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我们村是一个地处鲁西南地区的小村庄,几十户人家,300来口人。1978年后,农村改革的春风吹到我们那里,村里也搞起了土地联产责任承包,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焕发,一向低产的盐碱地也像换了个人似的产量连年大幅度提高,农民一下子从吃不饱肚子到粮食吃不完,除了缴国家和集体的还有得是余粮。有的农户储存粮食的囤不够用,索性把一间房子用水泥砌起来盛放,家里也养了猪羊鸡鸭,生活突然间进入了衣食无忧的富庶的天堂。 按照马斯洛原理,人们在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便会产生更高层面的追求。我村的人们当然也不例外。不久,想改变一下精神生活的愿望便提到村干部的议事日程。村里的文化人,一个有见识的二哥和村里干部商议,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把电拉进来,会上征求村民的意见,结果是村民非常赞成,大力支持,出钱出力。不久,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村在周围稠密众多的村子中第一家通上了电,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对于农民来说那可真是个稀罕物,别说买电视,即使要找个地儿看一下也很难做到。然而,二哥和村里的干部却暗暗下了决心,要让村民早一点看上这个里面能唱能跳变化神奇的戏匣子。那时间要买电视机可不是闹着玩,就算是有钱,也没地儿能买到,电视机是国家极为紧缺的统购统销物品,个人购买要凭票。怎么办?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打问到村里一家人有一位亲戚在外地某地商业局当领导,求他的这位亲戚给想想办法说不定能够办成。你还别说,事情还真的办成了,不仅帮忙买上了电视,还是个20几寸有色的。这可把村民们高兴地比过大年还热闹,全村男女老少一下子把电视机围了个水泄不通。 电视机买来了,放在哪儿,村干部一时犯了愁。放在生产队的办公室吧,地方太小,总不能每天都搬到大街上来放电视吧。俗话说,买得起马,配得起鞍。盖一座电视房不就得了。说干就干,农村人盖个房子还算什么大事。五六天时间,加班加点,一座里面通透的大房子就盖成了。红砖蓝瓦,雪白的墙壁,还真好看,是村里最大的房子,能盛下100多人不成问题。电视房大门对着大街,宽敞明亮,门楣高耸,门脸宽大,门头上方专门留有题名写字的空档。那时,我在外省的中学里教书,正好在回家探亲期间遇到电视房落成,村干部非要叫我给村里这座规模“宏伟”的建筑题写名称。我不是受宠若惊,而是觉得我的字配不上在村民眼里这么神圣的电视房。最终推辞不过,只得从命。说实在话,当时,我似乎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颤抖地拿起沾满红漆的毛刷小心翼翼并工工整整地写下了“牛王庙村电视礼堂”几个大字。接下来又在村长的口授下写了大门两边的对联,似乎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什么什么。一晃30多年过去,早已经记不清是写得是什么内容了。 买了大电视,又盖了电视房,这一下我们村子可是出了名,每当傍晚时分,村里的大人孩子便早早来到大门口排队等候生产队的会计来开门。周围10里八村的年青人也顾不得一天的疲劳专程赶来看电视节目,那场面真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 不久,妻子和孩子便离开农村迁到了我的身边,一家人团聚到了一起,由于村里再没有什么直系亲人,于是后来多年也就没有再回去,也就无从再见到那座在我们村历史上辉煌过一时的、有我题写了名字的电视房。我想它可能早已经拆掉被谁在那里盖上了新的住宅了吧?可是,不久前见到本村的一位本家爷们告诉我,电视房还在,只是已经很破旧,里面被谁堆放着杂物,“牛王庙电视礼堂”几个大字也早已是斑驳不堪,但依稀还可辨认。听了他的介绍,我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想,它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它的存在,只不过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见证而已了。
---------------------------------
作者简介:王礼民,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并多有发表。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规则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稿件所得款项故前100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而后剩余数的4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6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