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别让女人那么拼
世上的人只有两种:男人和女人。如果问:“是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因为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男人就没有女人,没有女人也就没有男人,这就像没阴就没有阳、没有矛就没有盾一样简单。在封建社会里形成了一种男尊女卑的观念,但也不绝对,大将军、老丞相常常拜倒在皇后、公主的面前;慈禧临朝,哪个男儿不是奴才?所以男女的尊卑只是一时一事,具体人具体分析,这里并没有普遍规律。
但男女有别,首先是性别不同,生理特征不同。女人要怀孕,要生孩子,要给孩子喂奶,这些工作天生就落在女人头上,男人代替不了,可以说:“女人能办到的事男人办不到。”
许多事适合女人去做,而男人往往比不上女人能干;许多事适合男人去做,女人则显得力不从心。比如说当总统吧,在世界各国有几个是女的?老牌的英帝国倒是出过一位女首相,可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只被称作某某夫人;号称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度美国,至今也没有一位女总统,全是男人的一统天下。可以相信,在美英的国度里并没有“男尊女卑”(中国式的)观念,却为何“歧视”起女公民呢?其实不是歧视,而是因为当总统这种事儿女人干起来是勉为其难。推而广之,部长、省长、县长、乡长、村长都不是女人的好差事,所以世上的“女长”是凤毛麟角,即使在我们中国,在大声呼喊着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度里,也仍然是“男长女不长”。——当然也不尽然,据说某省有一位女副省长,工作干得不错,但她常常牵挂她的老公和孩子,有许多的应酬宴会不能参加,有许多的工作餐要跑回家去吃。不是老公和孩子不支持她,而是她自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她要做妻子和母亲。你看这位副省长当得有多累!
女人不是无能力,不是当不了官。武则天、撒切尔夫人就显露了女人的本领。但当官是一份重大的责任,是一副沉重的担子,不应当压在女人柔弱的肩膀上。一些人把当官看作天大的荣耀,看作有利可图的美差、肥差,不顾一切地去争、去抢,如果不让女人去争去抢,岂不是歧视妇女?若从这个角度想问题,那倒也是的。不过,抱着争抢之心而当选的女官很可能“东窗事发”,到那时,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就要失去她的丈夫和儿女了。这比男官落马更让人叹息。
人们常用“牝鸡司晨”来比喻女人当家掌权,说这不合常规。是的,司晨的应是雄鸡,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闻鸡起舞,闻鸡而作,洒扫庭除。雄鸡好像一位发号施令的指挥官。牝鸡是雌性,它身上没有雄性激素,所以打不了鸣。男人是雄性的,有阳刚之气,而当官掌权、发号施令正需要阳刚之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成吉思汗,他们的官当到了极顶,他们的阳刚之气也发挥到了极至,天下的美女莫不爱这样的英雄矣。武则天是女人,是漂亮女人,一旦当了皇帝,她就失去了女性的温柔,而阳刚之气日盛。从建功立业上讲,她确实创造了人生最大的价值。但她没有丈夫——她的丈夫,就是先前那个皇帝,死了。天下的男人,哪一个会爱上一个没有女性、没有雌性激素、满身阳刚之气的女人呢!所以说,她的婚姻是极其不幸的。她也有儿女,可是在宫廷斗争中,她和儿女之间互相构成威胁。她没有得到儿女的亲情,天伦之乐与她无缘。
官是阳性的,而女人是阴性的;官是雄性的,而女人是雌性的。女人不是当官的料,不要去逞那个能。为了当官而变了“性”,丈夫是不赞成的。
女人也当不了英雄。所谓“英雄救美”、“英雄难过美人关”,这“英雄”都不是女人。英雄出在战场上,上战场是男人的事,只有男人才有当英雄的机会。汉代匈奴犯边,皇帝让女人去和亲,不是让女人去打仗。汉武帝时不和亲了,只让男人沙场征战。匈奴人也没让女人出战。综观世界各国,上战场真刀真枪厮杀的几乎都是男兵男将;当然也有女兵,但女兵只是从事通讯、救护之类。当年的苏联红军有女兵拿起枪杆投入卫国战争;中国有女游击队、有红色娘子军;红四方面军西征时有女兵团,抗战时有“八女投江”的故事。这些是在特殊的年代出现的女人上阵杀敌的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迫不得己的选择。古代的花木兰代父从军,这是花木兰孝敬老父的选择,而且她是扮了男装才入伍上阵的,倘若不扮成男的,则未必能获准上阵。所谓“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恐怕是虚构的悲壮故事,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事实,即使是真的,那也是因为男将全都战死而又朝中无挂帅出征之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让女人出征上阵,男人岂不羞愧?貂婵和西施,各抵得上千军万马,但她们本人不是军人。之所以让她们作出牺牲,是因为男人不能代替。许多国家用女人做情报工作、当间谍,施美人计,是因为这种角色男人扮不了而选的下策。可以说,女人当了英雄是男人的耻辱,是历史的悲哀。
自从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之后,我们的词汇里又多了一个新词:拼搏。而且“拼搏”一词用得很广,频率很高,不仅体育竞赛用拼搏,连小学生读书学习、初中学生考高中、高中生考大学,那种发奋努力都叫拼搏。查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没有“拼搏”词条。查拼,其义为“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组词有拼命;查搏,其义为“搏斗;扑上去抓”,组词有“肉搏”。两个字合起来,那就是“不要命地去战斗,用牙咬,用爪子抓”。在现实生活中,除非上甘岭那样的战斗用得上“拼搏”,其他哪一件工作需要“拼搏”呢。只须努力就行了。可实际上还是有人在“拼搏”——“不顾一切地干”。这“不顾一切”是不应该的,尤其是女人,要“顾”的东西比男人多。比如一个女孩,六岁上学,十二岁小学毕业,十五岁初中毕业,十八岁高中毕业,二十二岁大学本科毕业,再读不读研究生?读研后,还考不考博士?倘是男人,那不成问题,但女人就得考虑自己的年龄。二十好几了,再读,学位高了,年龄大了,婚姻就出现难题:找低学位的男人,她心有不甘,找高学位的男人,人家又嫌她“人老珠黄”,这叫高不成低不就。作为男人,他首先要的是称心合意的女人,并不在乎你有多高的学位。现在有许多大龄女青年找不到如意郎君,就是读书太多了造成的。当初“不顾一切地”去攻书,现在给自己出难题了吧!其实女人的幸福不在事业上,而在婚姻家庭里。如果夫妇双方都是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事业,又都在同一个事业单位,能够同进同出,比翼双飞,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事情往往没这么如人所愿,夫妻们就要舍婚姻家庭之幸福而取事业成就之荣耀了。有一个电视剧就描写一个女人为事业而舍家庭幸福的故事,她在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中英年早逝了;而另一个女人文化不高,一生只是作为丈夫的配角、助手,她虽然没有戴上鲜花和勋章,但她获得了家庭的幸福。
女孩子读书,就读到二十岁吧,最多只到二十二。如果读书顺利,到二十二岁可以拿到本科文凭,若不顺利,文凭低点又何妨?现在独生女孩多,父母希望她不比男孩差,一定要她读个大学,若能读研、读博,则更是“光父耀母”,这父母有私心,为自己的荣耀耗费了女儿的青春。有许多女孩子高考失利,又不得不复读,再不利,再复读,大有“拼搏”之精神。实在是划不来呀!据说,女人二十岁是最佳的生育年龄,挨过了这个最佳年龄,岂不要后悔一辈子?
居里夫人是知识女性的偶像。但中国还不曾有“居里夫人”,在世界上也还无第二个。得诺贝尔奖的,世界上也只有几个,而中国还没有。中国的男人们应当立下大志,向这个高峰攀登,不要指望女人去吃苦耐劳。中国的女人已为国争了光,比如在体育竞赛上拿了很多的金牌,比外国的女人更能吃苦耐劳,倒是男人应当努力“拼搏”一下。
女人当不了总统、当不了英雄、当不了诺贝尔,但一切的总统、英雄、诺贝尔都是女人孕育的。有这就足够了,还要“拼搏”什么呢?当然,孕育总统、英雄、诺贝尔的女人是少数,绝大多数女人只是孕育了芸芸众生,功劳不一定太大,但十月怀胎的辛苦,一朝分娩的凶险,长年累月的哺育奉献,这份苦劳是任何男人都比不了的。
当今的社会已是高度文明的社会了,女人应当得到更多的关爱,有许多职业是不应让女人去做的,比如下矿井、高空作业、消防队员、防暴警察,等等。科技发展了,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过剩了,许多人下岗了,因此,应当形成一种社会机制,大力减轻妇女的劳动强度,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假天数,而劳动报酬不降;对下岗的女工,应当给予一份固定的福利,这样才真正体现妇女的解放。而把妇女推到前排去与男人比力气、比勇敢、比吃苦、比功劳,是不符合人道精神的。
从前太贫穷了,女人受了双倍的痛苦;现在社会进步了,再莫让女人去拼搏。
● ● ●
●
●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