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剂:黄芩汤
来源:张仲景。
类别:清热类
主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下利。
主治:阳邪入里导致的痢疾。
黄芩汤∶药方(二)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异名】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组成】黄芩12克
【用法】哎咀。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功用】清热止血。
黄芩汤∶药方(三)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水煎,食后频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上消渴证。
黄芩汤∶药方(四)
【来源】《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黄芩汤∶药方(五)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
【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岁儿为3服,1-2岁服2合。
黄芩汤∶药方(六)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细细温呷。
黄芩汤∶药方(七)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锉,炒)半两,白芍药(锉,炒)半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山芋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黄芩汤∶药方(八)
【药物组成】黄芩3分,艾叶半两(炒),当归3分(锉,炒)。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七。
【方剂主治】小儿血痢不止,肌体黄瘦,腹痛,不能饮食。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薤白3寸,豉50粒,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芩汤∶药方(九)
【药物组成】黄芩6分,川归1钱,川芎8分,天花粉7分,知母(酒炒)7分,苍术7分,白芍7分(一方有甘草7分,无苍术、白芍)。
【处方来源】《竹林女科》卷一。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黄芩汤∶药方(十)
【药物组成】黄芩2两,栀子14枚(擘),葱白1握,豉1升(绵裹)。
【处方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方剂主治】虚石发,内有客热,胸中痞,外有风湿不解,肌中急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服;不止,更为之。
黄芩汤∶药方(十一)
【药物组成】黄芩、瓜蒌、甘草。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八。
【方剂主治】汗后余毒,颊肿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黄芩汤∶药方(十二)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方剂主治】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黄芩汤∶药方(十三)
【药物组成】栀子仁半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空心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黄芩汤∶药方(十四)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干漆(炒令烟出)半两,鳖甲(去裙襴,醋炙黄)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捣作饼子,晒干)半两,葛根(锉)半两,干青蒿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方剂主治】热劳。心忪肌热,夜有盗汗,面黄肌瘦,饮食减少,骨节酸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先用水2盏,加小麦、乌梅、生姜各少许,煎5-7沸,去小麦等,入药末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