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程氏萆薢分清饮
杨桢 高琳
著名的萆薢分清饮有两个,一个记载于宋代杨倓的《杨氏家藏方》中,称为杨氏萆薢分清饮,是治疗下焦虚寒型淋证的代表方,《方剂学》教材常把该方作为正方。另一个为清代医学大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所制,称为程氏萆薢分清饮,此处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张程氏萆薢分清饮。
程氏萆薢分清饮剂由川萆薢二钱、黄柏(炒褐色)和石菖蒲各五分、茯苓和白术各一钱、莲子心七分、丹参和车前子各一钱五分组成,主治膏淋,也可用于其他多种淋浊之证。
膏淋是淋证的一种,其特点是小便频数,如米泔水状,尿道疼痛、排尿不畅、少腹坠胀疼痛。对此症,有一种比较形象的描述:小便滴下如浊液、如脂膏,或小便白浊,频数无度,便器中尿液表面如有油脂,光彩不定,一会沉淀,继而如膏糊状。另外还有所谓赤白浊,是指小便混浊,有时色红,混有血液。本类病证主要是由于湿热互结于膀胱,煎熬而成淋浊。
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此证病因在于贪酒色或过食辛热荤腻之物,以致热毒、腐物、瘀血内积。众多医家认为,膏淋中的白浊成分是精液,膏淋的发生常与心思妄动和纵欲有关。由于民间有“一滴精如十滴血”的说法,一旦出现此类症状,病人常产生极大恐惧。此证病位主在膀胱和小肠,膀胱、小肠属腑,多热少寒,膀胱气化功能不利、小肠分清泌浊失司,则小便失常。与之相关的还有肾(肾主水、主藏精)、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易亢,易移热于小肠)、脾(脾土能制肾水)三脏。因此,本证治疗中的针对性立法应该为分清别浊、清热利水、宁心健脾。
本方中以川萆薢为主,利湿通淋,分清别浊,为治疗本证的特异性药物;配合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利水通淋,清利膀胱湿热;石菖蒲化湿通窍、定心志以止小便频数;佐以茯苓、白术健脾祛湿,使脾旺能运化水湿;另配莲子心、丹参清心火,以阻心热下移于小肠,及小肠之热上扰于心。全方配伍理论清晰,思路严谨,选药精当,故而疗效极佳。
本方卓越的疗效源于作者程钟龄对本方证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他突破以往医家共持的“五淋”的认识,将淋证概括为8类:即石淋、膏淋、气淋、血淋、劳淋、冷淋6类,加上“过服金石热药,败精流注,转而为淋者”和“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以致大小便牵痛如淋,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两类。程氏一反流行数百年的杨氏治膏淋的“下焦虚寒说”,认为淋证“大抵由膀胱经湿热所致”,大力倡导湿热学说,以清热利湿为大法,这与临床所见的膏淋初期以湿热为多的情况十分契合,是对淋证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另外也有医家认识到,本证与性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运用清热利湿法对此进行治疗,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恰当的。
研发前景
本方全方的现代实验研究缺乏,但方中各组成药物单独的实验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萆薢和黄柏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黄柏还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车前子有利尿作用,石菖蒲能调节免疫功能以及镇静、抗焦虑,均对本类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本方临床主要用来治疗前列腺、尿道的急慢性炎症、乳糜尿以及滴虫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等多种疾病。目前这些病呈高发趋势,且缠绵难愈,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惑。很多病例对抗生素不敏感,或者反复使用抗生素而出现耐药,或者无明确感染因素。本方的疗效广泛、确实而肯定。但多数医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杨氏萆薢分清饮上,而忽视了对本方的研究。目前市场上本方的成药制剂很少,针对临床淋证湿热证型远多于虚寒证型的实际情况,本方的应用面应该广泛得多。
(本文第一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副教授)
沈绍功:《医学心悟》程氏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饮有两种组方:一是《丹溪心法》,由益智仁、萆薢、石菖蒲、乌药组成。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专治膏淋、白浊;一是清《医学心悟》,由萆薢、石菖蒲、黄柏、白术、云苓、莲子心、丹参、车前子组成,清热利湿,转治湿热下注证。
临证以《医学心悟》为准,可通治淋证。为增清热之力,宜选加公英、连翘、野菊花;为增利湿之力,宜选加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泽泻、冬瓜仁。还应视“五淋”加味:石淋选加金钱草、海金沙、泽兰、王不留行、琥珀粉;气淋选加炒橘核、川楝子、乌药、荔枝核;膏淋选加土茯苓、扁蓄、苦参、知母、肉桂、川牛膝;劳淋选加仙鹤草、益智仁、生芪、甘草捎;血淋选加白花蛇舌草、丹皮、生栀子、瞿麦、女贞子、旱莲草。
萆薢分清饮
【方剂名称】萆薢分清饮
【功效主治】《医学心悟》:赤白浊属湿热者。《寿世青编》:诸淋。
【组成配方】 川萆薢二钱、黄柏(炒褐色)、石菖蒲各五分、茯苓、白术各一钱、莲子心七分、丹参、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用法用量煎法】 水煎服。
【出处】 (《医学心悟》卷四)
【萆薢分清饮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川萆解10克,黄柏20克,石菖蒲20克,茯苓5克,白术5克,莲子心30克,丹参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
劳淋选加仙鹤草10、益智仁10、生芪15、甘草捎10(生甘草,甘草梢是甘草较细的那部分,和甘草是一种药物,作用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过去有些老中医会有讲究,现在药房基本没有区别,甘草就是了)。
【莲子心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经。
【莲子心功效】清心热。
【临床应用】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及心火亢盛、烦燥不安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心泻火之功,故对温热病的高热、神昏谵语及心火亢盛、烦燥不安等症,常与元参、麦冬等配合应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上本品又用于治疗高血压。
【处方用名】青莲心(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
金铃子散镇痛主方
金铃子散出自宋《太平惠民房》,由金铃子、元胡2味组成,主治肝郁化火诸痛证。临床用金铃子散系镇痛主方,尤治实痛,但要加味:头痛加川芎、天麻;项痛加葛根白菊花;胸痛加全瓜蒌、苏木;脘痛加木香、厚朴;腹痛加大腹皮、鸡血藤;胁痛加柴胡、枳壳;痛经加香附、丹参;疝痛加炒橘核、荔枝核;热痛加生栀子、丹皮、赤芍;寒痛加乌药、桂枝。虚痛时也可用之,应加黄芪、当归、白芍为宜。
金铃子散,镇痛的主方。昨天我已经讲了,原来传统的金铃子散只治疗实痛,虚痛用芍药甘草汤。临床别管虚痛、实痛,所有的痛证,都可以用金铃子散。胃痛腹痛发凉加白芍,不用甘草,里面加减;头痛要加川芎和天麻;项痛加葛根和白菊花;胸痛加全瓜蒌和苏木;胃痛加白术和厚朴;腹痛加大腹皮和鸡内金;胁痛加柴胡和枳。这个中医镇痛啊非常有效,我治疗痛证呀,完全用新思路,这个明天要给你讲,新的思路来止痛,反而提高了中医镇痛的疗效,这个按照部位来讲。痛经的加上香附和丹参;疝气痛加上炒橘核和荔枝核,这个量都要大,都用30g;热痛加栀子、丹皮和赤芍;寒痛加乌药和桂枝;虚痛加黄芪、当归和白芍。这个金铃子的止痛加上8个加减,估计全部的疼痛都会有效,当然疼痛很复杂,明天我还要讲,中医止痛的疗效优势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