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张荫椿和张大壮
清 张荫椿题 元 佚名 仿崔白丹枫鸟鹊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张荫椿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传世书画作品和古籍上,而网络资料少之又少。在检索张荫椿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文章,其中关于张荫椿和张大壮的资料颇为难得,因单发一文以弥补不足。
━━━━━━━━━━━━━━━━━━━━━━━━━━━━━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古文经学家、思想家,关于他的研究著作很多(在浙江网络图书馆搜索,书名中带有“章太炎”三字的书有202本),在这些论著中,提到他的三个哥哥(长兄早夭,另两个为章炳森、章炳业,也有资料称他有两个哥哥,并不算错)均无异议,但关于他有一姊一妹的事实,却或者含混不清,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持怀疑态度,本文旨在通过相关史料的发掘,将章太炎妹妹一家的事迹简略呈献于读者面前。
一、妹妹章炳芹
章太炎先生有一姊一妹,各书所记皆未得其实。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第3页:“章氏父名濬……'子男四人,长殇,次篯嗣,清光绪戊子浙江乡试举人,嘉兴儒学训导。次箴,清光绪壬寅浙江乡试举人。次炳麟。’次炳芹,女,适同邑张荫椿,清光绪癸卯进士,签分度支部福建司主事。”没有提到他的“长姊”。陈永忠著《革命哲人——章太炎传》(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4页:“章濬本有四个儿子……章太炎有一姊妹,叫章炳芹,后嫁给了同乡张荫椿”。没有弄清章炳芹到底是章太炎的姐姐还是妹妹。甚至章太炎先生的孙子章念驰都不知道章太炎还有一个大姐,《我的祖父章太炎》(章念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一书《章太炎和张大壮》一文中说:“先祖父太炎先生有兄弟四人和妹妹一人,妹妹叫章炳芹……连他妹妹与妹婿生卒也无法考证。”
章太炎的姐姐名字失考,《清代硃卷集成·章炳森乡试硃卷》履历部分记:“胞姊一,适钱塘朱安徽寿州正阳巡检讳淮公子四品衔候选通判名际清。”姊一即姐姐一人,章炳森的姐姐当然也是章太炎的姐姐,嫁给钱塘人朱淮的儿子朱际清。朱淮、朱际清生平俟考。《太炎文录续编》卷五之下《乐清朱母陈太夫人墓志铭》:“自念少壮尝趋候长姊,姊适病困,不时见,去宿他所,诘旦复往候,而姊殁矣,恸不能止。”假设这个“少壮”时的章太炎是十五岁,而章炳森卒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十六,则其姊可能在三十五岁左右身亡。
谢樱宁著《章太炎年谱摭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150页:“汤本根据太炎的《先曾祖训导君先祖国子君先考知县君事略》指出太炎的手足关系……显然,章炳芹是太炎胞妹,但太炎的文字或书信,几乎从未提到有这样一个姊妹,可惜汤本没有注明这个消息的出处。唯一的一回太炎谈到的,却是一位'长姊’……如果炳芹不是这一'长姊’,太炎便当有另一姊妹,且既说'长’姊,或者还不止一个胞姊!”则是只知其姊,不知其妹。章太炎有个妹妹可于硃卷中寻到踪迹,《清代硃卷集成·章炳森乡试硃卷》履历部分记:“胞妹一,待字。”《清代硃卷集成·张荫椿会试硃卷》履历部分记:“继娶章氏,余杭廪贡生诰封奉政大夫讳濬公女,光绪戊子科经魁五品衔现任嘉兴府学训导名炳森、五品衔补行光绪庚子辛丑科举人名炳业、国学生名炳粦胞妹。”硃卷中将“章炳麟”写为“章炳粦”,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刊刻错误。另据《中国画的批评与思考》(了庐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一书记载;章炳芹生于同治十年(1871)七月二十九日,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五月十六日,为张荫椿继室。
章太炎 篆书七言联 嘉德2014秋拍 成交价59.8万元
二、妹夫张荫椿
研究章太炎的著作中多称张荫椿为章太炎“同邑”、“同乡”,或径称“余杭人”,大概是沿袭《章太炎年谱长编》中“次炳芹,女,适同邑张荫椿”的说法,皆误。张荫椿父名张景云,字倬五,号寅伯,光绪壬午(1882)科举人。《清代硃卷集成·张景云乡试硃卷》履历部分记:“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廪贡生,民籍。……住丰乐桥皮市巷口。”《清代硃卷集成·张荫椿会试硃卷》履历部分记:“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学附生,民籍。……住省垣丰乐桥上皮市巷口。”封建时代,冒籍参加科举考试是一项很大的罪名,张氏父子皆明确自己为钱塘人,应是最准确的记载。
张荫椿,字砚孙(一作砚荪),号寿芗。《中国画的批评与思考·附录:张大壮年表(第二次重补本)》称张砚荪“生年不详,卒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即1922年)。”其生年,据《清代硃卷集成·张荫椿会试硃卷》的记载,是“同治己巳(1869)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考虑到“官年”现象的存在(考试时在实际年龄的基础上少报一岁或二岁,也有多达五、六岁者),其真实出生时间或应在此年之前。光绪戊子(1888)科浙江乡试中式第四十七名,光绪癸卯年(1903)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七十一名,殿试二甲第四十一名,签分度支部福建司主事。宣统三年(1911),张荫椿在杭州府中学任教国文,学生有郁达夫、徐志摩等,民国建立后去官归家。因不善治产业,家道逐年衰败。后得岑春煊推荐,得以在上海哈同花园(又称爱俪园)工作,当时哈同在园内办了“明智大学”,1916年又办了“广仓学会”和“广仓学宭”,广罗人才,编印文献。1922年,因校内自相交讧,成为社会丑闻,于是哈同妻罗迦陵决心停办学校。
张荫椿面临失业困境,曾托章太炎出面向罗迦陵和岑春煊求情挽留,但却无果。张荫椿在广仓学宭的工作,据李恩绩《爱俪园梦影录》所述,“是担任写字的工作的,除了抄写有旁的人,其余无论什么匾对大字,他都得写”。失业后的张荫椿一家生活更加困顿,不得不靠亲友救济以度日,章太炎先生就经常接济他们,这从张大壮所保存下来的章太炎致其母亲的信中就可看出。
张荫椿原配高氏,育有四子(张济坤、张锺巽、张泽咸、张熙泰)四女(张桂徵、张润芳、张馨撷、张满枝),继室章炳芹,仅育有一子,即著名画家张大壮先生。
张大壮 四时蔬果图卷 设色纸本 上海嘉禾2013秋拍 成交价132万元
三、外甥张大壮
张大壮先生是现代著名的“恽派”花鸟画家、古书画鉴赏家、金石篆刻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十九日生于杭州,1980年病逝于上海,无子嗣。生前系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市委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现代恽南田”之誉。张大壮原名颐,又名心源,小名“养初”,后来将小名改成号,叫“养庐”,别署富春山人。他虽名“大壮”,却自幼体弱多病,五岁时开始吐血,一直吐到七十多岁,终生未能治愈。为了医治吐血病,医生给他用了鸦片,从而染上烟瘾,令章太炎先生甚为反感,直到解放后才戒了烟。
张大壮自幼对书画即有天赋,六岁时在粉墙上涂抹作画,自嬉为“丈二匹”。十二岁习医,两年后改学画;十九岁得庞莱臣赏识,入“虚斋”掌管书画,日夜浸淫在书林画海中,奠定了书画基础。1931年,张大壮二十九岁,因体质孱弱,又长期缺乏调养,无奈离开“虚斋”,母子相依为命,居住在今上海卢湾区自忠路307弄(即永裕里)98号三楼(现为复兴中路320弄98号),始更名“大壮”,以卖画及篆刻为生,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1954年加入华东美术家协会,又经邻友促成,由田恒先生介绍,与当时邻居的遗孀陆竞曼女士结婚。陆竞曼是苏州人,世居苏州景德路,为人善良、正直热情、勤劳持家,张大壮始得家庭之温暖。1956年上海筹建“中国画院”,张大壮被聘为画师,每月得八十五元车资,著名电影演员白杨、秦怡、赵丹等都从其学画,以提高艺术修养。1959年先后应聘执教于“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纺织学院”、“上海少年宫”、“上海文化宫”等处,著名越剧演员傅全香、王文娟等从其学画。1966年文革开始,文艺界人士大都被游斗、抄家,上海中国画院唯一人半幸免,张大壮一人,谢之光半人。二人真穷,张大壮更是唯当票借据而已,坦然处之,读书、养病兼养性。
张大壮笃信佛教,一生与世无争,但对艺术的追求却有过人的傲骨。宗法恽南田的“没骨”绘画艺术,并将“没骨”绘画艺术创造性地推向和发展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可惜这样一位大画家,却历经坎坷,一生潦倒,生前既未能得到社会充分认识,也未能享受应有的待遇和声誉,熟知他的人无不为之嗟叹和不平。死后葬于杭州凤凰山南坡,也算是魂归故里了。198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张大壮画集》,给张大壮先生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还算完美的句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