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详细的头颅MR解剖,太赞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六个层面加上枕叶解剖、额叶底部,一文读懂!
头颅MR解剖系列预计有三篇,第一篇着重讲额、顶、枕叶的脑沟、脑回定位及命名;第二篇重点讲述颞叶解剖;第三篇则重点讲一下脑沟、脑回之外的解剖结构,包括脑室、脑池、间脑等。可能还会加上血管或神经解剖。
本文为第一篇,头颅MR解剖之额、顶、枕叶的脑沟、脑回定位及命名。
注意事项:
1.本文所有图片均为同一患者,扫描基线平行于前联合与后联合的连线,此基线的横断面图像是目前影像科应用最多的,方便大家对照使用;
2.脑沟的具体命名进行加粗处理,后边“()”内为该脑沟的识别特征;
3.为了保证文章内容的准确性,本文对所有脑沟、脑回的解剖特征进行描述,具体见“解释说明部分”;
4.空白图方便大家对照学习和复习。
第一层
图中最深的那条沟即为中央沟,(由外向内后方走行,正常情况下连续走行而无中断),今天的文章就从这条中央沟开始。
第二层
中央沟前后分别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紧邻的脑沟即中央前沟和中央后沟。其中与中央前沟垂直的一条前后走行的脑沟为额上沟。额上沟左右两侧分别为额上回(黄色虚线框)和额中回(红色虚线框)。
中央沟前后两侧分别为中央前回(未标注)和中央后回(蓝色虚线框);其中上图紫色标注部分为旁中央小叶/中央旁小叶。
■ 解释说明:
(1)中央旁小叶为中央前、后回移行至内侧面的部分,前方以中央旁沟为界,后方以扣带沟缘支为界,上图未标注,但下图标注了,可对照。中央旁小叶的前部为初级躯体运动区,后部为初级躯体感觉区。
(2)中央前回拥有较多的椎体细胞,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系并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因此中央前回是躯体的运动中枢所在(属于额叶)。
(3)中央后回属于顶叶,为躯体感觉中枢所在。
第三层
中央沟、中央前沟、额上沟与上图位置相同,邻近脑回包括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亦与上图一致,故不再标注。中央旁小叶仍为紫色标注区域。
中央旁小叶前方为中央旁沟(黑色线条),其后方有一深而短的脑沟,为红色标注的扣带沟缘支(与大脑镰垂直;中央后沟与扣带沟缘支的延长线相续);扣带沟缘支后方为楔前叶(黄色虚线框)和顶上小叶(绿色虚线框),顶上小叶外后侧有一深沟,近似前后走行,为顶内沟/顶间沟。
■ 解释说明:
第四层
与上一层面相比,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均变短,半卵圆中心的白质纤维开始逐渐显现;扣带沟缘支与扣带沟之间的扣带回显示(深蓝色虚线框,其实上一层面扣带回也已经显示),扣带沟缘支后方的黄色虚线框仍然为楔前叶,绿色虚线框仍为顶上下叶;同时,位于顶内沟后方的顶下小叶显示,靠后的为角回(黄色标注),靠前的为缘上回(绿色标注)。
第五层
与上一层面相比,多数解剖细节变化不明显,不再标注。
注意后部枕叶显示,以顶枕沟为标志(红色实线条及黄色虚线条),其实顶枕沟在上一层面已经显示,但未标注。
■ 解释说明:
第六层
此层面,多数脑沟短小而难以识别,为了方便显示,尽可能用脑回进行标注。从前向后依次为:额上回(红色区域)、额下回(蓝色区域)、中央沟(粉色线条)、缘上回(绿色区域)、角回(黄色区域)、顶枕沟(黄色线条)、楔叶(黑色区域)。靠前的红色线条为扣带沟,而后方的扣带沟缘支已经模糊不清,故不再标注。
枕叶解剖
枕叶主要是依距状沟分为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楔叶在轴位MR上相对容易辨别,主要负责从对侧优势视网膜接受视觉信号,与下视障碍相关;舌回与前方的颞叶缺乏明显分界,辨识相对困难,舌回也是重要的视觉功能区。
枕叶的定位主要在于顶枕沟和距状沟的识别,以基底节层面较为容易,靠前的深沟为顶枕沟(红虚线),靠后的深沟常常只能看到一侧(黄虚线)为距状沟,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为楔叶(红色标注区),后方为舌回(紫色标注区)。
额叶底部层面
额叶底部的解剖细节也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从上面的两幅图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额叶底部的解剖细节:嗅神经所在的嗅沟将额叶底部分为内侧的直回(G)和外侧的眶回,而眶沟(红色线条标注,呈H形)将眶回分为前、后、内、外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