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徽州大小姐出嫁竟然要抬口棺材做嫁妆!

天呐,徽州大小姐出嫁竟然要抬口棺材做嫁妆!

司马狂/文

近来看白杨吴正芳老先生所著《徽州传统村落社会白杨源》一书的时候,发现书中提及解放前徽州歙南的大户人家嫁女儿,居然在一应陪嫁事物中必须有一口棺材!原谅我这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确实没有见过这样的习俗,于是找了很多年长者询问,原来确有其事,甚至在解放后还有这样的习俗存在,只是近几十年才逐渐消失不见的。

(这是央视在唐模拍摄关于徽州传统婚俗时候的照片)

那么今年就来聊聊古徽州婚嫁时候的一些习俗,若有遗漏的,欢迎大家文末留言指正,拒绝人生攻击。古人结婚不像现在这般自由恋爱,某家有公子到了能结婚的年纪,父母便会委托媒人婆去物色合适的姑娘。这所谓的合适,更多时候,说的就是门当户对啦。如今但凡游人至徽州,总会有导游告知,祠堂门楣上的圆木头称为门当,门口两旁的抱鼓石名曰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这两样东西是按照家族的昌盛程度决定的,两家人家要婚配,则必须家势相当。媒婆找到门当户对的姑娘后,男方家便会委托媒婆去提亲,这就第一步。

(上段文字提到的目前导游常说的门当户对,在上图中就能看到)

(这是黟县西递)

媒婆上门提亲,女方同意后,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写在红纸上,合在一起,压到斋下(方言,就是厨房)锅堾头(方言,就是那个自家砌的灶台)的灶神爷香炉下。如果三天内,男方家里发生诸如妯娌婆媳不合、打破碗碟、幼儿跌破脑袋等不顺之事,则这婚事只能告吹。如果一切顺利,那就会带着双方的八字找地理先生排八字。徽人笃信风水之说,大多数大户人家亦都能知晓一些基本的命理之所,所以不大会出现那种明显相冲的八字。

(这还是西递古村落)

合完八字以后,双方便可以商谈送礼订婚的事项。通常都是女方让媒婆把要求的聘礼清单带给男方,男方收到之后,会删减部分,还给女方,女方又会在男方删减的版本上再添加一些。如此反复往返来上好几个回合,直把媒婆折腾得要疯掉为止,最后才会在媒婆斡旋下达成一致。其实倒不是婚嫁双方矫情,这样的过程在徽州人那里,寓意着“添子添孙”。一旦双方约定好,媒婆喝了女方家的茶,这婚事就敲定,不得反悔。这以后,准女婿三时三节就要登门送礼,准新娘也就能随便出入未来夫家。

(西递的传统婚礼活动,办得很赞)

待到婚期,女方也要为姑娘准备好嫁妆。这徽州的大户人家嫁姑娘讲究“一个铺当”,几乎将姑娘未来几十年生老病死所需要的一应事物都准备妥当。一般包括有:两只箱、一高橱、一低橱、两藤匾、两张三抽屉的马鞍桌、一高一低两方凳、一灯盏、一副子孙桶、一张红漆床、一副梳妆台、一副托盘、一副半匣,还有各式的金银首饰、祭具用具、被头铺盖等等。我记得,我外祖母的父亲是私塾先生,从洽河嫁到武阳来的时候,那些个陪嫁物,现在家里都还在用。其中有把锡壶,我一直为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困惑许久,现在看来,应该是祭具无疑。最重点的来了,大户人家嫁姑娘,都会给准备一口寿棺。出嫁的时候,外面套着红套,送至夫家。

(这是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樟潭的红妆馆,都是老物件)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在嫁妆中,加上棺材呢?窃以为,第一个原因是古人认为棺材,有官与财,寓意着升官发财!且古人虽然迷信,却不以寿棺为禁忌之物,倒是现代人觉着棺材挺吓人的!所以,结婚时候带着棺材,寓意着新娘子带来官运与财运。其二,大户人家陪嫁棺材,大抵也是想着将姑娘生前生后之事都一并安排妥当,免得在夫家受到欺负。据诸多好友讲,解放后的歙南依旧有结婚陪嫁抬着棺材去的习俗,他们小时候,还曾亲眼目睹过。可惜啊,当下徽州人的婚礼是愈办愈简单了,很多传统的习俗都已经见不到啦。

(依旧是西递)

接下来的婚礼习俗,今天暂时不写啦,因为再写就偏离今天的题目啦。看看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会如何吧,如果大家喜欢的话,那就后续跟上写写徽州的哭嫁、抢亲等习俗。如果大家不喜欢,那也就不写续篇啦。

(西递的牌坊下)

本文参考文献:劳格文、王振忠主编《徽州传统村落社会》丛书当中的《白杨源》,作者为吴正芳老先生。由于目前徽州已经见不到抬棺材做嫁妆的,故而本文配图并无棺材做嫁妆的照片,勿怪。感谢西递、唐模、新安江山水画廊三位提供图片的好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