足自己的嘴考虑了。

跳出自己对于食物的回忆,我把目光放在了观察家里食物的生长和处理上面。城市里反季节蔬菜的普遍存在会让我们在对食物逐渐失去新鲜感,但在农村的菜园里采摘下四季不同的本地当季蔬菜时,才真正能体会到食物带着的泥土的芬芳和本来的味道,以及它在土地上每一次开花结果后的惊喜。而对于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湿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现在城市解决垃圾问题时很重要的议题,而在本来可以更好处理的农村也开始出现了,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尝试着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食物,然后再去构建可以命名为“我的食物简史”的文本。从去寻找自己与食物的联结,向内探索自己的同时,再像朱清老师说的一样,做更多的向外的探索,去联结公众、社会、和不确定的未来。

我们的饮食历程,童年、求学、工作每个不同时期都在变化,而每一个阶段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我们也从没有把目光放到好好吃饭这件事上。疫情期间,也因为春节大多回到老家,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简单,发现好好吃饭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网络上大家尝试自制凉皮、蛋糕各种美食的热闹背后,我想是食物在发挥它的作用,它让家里的老人父母小孩有了一起共同的生活方式;它让我们去思考不论是基于自身健康还是疫情的病毒来源,以后该吃什么和不该吃什么;它让我们明白健康的食物和饮食,是构建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拼图。

写作日更 52/36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