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事诛杀大臣背后的黑暗逻辑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元狩二年 前121年

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

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

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译文】皇上招揽士大夫,时常觉得不够;然而皇上生性严厉,即使平时所宠信的臣子,有的人因为稍有犯法,有的人由于欺骗蒙蔽,动则下狱彻查处死,丝毫不讲情面。

汲黯进谏说:“陛下求贤十分辛苦,没有尽其用,却已杀了他们。以有限的人才来肆意处以无止境的诛杀,我担心天下贤才快要被杀完了,到时候陛下将和谁一同治理国家呢!”汲黯越说越生气。

皇上笑着对汲黯说:“哪一朝没有人才?只怕不认识人才罢了,只要能发现人才,怎么会无才可用!所谓'才能’,就好比器具,用人如器,有才能的人不肯尽心办事,跟庸人没有区别,不杀了难道留着过年!”

【解析】一、英雄所见略同

汉武帝:“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这话耳熟吗?七百多年后,唐太宗是这么说的:“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英雄所见略同。这两句话真像是孪生兄弟说的。

汉武帝说:“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唐太宗说:“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汉武帝又说:“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唐太宗又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都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都是毁誉参半的皇帝,汉武帝的污点主要在于败家,唐太宗的污点则主要在于上位不光彩。但瑕不掩瑜,白璧微瑕才更显英雄本色。

二、汉武帝用人的权力逻辑

1.使贵不如使贱

贫贱者欲望大

贫穷低贱者欲望大,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想要的东西太多了,金钱、地位、美色、理想等等。比如说主父堰:“生不食五鼎,死便五鼎烹。”单纯从这句话暴露出来的欲望看,跟死刑不亏,三年血赚是一样的,欲望强烈,只看追求的是什么,总的一句话就是穷怕了。

贫穷鞭策我们进步,为什么是我们,因为我穷过,知道贫贱是个什么滋味,特别是见过富贵人家是怎么过日子的穷人,那种反差感真的是,既羡慕嫉妒,又非常痛苦,感觉大家根本不是活在同一个世界。所以这样的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往往愿意付出十倍的努力和牺牲,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事业,因为真的穷怕了。这样的人欲望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自然敢为天下先,有使不完的力气。

贫贱者没有政治包袱

贫贱者起于微末,汉武帝找到他们,让他们加入组织,在此之前,他们不认识组织中的任何人,更没有与任何人产生利益关系。这样的人往往就会依附于领导,因为一旦领导不要他们了,他们就会马上失去一切,变得什么都不是。这样的人,做起事情的时候往往就没有顾忌,以贯彻落实领导意志为第一标准,反正自己也是烂命一条,搏一搏,摩托变宝马。

而富贵者就不一样了。old money家大业大,本身家族就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加之长期扎根组织中,利益关系交织盘根错节。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把事情做成,而是怎么做才不会损害自己和盟友的利益,怎么做才不会得罪人。这样的人,即使不取得任何成就,依靠家族庇护也能荣华富贵的度过这一生,做起事情来自然就没什么动力。背叛自己阶级的人是很少的,这样瞻前顾后的人,是难以成事的,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想要大破大立,重建新秩序,就必须用一往无前的无产阶级。

贫贱者容易满足

贫贱者由于存量少,所以增量带来的刺激是非常大的,而富贵者存量大,增量带来不了什么刺激。贫贱者就好像三天没吃饭,你安排他去做一件事,做完给他一个馒头,他会很满足;而富贵者就好比酒足饭饱的人,你安排他去做事,做完赏他一个馒头,人家不仅内心毫无波动,反而在心里嘲笑你赏赐太少。而组织里的馒头是有限的,使用富贵者去做事,不好打赏,因为人家看不上那三瓜两枣。如果想要让富贵者满足,那做事的行政成本将会大大的提高。

2.恩威并重

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

重威的背后是重恩,只有恩威并重才能使唤得动人。重恩轻威则下属骄,轻恩重威则下属逃,轻恩轻威则下属混。在汉武帝手上做事,很多人都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就是标准的重恩。只有重赏之下才有勇夫。才有人愿意尽死力。而大破大立需要非常大的授权,授权就意味着利益,只有重威才能够震慑得住下属,使他们不敢轻易滋生奸邪之心,不敢有拿着领导授权去谋取私利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稍有忤逆便会万劫不复。只有恩威并重才能使下属战战兢兢,不忘初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3.空杯心态

用贫贱者就像往杯子里倒水,总有一天会倒满的。倒满了还想倒,就要把杯子里的水倒掉,或者换个杯子。贫贱者被汉武帝不断地使用,达成一个目标给一定的赏赐,随着目标一个个的被完成,贫贱者越来越富贵,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量变产生质变,贫贱者不再贫贱,他们变成了富贵者。富贵骄人,昔日的屠龙少年,变成了新的恶龙,新的old money。

他们开始变得家大业大,他们开始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开始明眸善睐,长袖善舞,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听命于皇帝,他们不再想风里来雨里去提着脑袋赚辛苦钱,他们不断地在各个势力之间合纵连横,希望能够成为官场新的不倒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于是他们的想法变得复杂了起来,做起事情也开始变得瞻前顾后,不再完全贯彻落实领导意志,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左右掂量。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们,而不是劝他们不忘初心。因为老而不死是为贼,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高官厚禄也是有限的,一旦贫贱者有变成old money的倾向,变成战斗力低下的战五渣,就必须坚决把他们清除出组织,不能让他们占用组织资源。

因为组织资源就好像萝卜坑,是有限的。今天封了那个,明天封了这个,很快地里就种满了萝卜,但如果这些萝卜不做事,就必须引进新的萝卜,引进新的萝卜就要新的利益,如果不把地里之前种下的萝卜,不把那些不在努力的萝卜拔掉,哪里来的萝卜坑去赏赐新来的萝卜?这就是汉武帝动不动就杀人的权力逻辑,一句话,把机会给更努力的人,把利益给更努力的人,否则组织会逐渐失去活力,走向败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