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畏于匡(9-5) 2024-06-08 03:21:11 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被围困,但都能做到坦然面对,而且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矢志不渝地追求和传播仁德。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匡,古代的地名,旧说不一。一般认为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同“围”,拘囚,也可理解为受到威胁。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文:文献,包括六艺在内的一系列文献典籍。兹:这里,指孔子自己。后死者:孔子自谓。与:举,掌握的意思。如予何:奈我何,能把我怎么样。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后,周代的礼乐文化遗产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要消灭这种文化,那就不会让我掌握这种文化了;如果上天不欲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此前,鲁国季氏的家臣阳虎曾入侵匡城,匡人受到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据说还拘禁了五天。 每当孔子遭遇危困,都会感到人自身力量的局限,似乎都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命”。但孔子所信的“天命”不是听天由命,而是认为“天”在赋予人生命的同时,也赋予其需要完成的使命。朱熹《论语集注》引用马融的观点:“文王既没,故孔子自谓后死者。言天若欲丧此文,则必不使我得与于此文;今我既得与于此文,则是天未欲丧此文也。天既未欲丧此文,则匡人其柰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也。”朱熹等人认为,孔子相信天将此文传世,而此文已在己身,都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所以匡人不可能把自己怎么样。 近代则有学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周文王之后,他所开创的礼乐文化依然还在这里。上天如果想要让这种文化断绝,又怎么会让后人们不断学习传承这一文化呢?如果上天不想让这一文化断绝,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按照这个角度去理解,孔子认为匡人不会伤害自己的原因,就不是上天认可自己是“道”的传承者,而是认为自己所作所为均合于“道”,如果上天还希望这一文化得以传承,就不会让匡人做出伤害自己这种违“天”悖“道”的事情。 “如予何”在《论语》中出现不止一次,孔子每当遇到绝境,都会自然流露出不因临难而变节的志气。《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途经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桓魋想杀掉孔子,便砍断大树,孔子于是离开,弟子催他快跑。孔子说,上天把德性赋予了我,司马桓魋能把我怎么样?陈蔡绝粮时,途中被围困七日,大家险些饿死,孔子仍然镇静自若。《史记·孔子世家》:“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使命成就定力。圣人担当天命,自然无所畏惧,亦能化险为夷。既然肩负的传播周礼的历史重任是“天命”所系,就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使命,无畏无惧,一往无前,成就圣贤人生。 赞 (0) 相关推荐 【第207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5章》“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5章>"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是何意?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 ... 【第341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6章》“下学而上达”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6章>"下学而上达"是何意? 14·36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q ... 但有使命盈于怀——《论语》悟读【207】 但有使命盈于怀,此心坚定不惧难. <论语>第九篇第五章: [原文] 子畏(受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 ... 素说《论语》:子罕篇(五) 素说《论语》:子罕篇(五) 张学智: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 摘要: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作鸟瞰式勾勒,可以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对周文疲敝的不同应对之道.儒家主张对周文进行损益,奠定了温和政治和士大夫精神修养的基础,并确定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系统.墨家用俭约. ... 拯救人类,只能是老子道学,不可能是孔子儒学 来源:徐胜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c547700102ym1v.html 道学文化是人类的福音--答友人 xxx: 你好!谢谢你向我推荐钱穆的<中国 ... 孔子的绯闻尴尬 孔子好色吗?在论语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女人,但是南子是个例外.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以风骚艳丽闻名于世,估计她也是孔子的一个粉丝.孔夫子来到卫国,南子就说:"四方之士,想要与我老公做兄弟的 ... 儒学究竟是不是宗教?(下) 编者按 儒学是"学",还是"教"?如果是"教",那么,它是"教化"之"教",还是"宗教&q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论语:子畏于匡(11-23) 孔子和弟子颜回感情深厚,愿意同生死共患难.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后,迟迟未见颜回,非常焦虑,担心他遭遇不幸.死于非命.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 ... 论语连载(290)《先进篇》第23章,“子畏于匡,颜渊后”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r)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原文朗读] [注释] 子畏于匡:春秋时卫国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学《论语》 之“升车,必正立” [原文]10.1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白话译] 上车时,身体一定先站直,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内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指点点. [注] 绥:上车时扶手用 ... 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04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 ... 学习了《论语》,旅行都不一样了|听友心得 山东服务区:孩子去点餐问售货员阿姨哪种饮料好喝,阿姨说饮料对小孩子不好,哪种都不适合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圣贤文化滋养的城市的人们,让我爱上这里.突然有个想法等我退休了,也来这里生活,偶尔可以上山去感受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