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桥背望楼与深圳坪山南中学校的不同命运
桥背望楼原貌(拍摄:东江)
桥背望楼与南中学校,今天分属惠州市大亚湾区和深圳坪山区,一座是建于清未的碉楼,一座是建于民囯的学堂,表面上两者仿佛没有什么相通、相连、相似之处,但其实它们还真是有不少不为人所知的相似的地方和经历:
1.曾同属民囯时期的惠阳县二区的定南乡;
2.现同属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
3.先后因造路而遇到拆除危机。
……
现在这两处建筑怎样了?近日有闲,特骑行走访了一下。
桥背望楼现状
最后的桥背望楼
修筑旷日持久的大亚湾龙海三路这次真的快要打通了,荷茶桥背望楼的去留也该有个定夺,早在年前就听附近村民说过,就只剩几户村民没拿钱,其他的拆迁已谈妥了,桥背望楼命运如何,拆与不拆,作为吃瓜观众,真的又好奇又想知道。
为解开谜团,或者说为了这份不解之谜,继去年夏天后,这天又从西区圆盘出发,经龙海一路转龙山五路至龙海三路荷茶村段,又一次踏上了寻访之旅。
抵达目的地,这时的桥背望楼孤零零的屹立在一片废墟瓦砾之中,墙上去年春才钉上去的【大亚湾不可移动文物点 桥背望楼】的牌匾与相关介绍已适时“知机”的隐退了,周边除了村民的宗祠仍留存外,其它都拆得干干净净,这是要保留还是拆除的迹象?更让人不解!
其实桥背望楼离规划中的龙海三路主干道还是有几米距离的,也并不是非得一拆了之,作为全国历史名城的惠州,将如何处理,我们拭目以待,现在我将进入第二个行程,看不是历史名城的深圳市,又是如何处理所谓的文物阻路的。
桥背望楼与南中学堂位置图
离开荷茶桥背望楼,沿修建中的龙山三路直行至新畲折V56乡道南下,很快就进入深圳市的坪山区,路道也豁然开朗起来,沿环境园东路A段南下,不一会就将进入了田心社区,田心社区即以前的田心村,在1959年以前,与我刚才走过的荷茶、新畲等是兄弟村,同属惠阳县的定南乡,经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影变,今天属深圳市坪山区。
进入田心街区,首先遇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这十字路口中央,一座老屋横在大路中心,这座就是南中学校(堂)了。
今日深圳坪山南中学校
劫后余生,南中学堂迎来春天
南中学堂位于坪山田心社区居委会对面,始建于1931年,按度娘描述,学校白墙黑瓦,正面的飞檐雕柱有鲜明的南洋建筑风格;屋内的石柱、土梁及墙面的三合土,显示出传统的客家建筑元素,是深圳市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一座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民国建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坪山城市书房~南中学堂”的开幕暨“书话坪山”文化沙龙日,这座建筑摆脱差点拆除的宿命后,终于迎来了重生后的春天。
其时开幕活动已结束,人流高峰已过,我也正好进去好好参观一下。
进入室内,中厅布置典雅而简朴,有关南中学校的历史,经阅左面墙上挂的相关介绍所知,原来在1930年以前,当时的对面喊村和树山背村各有一所小学,分别为秀南小学和培中小学。可是当时两村不和,当地的富豪许让成见状想新建一所学校,团结两村人,这个想法得到了族人的支持,于是居住在香港的华侨许其卓带回了学校的设计图纸,并提供了六七亩地作为场地,许让成捐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每家每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众人齐心协力下,于1931年建成了新学校,从之前两个学校名各取一字,命名为“南中学校”(后来人们习惯称其为“南中学堂”)。两村孩子都可以来此上学,就这样,一所学校团结了两村人。
南中学校里的讲座
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的孩子都出去读书了,南中学堂也完成了历史使命,1989年停止办学并一直闲置。
走出南中学校,沿南中学堂绕了一圈,亲眼见证了南中学校确实是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央,这是什么令到它在这种环境下仍屹立不倒的呢?后来上网查询了一下,原来当年学校也差点面临被拆除的命运,那是在2010年,南中学堂所在的位置被规划一条路,叫上田路,连接上洋污水处理厂和田心社区,南中学堂刚好在路的中央位置,但当得知道路扩建,这栋中西合璧的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后,当地居民纷纷表达护校心声,希望可以留住南中学堂,经报纸报道后,政府部门在听取居民的诉求并经会议讨论和现场勘查后,毅然决定留下了这座学堂。
南中学校二楼布置
从南中学校这件事来看,在保护历史文物建筑方面,深圳方面做得确实不错,这不得不为特区政府点赞。
那么我们全国历史名城惠州市呢?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表现呢?我们拭目以待!
2015年拍到的南中学校(拍摄: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