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25)

“群英诗会”第二十一辑作品选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诗词艺术是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当代诗人应从当代生活中撷取生活素材,通过个性化的创作,表现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方才具有艺术生命力,才能引人共鸣。现从第21辑“群英诗会”中选评以下16首作品,与各位交流:

观    荷

范东学

惯绕芳池走,非因荷色诱。

花妍不解饥,我爱泥中藕。

英子点评:

“以口语写生活”是一道难题,若直接入诗,便显粗俗;若善于提炼,则成好诗。范东学先生在这方面处理得较好,首先表现在独特的立意上,而这种“独特”是人人见过想到但没有写过的,这需要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与思考;其次在于巧妙的构思和布局安排,方能与众不同。此绝似一气呵成,前两句交代自己习惯绕荷池而行,并不是因为美丽的荷色引诱。后两句点明了绕芳池走的原因:荷色再美,可是不能解决饥饿;“我”独爱其貌不扬的“泥中藕”,言外之意即是“泥中藕”能够解决饥饿。以此立意,独具现实意义。据了解,在饥荒岁月,“泥中藕”挽救过无数先民的生命,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苦难,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才会经常绕着芳池走,看看“泥中藕”,更觉亲切,不由得怀着感恩之心写下此诗。用心写诗,岂不感人?尤其是用心写出了充满“藕泥”之味的作品,此种做法值得提倡。

思子吟

王教平

总是三更醒,凝眸客路冥。

儿行千里外,娘做启明星。

英子点评:

此诗紧扣题目,善于转换角度,以母亲的口吻写之。前两句叙事,写母亲总是夜里醒来,望着夜茫茫的他乡之路,思念儿子。后两句议论,尤以结句出彩:不管孩子走得多远,母亲永远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启明星,指引前进的方向,照亮儿子的前程,从而间接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份牵挂是天下母亲所共有的。不仅如此,母亲,更是孩子人生的导师。

山   路

温贵君

逶迤十八弯,人在白云间。

小径休嫌窄,越高天越宽。

英子点评:

此诗语言平白如话,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前两句写山路又弯又长,人在山路上行走,如行走在白云间,以此埋下伏笔。转结议论说理:不要嫌山路的狭窄,越往高处走,天空越是开阔。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是平坦的大道,而往往如山路一样坎坷难行,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方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当攀登到人生的高峰时,自我的天空更是宽广。作者以行走于山路的所见所感,道出耐人寻味的哲理,实属不易。

黎明过卢沟桥

曾继全

石老痕犹在,狮残恨未休。

天边悬晓月,亦可作吴钩。

英子点评:

此诗在同题材作品中显得尤为独特,关键在于转结对“卢沟晓月”的譬喻而带出的深刻含义。起承描写卢沟桥上的石狮,突出年代已久,战争的伤痕犹在;石狮已经残损,然而民族之恨从没有停止。转结将晓月比作吴钩,可做多解:望着如吴钩之月自然使人想起当年战事,抑或将至今未休之恨付诸于吴钩……

秋  风(新韵)

白凌云

秋风吹尽人情味,落叶悲声易断魂。

何不长风八万里,凛冬之后又一春。

英子点评:

此绝似一挥而就的,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句“秋风吹尽人情味”应为灵感之句,新颖独到,巧妙地突出秋凉;次句以“落叶悲声”这一拟人手法进一步渲染秋天的萧瑟。转结扬起气势,似与秋风对话:何不长风远行八万里呢?要知道“凛冬之后又一春”啊!从中足见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花  瓶

野鹤

劝君莫笑腹空空,尽纳千红入彀中。

时序虽殊花一色,剪修不必苦施功。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诗别出心裁,极具讽喻之味。全诗以议论之笔表现了腹中空空的花瓶纳尽千红,但“纳红”却是别有心机的。无论时序如何变化,花色始终不变。于是乎变着花样儿进行修剪,无奈一番“苦施功”依然无济于事也。社会中如此花瓶模样的人不少,诗人巧以花瓶揭示了腹中空空而妄自尊大之人,具有现实意义。

读贵州访谈名家名人叶辛老师

黄采军

苗岭高高梦起时,持峰蘸月写参差。

一生唯有山和海,联袂春风满客思。

英子点评:

这首诗写得很见艺术性,赞人自然而不露痕迹。首句巧嵌作家叶辛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说明贵州山乡是叶辛老师文学之梦的“发源地”,在那蹉跎岁月里,他“持峰蘸月写参差”,一呆就是十年又七个月,此句形象地写出了叶辛老师在贵州山乡深夜写作的情形,以虚写实。叶辛老师历任《山花》《上海文坛》杂志主编,转句巧妙借用“山”与“海”,恰是对叶辛老师一生的高度赞誉,了无痕迹。尾联用语典雅不失灵动,笔触叶辛老师的内心世界。全诗紧扣题目,重点以叶辛老师在贵州的文学生涯为主,没有空话与套话,感受细腻,真情隐于字里行间。

题苏州湾太湖新城

杨逸明

波光浩渺涌微澜,流向苏州碧一湾。

隔岸楼和山对峙,倚窗人与鹭相看。

江湖不让心源涸,天地长教眼界宽。

入夜新城灯闪烁,珍珠落满水晶盘。

英子点评:

抒情与说理,不能离开景的烘托,否则显得苍白无味。如何将景、情、理三者融于诗中,布局安排和语言运用尤为重要。杨逸明老师这首写景诗很讲究构图技巧,给人以美的观感;同时又恰如其分地抒情寓理,给人以丰富的感受。首联写景,对句巧嵌“苏州湾”而毫无痕迹。颔联情景交融,楼与山相对,人与鹭相看,表现了太湖新城的景观,和谐美好。颈联由景寓理:傍水而居,江湖不会让你的心干涸而无灵气;楼高接天,自会让你的眼界开阔无比。言外之意,苏州湾太湖新城不仅仅是美丽的居家之所,更是一处陶冶身心的好地方。尾联以景结情,化唐·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一》的“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巧妙地赋予苏州湾太湖新城为“水晶盘”,令人不由对此楼盘心生向往之情。全诗紧扣题目,给苏州湾太湖新城设计了一张精美的名片。

闻某大学为外籍留学生配置女伴读生

杨逸明

最高学府解风情,配备添香伴读生。

自古上邦多淑女,为今外籍育精英。

奇招独出真无语,怪事常看已不惊。

卑鄙成才须厚黑,有通行证助横行。

英子点评:

时闻高等学府为外籍留学生配置女伴读生已是不鲜,无疑严重伤害了国人的情感。杨逸明老师的这首诗叙事议论相结合,鞭挞入里,入木三分,读来痛快淋漓。首句出语不凡,讽味即出,对句“配备添香”说明最高学府如何解风情,为下文议论蓄势。颔联道出国之淑女而今成为了“育精英”的工具,最高学府如此奇招令人无语,然而已是见怪不怪了!讽喻之中亦含无奈。尾联一语中的,谓此做法为“卑鄙成才”,而“成才之路”须精通“厚黑之学”,取得此“通行证”便可助“横行”一臂。讽喻与风趣的结合,道世人未尽之语,杨诗风格也。俞洪敏在两会上《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的提案最受全国网民关注和热议,而杨逸明老师以此诗代表了国民的共同感受与情感倾向,当力挺之。

代盲人作

刘庆霖

不晓光明咋弄丢,春天到了眼成秋。

日如雾影茫一片,天比屋檐高半楼。

书里梯攀手指上,世间路在竹竿头。

偶思扑蝶草丛坐,摸到枯花唯泪流。

英子点评:

笔者一直喜欢刘庆霖老师的这首七律,虽是“代盲人作”,却不似代笔,完全于盲人的角度去写,故而深深地触动了我以至于读了多次。此律巧以曲喻的方式再现通感手法的高妙,因失明了,故将春天当作了秋天,由失明引出了“眼成秋”,所以才会感觉“日如雾影茫一片,天比屋檐高半楼”,由盲人“看到的”太阳和天引出雾影与屋檐,即视觉通于感觉“茫一片”和“高半楼”,以通感表现盲人,更使人不由得对盲人生发同情之心。颈联表现盲人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一靠“触摸”二靠“摸索”,唯有外物方能帮助其艰难地生存,读来痛心。尾联以盲人的错觉表现其真实的生活现状,读之令人叹息——生活的美丽,完全与盲人无缘。口语入诗及通感的运用,错落的句式及细腻的笔法使全诗更具感染力。

 端节寄怀

曹新频

老逢端节不胜情,对镜忍看华发生。

旧恨早从流水逝,闲愁还向暮云平。

龙舟倒影于中好,艾草飘香分外清。

懒问长天江海里,几人湮没几留名。

英子点评:

每逢端午,总会很自然地感慨一番。作者的感慨,不仅仅是“对镜忍看华发生”;虽然觉得“旧恨早从流水逝”,但“闲愁还向暮云平”,说明节令又勾起了诗人的愁绪。颈联写端午习俗,句式灵动有致。最为新颖出彩的在于尾联:说是“懒问”,实质在叩问长天与江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是被历史湮没的?谁又能留名青史呢?屈子虽然投身于汨罗江,然其名是无法被历史湮没的。全诗结构合理,抒情议论等手法恰如其分。唯觉中二联有四平头之嫌,虽有“老逢”之写法,但“每逢”读来似更顺畅些。

咏百合 (步文珏韵)

张治龙

春日荒郊发一枝,为何开谢总迟迟。

临风或许谁经眼,汲露而成叶似眉。

树自朝阳撑瘦骨,花能解语绝凡姿。

纵然枯老秋光里,也抱香根恋到痴。

英子点评:

咏物之作如何能“形神兼具”?需要“物性”与“人性”的统一,此诗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全诗按照百合的开谢顺序去写,借物喻人,表达了纯洁的情怀。首联点明百合生长的环境;中二联语式错落灵动,颔联道出百合心性之淡泊、外形之淡雅,不管经谁之眼,它依然临风而立。颈联继续深化百合风骨,突出百合不凡的姿态。尾联表现百合的痴情,象征人世间最纯净的情感,极具风神。唯觉中二联两个下分句与上分句相较偏弱了些,然不影响全局。

庚子闰四月初八夜半雷雨记

樊旭东

树嘶江吼吾人起,帷动窗摇已变天。

激电来时乡梦去,闷雷罢后客心煎。

不惊风雨三更夜,却悔光阴五十年。

高枕诗书成寂寞,孤灯落落照无眠。

英子点评:

此律按时间顺序写出了雷雨来时的瞬间感悟,布局安排合理,语式富于变化。首联描绘雷雨前的景象,颔联情景结合,闪电与闷雷激醒了作者的思乡情怀。颈联为全诗亮点,人生感悟深矣,尤喜。作者已惯三更风雨,却懊悔逝去的五十年光阴。在经历了五十年的人生风雨历练之后,依然觉得最宝贵的还是时间,读罢感同身受。尾联以“无眠”收束,照应首联之“起”,但“吾人起”读来稍有不顺。

哈尔滨夏夜

长天一啸

搜句龙城坝上吟,清波桥下一钩沉。

蛙声带雨无须遣,酒色含云正待斟。

得意香风梳鬓发,多情树影乱衣襟。

移舟夜宿桃花巷,莺语穿墙梦入深。

英子点评:

王世贞以“兴与境谐”、“神合气完”为作诗之“妙”,此论与谢榛的“情景相触而成诗”高度契合。“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尤其是写景诗,更需情景交融,方成好诗。而不同的景致,其语言风格和表现方式亦是不同。此律以典雅的语言表现了哈尔滨夏夜的美好景致,抒发喜爱之情。首联自上而下,中二联语式有致,由远及近,寓情于景,“蛙声带雨”“酒色含云”化无形为有形,虚实相生。诗人观察细致,感受细腻,尤以颈联的拟人手法富有情趣,确为“兴与境谐”也。尾联“莺语穿墙”以虚写实,莺语如催眠曲一般催梦入深,余音袅袅。

跑    步

玉生烟

孰言体重不堪行,常自晨昏走几程。

臂甩但求能出汗,头昂非是为扬名。

八千米后身疲倦,二十年来路冷清。

已惯前途无夥伴,独听脚步一声声。

英子点评:

于平常的跑步一事生发出深刻的人生感悟,足见作者的感受能力。首联写跑步的缘由,此因正是当代生活的折射。颔联借跑步的动作发挥延伸,尤以下分句趣中含理。颈联乃律诗之“关键部位”,正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人生路上跑步之后,身心疲倦。诗人以“路冷清”的环境烘托出“心的冷清”,为尾联做铺垫。已经习惯人生路上孤独地跑步了,唯有自己才能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以此作结,留下唏嘘之声,引人思索。

临江仙·春日迁居前别西山梅亭

王海娜

小坐林中峰影下,陪花等待黄昏。满亭佳气自然薰。时光拐角处,想起一些人。

远黛轻洇疏墨里,悠然鸟语酥魂。夕阳温雅似芳邻。依山光彩在,万物亦风神。

英子点评: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当你即将告别旧景时,熟悉的景色瞬间充满感情而变得非同寻常,恰如故友。那种眷恋,千言难尽。此词顺畅自然,灵动有致,应是作者心中情感积蓄已久、一触即发而成,不隔不碍,既有依依难舍之情,又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淡然与恬静。开拍的“小坐”“陪花等待黄昏”可见词人在临别前欲将西山梅亭融入眼眸、刻在心底。“时光拐角处,想起一些人”以毫无雕琢的新诗之语道出告别之际,不由回想起过往的人事。下片纯粹写景,然情寓景中:这幅淡雅的“水墨画”,一声声悠然的鸟语,还有温雅如邻的夕阳,此时此刻都显得那么亲切可人。此处的夕阳光彩依旧在,万物亦是风采依旧,以此意结拍,间接含蓄地说明了旧景在作者心中不变的模样,永远留存心里。全词笔法娴熟,彰显作者文学底蕴。

正是因为生活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所以诗词创作的内容才能永葆新鲜,与时俱进。每个时代的诗词都会刻上时代的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写诗词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留下足迹,更是为时代留痕。以上点评乃英子一家之言,不尽意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107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等栏目。

微信号:yingzipingsh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