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47)茶季必备干粮——大饼(发酵饼)
舌尖上的徽州(47)茶季必备干粮——大饼(发酵饼)
司马狂/文
大饼,这是每到茶季,我都会不由想起的美味。那辰光,农村的学校会给孩子们放个茶假,主要就是让我们回家帮大人们采茶,当然更多的是因为茶季乡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完全顾不上上学的娃娃。
背着小背篓的我,其实采不了多少的茶叶,烈日暴晒,苦不堪言,母亲总是会告诉我,采到一斤茶叶,就给我买一个大饼。彼时家贫,鲜有在外买食物的机会,我自然不会错过。冲着那个香喷喷的大饼,手指间频率加快,很快就在大拇指和食指上落下黑漆漆的茶渍。斜跨着的背篓,渐渐感到了分量,于是催着母亲下山回家,我要称好斤两换大饼……
记忆中的大饼,总有一股特别的香味,咬一口,软软的、糯糯的,片刻间口腔中就被我狼吞虎咽的囤满了大饼。多年以后,走出大山,踏入社会,初次尝到面包的时候,恍惚间又忆起童年时代那唇齿留香的大饼,只是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回曾经对于大饼的悸动。
近日在歙县县城转悠,在大北街和徽师岭交界处,蓦然嗅到一股子熟悉的香味。四处张望,找到一家名叫“飞虎食品厂”的所在,念念不舍的大饼正赫然陈列在显眼处。老板姓邵,名叫飞虎,其父年少时候随父亲自淳安迁居歙县,60年代,邵父在深渡镇的汪裕泰食品厂做学徒。说来也是缘分,深渡老街上汪裕泰食品厂的汪月明(读音如此,具体字不确定)同家父是挚友,笔者少年时候就经常在汪裕泰食品厂内玩耍,不曾想兜兜转转几十年,又在此间找回儿时的味道。
(精神矍铄的的邵老爷子)
邵飞虎子承父业,将这徽州古老的糕点技艺存留下来,做这个大饼的时候,他坚持用灵山酒酿做酵母,而非其他家所用的普通酵母。一旦开始做大饼,扎上围裙,套上袖套,整个人瞬间焕发出一种异样的光彩来,动作娴熟,上下翻飞,浑然天成,这就是徽州传统匠人的技艺,着实令人钦佩。
与我年少时候吃的大饼不同,邵飞虎做的大饼都有芝麻在其中,用我老家的话说,我之前吃的那种是“瞎的”,他这个是有馅的。同邵父聊天的时候,老人家告诉我,当年他做学徒的时候,师傅们就曾说过,加芝麻不仅是为了好吃,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外乡人对我徽州这土地上种出来的芝麻难以割舍,可以让穷乡僻壤的乡人们,多点经济来源。果然徽商们,个个都不忘家乡啊。
我始终管这饼叫大饼,虽然它并不是非常庞大,也不管它是否加了有芝麻。邵家老爷子告诉我,其实这饼因为需要发酵的缘故,亦被称作发酵饼。大饼之于我,是一份年少时候的记忆,是一份故乡的羁绊,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因为那才是我梦里,此时节徽州最好的味道……
(上图左边的是发酵失败的大饼,右边是发酵成功的大饼。由于采用酒酿做酵母,就会出现有发酵失败的,其实稍作处理,并不影响销售。但邵飞虎遵循老父亲的教导,发酵失败的大饼,一律弃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