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不如去看云:您一定喜欢的诗画语文工作室研修活动
袅袅金风拂,慨然知已秋。岭南的秋别有一番韵味,薄薄的清凉里蕴藏着生机。2020年10月22日,在园岭实验小学观摩室里,来自深圳各区的伙伴们如约相聚,参加诗画语文工作室第十七次活动。
课堂
看山看水
不如去看云
上午的活动从观课、评课开始。来自文天祥小学的张盈莹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唯美的《火烧云》。张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捕捉“红彤彤”、“金灿灿”、“半灰半百合色”、“茄子紫”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反复摩挲文句,感受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张老师的课堂注重言语的积累与运用,她紧紧围绕文本,聚焦火烧云的多彩画面,别出心裁地指导写法,为学生搭建了思维训练的梯子,从而眨动心中那异彩纷呈的想象云朵。
伙伴
你侬我侬
不如课侬
课后,郭延政老师代表第三组,就本课的备课思路和磨课经历作了简要介绍,他大力肯定张盈莹这样勤奋好学的青年教师,盛赞她在磨课中七易其稿、精益求精。
工作室的张宏老师说,这节课让人听之动容,整节课有扎实的设计,有唯美的画面,有自然的运用,建构起了文字和画面之间流动的节奏。
王冬梅老师评价,任何写作都来源于生活,她盛赞张老师的课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了思维训练的架子。
导师
醍醐灌顶
一览众山小
工作室导师肖绍国校长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肯定,他强调要无限地抵达文本的秘妙和深意,就要摆渡好言语和语用这叶扁舟。
针对这节课,他创生了审视语用教学的四部曲:关注语用教学的适切性、细腻性、文化性和萧红性。
一是,语用教学的适切性。他说,张老师能在语用上重锤敲击,捕捉颜色词感受作家细腻的笔法。同时,站在作者、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或是最好的显露方式,如何更温柔地对待词语的出现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是,语用教学的细腻性。每一次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对言语生命的体悟,要注重细腻地感受文本,以一种细腻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在文字中行走和体悟。
三是,语用教学的文化性。一节课中,你要营造怎样的课堂文化氛围?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我们的家在母语中,在文字中,在中华文化中。
四是,语用教学的“萧红性”。文字将消失的画面和我们的生命打通,如何正确编码文字,深入解读文本,游走在作者的文字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下午,深圳大学李均教授莅临园岭实验小学,与诗画团队共同见证了诗画语文工作室专项课题结题报告会。
课题
确证确证再确证
为言语生命而教
肖绍国校长带领大家回望了三年来一起走过的路。三年来,工作室每月一次活动,都是精心策划的,有课例,有点评,有专家讲座……即便是疫情期间,大家无法集中到一起来面对面探讨,也仍然组织学员进行线上的学习和研究。
肖校长指出:“我们是一个实操性质的团队,注重教学法的实践。几乎每个老师都上了公开课,在实践中清晰了诗画语文的路数,在成长中烙上了诗画的印记。”
接着,肖校长针对工作室的研究课题——《诗画语文节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了结题报告。
肖校长对课题研究做了概述。原来,母语、母语课堂、母语教材、母语艺术、母语人生都涵盖在节奏这一天地大美之下。诗画语文试着用节奏去叩响母语的核心素养,用节奏去为母语的核心素养而教。
肖校长带领大家回顾了了研究路径,指明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思路,展示了研究团队的研究历程和研究硕果。他特别强调诗画语文的“三个确证”,那就是为言语节奏而教,为言语摩挲而教,为言语生命而教!
诗画语文就是节奏语文,要让课堂节奏合于师生的生命节奏,而我们的研究彼岸就是最终迈向人课合一的教学化境。
专家
象牙塔里
学院派理性指引
在肖校长充满诗情画意的报告之后,深圳大学李均教授表示,感慨良多。他说,他本人是很向往诗画语文的,“听肖校长的一席报告,受益匪浅。此番前来,既是交流,也是学习。”
李均教授对诗画语文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诗画语文’是南国语文的一股清流,也是国内语文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下,诗画语文是契合语文的本质的,它打破了主客体的界限,除了实践性很强以外,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也很强。
诗画语文,通过课例学习让大家爱上语文、享受语文,通过打通言语节奏将教育、语文、生命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自己的节奏。诗画语文有着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
最后,李均教授还从理论建构、实践范式、评价这三个方面,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三年前,肖校长在一次诗画语文的讲座中说:“我在诗意的渡口等你。”三年的时光,我们撑着诗画语文的一叶扁舟,逍遥前行。
三年后,《诗画语文节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即将结题,可是我们坚信,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诗画语文将一直在我们的心里。
撰稿:曾嵽稜 刘舒婷
摄影:许俊伟
“诗画团队”点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