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词语的顺序(三)
词语的顺序
词语在句中的先后顺序叫词序。词序是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几千年来,汉语的词序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文言和现代汉语的词序大体上是一致的现在说“老师说”,古代说“陈胜曰”,它们都是按照“主语——谓语”这种词序造句的;现在说“我们抗击侵略”,古代说“齐师伐我”,它们都是按照“主语——动词谓语——宾语”这种词序造句的;现在说“人民的好战士”,古代说“赵之良将”,它们都是按照“定语——中心词”这种词序造句的。当然,词序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古今汉语的词序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三)介词结构的位置
状语在谓语前边,补语在谓语后边。文言的介词结构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不过翻译成现代汉语情况比较复杂:
1.由“与、为”组成的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译为现代汉语仍然是状语。如:
1.孤当与孟德决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自当跟曹操决一死战。原文“与孟德”是“决”的状语,译文“跟曹操”也是状语。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庖丁解牛》)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原文“为文惠君”是“解”的状语,译文“给文惠君”是“宰”的状语。
2.由“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译为现代汉语全部是状语。如:
3.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稗类钞·冯婉贞》)
——敌人远离我们,是想拿枪炮围困我们。原文“以火器”是“困”的状语,译文“拿枪炮”是“围困”的状语。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起义》)
——(他们)筑起高台子到上边宣誓,用两将尉的头作祭品。原文“以尉首”是“祭”的补语,译文“用两将尉的头”是“作”的状语。
3.由“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作补语,有时也作状语,译为现代汉语一般是状语。如: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前出师表》)
——我本来是个普通人,自己在南阳种地。原文“于南阳”是“耕”的补语,译文“在南阳”是“种”的状语。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苏轼:《石钟山记》)
——在乱石中挑一两块,敲了敲它。原文“于乱石间择”的状语,译文“在乱石中”是“挑”的状语。
原文是补语,译为现代汉语仍然是补语,这种情况较少。如:
7.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桔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桔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原文“于淮北”是“生”的补语,译文“在淮河以北”是“生”的补语。
4.由“乎”组成的介词结构只能作补语,译为现代汉语一般是状语,有时也作补语。如:
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庖丁解牛》)
——我的兴趣所在是事物的规律,比一般所谓“技术”进了一步。原文“乎技”是“进”的补语,译文“比……”是“进”的状语。
9.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现在我就是死在捕蛇上,比我乡邻的死也已经在后了。原文“乎此”是“死”的补语,译文“在捕蛇上”也是补语。
未完待续……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个小时来阅读,给自己充个电。关注本号,百万读者和你一起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