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讲伤寒论第1,2条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简称太阳病,就是现代的感受风寒,病邪在表的感冒,临床症状表现,脉浮,轻取应指,按之有力,与阳气大虚或夹表邪的浮脉不同,按之脉微无力。因此鉴别虚实,以免出错。症状表现,头项强痛而恶寒,头项就是头与颈的位置强胀痛,恶寒这点非常重要,无论有发热或者没热,只要有恶寒(发冷怕冷),加上脉浮,就可以诊断为风寒之客于表的太阳病,太阳病为表阳病,客于表的太阳病。

除了头项强痛而恶寒,感风寒会有其他的症状,鼻塞,流清涕,咳嗽,发热等等,为什么没有其他的呢,这里重点突出了脉浮恶寒,头项强痛,在临床上这个是辩证的重点。

看后面突出重点,就是纲领。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同样是外感风害的太阳病(感冒)。可是出现了脉虽浮但是缓了(力度弱了或是慢了),有虚的脉象区别。有出汗,怕风,就是卫阳弱了,开合汗孔失施了封闭失常,如房屋墙体有洞洞漏了,风吹进来了,凉风嗖嗖,身感不适,封藏失守营中之津漏了出来,这是营卫不和,加上脉浮缓,发热,脉浮有表证,发热是邪在表,正邪相争而发热,名曰中风。

无论是有在表,还是无邪的自汗出而恶风的营卫失和,都是用桂枝汤治疗。

这条没有讲到治疗,后面会有,会讲桂枝汤的方阵方解。

中医开的药,不叫开药叫开方,开方是中医方证理法,

开药无理法章程,开方根据方证理法药。

方是排兵布阵,有主師有先锋,有压粮,

症是信号,如法官定罪要证据,证据哪里来,作案现象留下来的蜘蛛马迹这就是症。

症就是临床表现出来症状,

证根据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的,综合分析出的问题原因

比如

脉浮,头痛,洗清涕,怕冷,恶寒这些指是症状

综合别的症状判断起来为太阳表证。

每经的总提纲,内列的症状齐聚才是某经的证,提纲为辩证的要点。

太阳表证,除主症,加有汗无汗,再结合脉,再结合其它症状,比如高热不退,无汗,气喘,鼻翼扇动。

这个太阳表证,邪束缚毛窍闭塞,肺气不宣郁而发热。有里热,此时麻黄通玄开窍,解了邪之封闭,通了毛窍,肺气得宣,加上石杏,清里降肺,邪去窍开气宣热散的去,加上石膏清热,杏降,肺部无热邪,功能自复,又有杏麻宣降的帮助,相得益彰。这也是有太阳表现,无汗用麻黄,抓住了麻黄汤的主药麻黄,

这两方是主方,证变了,无论怎么变,只要有表证,表重抓主方,他证重呢,他证主方合次证主药

比如高热不退,无汗,气喘,鼻翼扇动,这个也是太阳表证,无汗用麻黄发汗,石膏去里热

比如三阳合病,太阳少阳阳明,哪个重抓哪个主方,

比如少阳的表现出来症状重,那么小柴胡汤为主方,表实加麻黄汤中的主药麻黄,抓阳明白虎汤的石膏,就行了,不需要三个全方合一起。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怎么看出三阳合病里面谁重谁轻

看提纲,证的重轻,为主次

重者先之,轻者后之。

当病的症状很多,分析辨证后,患者既有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又有少阳病证,即三阳合病。

看病人反应最难受最急于解决的症状来辨证,认识出是什么病证,这个病证为重为急。

三阳合病看证侯缓急,太阳病重先治太阳,少阳病重先治少阳。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那么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治从少阳。咱们《伤寒论》条文里边确实提到了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它是一个三阳合病。因为发现这个三阳合病为什么治从少阳?就是好比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些三阳合病的患者,这个病人又有轻度的发热恶寒,又有口干口苦的表现,这个时候,很多大夫就会建议这个病人喝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喝了小柴胡颗粒以后,这个患者立马也能缓解,这部分患者只能说是有一部分缓解,只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不可能所有三阳合病都能治从少阳来解决问题。

假如说他的太阳和阳明病轻微的话,你治从少阳可以,假如太阳和阳明都非常重的话,你单纯治疗少阳是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说很多有些感冒,你用小柴胡颗粒,很多是没有效的,那么还有种情况就是三阳合病治从阳明,临床上会发现有些痈疽疔疮,还有些外科疾病,也有一些外科的疔了,痈疽的,除了有阳明以外,还有伴随一些口苦啊,轻微的恶寒伴随有三阳合病。外科里面用的最多了,治疗这个用清热解毒的药,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他治疗这个三阳合病就是单纯从阳明,这个时候也能好。

不是一定都是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不可拘泥于文献的字面理解。

论三阳合病非治从少阳独说,看病因病机和证侯发展缓急

(0)

相关推荐

  • 外证不等于表证

    <伤寒论>中常称麻黄汤证为表证,其功效谓解表,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常称桂枝汤证为外证,其功效谓解外,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9,20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服用桂枝汤呕吐 者,为什么用桂枝汤,说明患者是有表证的,用了之后吐了为何,咱们回顾第17条:就明白了. "若酒客病,不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9,40条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大青龙汤发. 这条同上一样用大青龙汤,补充了不同体质产生了不同的症状,同病不同症的个体差异. 太阳伤寒本是脉浮紧,恶寒无汗,身.这里脉却浮缓了,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41,42条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外有伤寒恶寒无汗发热,内有水饮的内外夹杂病,上一条已经讲了. 这里渴不渴的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I7,18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病,酒客是好酒嗜酒之人,可称洒鬼,咱就称其酒鬼吧,明了些. 酒后身体发热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