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培养29年的接班人出走,格力要变天了?
格力二把手走了,年薪416万,身家4亿,名下44公司,黄辉目前仍持有市值约是4.5亿元的格力股票。
黄辉,毫无疑问是格力的二号人物,是在格力工作了将近30年“名副其实”的元老,外界一直认为他才是董明珠“最有可能”的接班人选。
因此,黄辉的离职让外界特别意外。
当前的格力电器压力很大,目前格力正是需要核心管理层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时候。
董明珠、黄辉、望靖东三人就是是格力的核心铁三角。黄辉一直被传闻说是接班人,而且,黄辉是技术出身,加上董明珠的超强营销能力,两者“合璧”是让格力在空调行业称霸的本钱。
对于黄辉为什么辞职的解释,格力电器在公告中仅仅是说因为“个人原因”。
而董明珠对于格力的人员变动问题,也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任何人不能为企业服务,甚至于破坏企业发展的人,必须离开格力。
董明珠斩钉截铁的说,自己对接班人的要求之一是必须要认同格力文化。
1
曾经的左膀右臂
1970年出生的望靖东可是个高材生,丰富的财务与采购及审计工作经验帮助他进了格力,2002年11月加入格力后成为格力史上最年轻的高管。
在他被迫辞职之前,望靖东身兼身兼数个重要职位。董明珠正是看上了望靖东一直以来严谨的做事风格,才把他挖到格力并委以重任,他也一度被认为是董明珠的候选“接班人”。
望靖东离职的原因很可能是他成了格力高层内斗的“牺牲品”。
格力规定公司董事最多只能有9人。当时在格力身上花了大把钱的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肯定想要一个具备话语权的董事席位,也就意味着,彼时已经满座的9个格力董事中,必须有一个要离开。
而唯一能动的似乎也只有从董明珠、黄辉、望靖东和张伟这4个人。
这四个人种,只有望靖东没有背景,所以为了让他自己走,望靖东先是没了CFO一职,然后减少他的分红比例来“暗示”,最后终于把跟了董明珠10余年的望靖东逼走了。
虽然董小姐曾多次表示很欣赏望靖东,但最后也不得向格力集团里的资本低头,到此,董小姐失去了“第一条臂膀”。
而最新离职的黄辉是格力的老二,也曾经是格力技术的一把手。
黄辉于1992年加入格力,是技术出身,有着前中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
2017年8月升任执行总裁。这个动作曾被解读为提拔接班人的准备。要知道,此前格力一直没有执行总裁。
黄辉的离职,很明显还是和“接班”问题有关。
内部人士曾透露,黄辉和董明珠不合,两人的价值观与管理方式也是大相径庭,种种原因似乎说明,这个在外界看来最可能的“接班人”,不仅不是董小姐的“心上人。”反而是眼中钉。
可以说,黄辉的离职,也能窥见董明珠不愿意丧失对格力的掌控权,也不想过早退休的信号。黄辉辞职后,整个格力电器,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左右董小姐的想法。就连格力的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想提名新董事来填补黄辉的位置,都得先过问董明珠的,格力电器彻底成了董明珠的天下。
到这里,“接班人”为何接不了班?似乎也就有了答案。因为董明珠不想把格力拱手让人。
2
“电器老大”易主
众所周知,中国空调市场的双龙头当属格力和美的。得益于较高的毛利率和品牌影响力,格力常年力压美的,稳坐国产空调霸主之位。
伴随着格力电器的高歌猛进,董小姐风光了数十年,但在极为特殊的2020年,双寡头出现了位置互换的情况。美的分别在公司营收和股价这两项指标上超越格力,成为新晋国产空调第一巨头。
格力电器隐忧浮出水面,经市场放大后,已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显而易见,资本市场更看好美的。至于其中原因,「于见专栏」认为主要是因为格力的业务过于单一化,而且公司营收太依赖空调业务。
目前,一提及格力,大多数消费者都会下意识联想到空调;而提到美的,消费者想到的却是空调、冰箱、热水壶等各类智能家电。
此外,数据显示,格力空调业务的营收占比长期高达80%;而美的空调业务的营收占比则为46%。
格力电器披露2020年Q3财报,总收入568.66亿元,同比下降2.52%,归母净利润73.37亿元,同比下降12.32%,前三季度总营收1274.6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64%,净利润136.99亿元,同比下降38.06%。
对此,董明珠曾解释是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下降,不过,立马就被老对手美的打了脸,人家业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逆风上扬:
2020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收2167.6亿元,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但是,净利润同比增长3.29%,达到了220.1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利达80.9亿,同比增长32%。
铁打的数字面前,资本与市场也只会用脚股票,看好美的,这两家公司在市值上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截至2月19日收盘,格力电器市值3671亿,美的集团市值6898亿元,相差了整整3227亿!就连海尔,市值都已经超过了2600亿。
再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海尔以2900.16亿元营收排在第74位,美的以2793.8亿元营收,排第80位,格力电器以2005.03亿营收,位列第107。家电圈三巨头中,海尔和美的包揽冠亚,且第二名美的以近790亿的优势大幅领先格力电器。
营收比不过,增速垫底,就连市值都被美的吊着打,无论从哪个数据维度看,格力电器都压力不小,不禁要问,曾经的电器霸主,怎么就到了目前的境遇?
被老对手美的甩一条街不说,连海尔都在分分钟威胁着它的市场空间,后面还有长虹跟TCL在穷追不舍,格力电器在群狼之中,还有突围机会吗?
3
董明珠的"铁腕"还适合格力吗?
不可否认,没有董明珠的“铁娘子”手腕,也就没有现在的格力电器。
早在30年前,董明珠还是格力一名销售员时,就被公司委派追讨一笔42万元的遗留货款。为了拿到货款,她与经销商斗智斗勇40天,最终收回损失。
在董明珠担任销售期间,她曾凭一己之力创造了1600万元的销售额,当时占到整个公司销售额的八分之一,其“铁娘子”的称号,也成为其个人标签。
此后,董明珠更是创造了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直到今天,这一模式也是格力电器的重要销售渠道。
当时,湖北地区试点区域经销模式一年后,业务增长幅度达到45%,销售额突破5亿元。
截止2018年底,格力在国内拥有26家区域性销售公司,4万多家网点专卖店,销量占到公司总销量的80%左右。
但如今,这套区域经销体系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环境。随着网购的流行,以及年轻人成为家电产品的主力购买人群,线上渠道正成为家电市场的重要销售渠道。
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奥维云网数据,空调销售线上占比从2012年的4%,提升至2019年的43%,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此前,董明珠考虑到线下五六十万的门店销售人员,一直不愿线上销售,但线上销售已然是大势所趋,董明珠不得不变。
2019年,格力电器推出全员销售的个人微店,相当于格力电器的直营平台。不过,格力的转型已然晚了一步。
2019年,格力电器线上收入占到公司整体收入的10%-15%,其老对手美的全网销售额达到700亿元,占到总体收入的25%。
除此之外,近年来格力布局的新业务,也一直没有起色,甚至拖累了格力电器。
如果说“专一”是多年前格力称霸国产空调市场的关键;那么如今,该公司曾经引以为傲的专注,却成为了转型过程中的一大阻碍。
董明珠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才有了近年来,格力坚持研发智能手机、将业务扩展至小家电领域、跟随时代潮流直播带货等种种举措。
巨头之间的博弈过程中,格力已经在尽力实施多元化战略,然而成效甚微。
2015年,格力高调宣布做手机,董明珠还在一场演讲上表示“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的事情,销量做到1个亿”。
然而,格力共发布了三款手机,销售都不尽人意,第一代格力手机大部分被内部“消化”,第二代格力手机官网显示销量不足15万部。
2016年,董明珠看中珠海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为此力主格力电器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想借此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这一提议遭到中小股东质疑。
董明珠想做的事情,没人能够阻拦。
虽然格力电器否决了议案,但董明珠自掏腰包,拿出10亿元,宣布入股珠海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银隆,但此后银隆陷入高层斗争、讨债事件、IPO暂停等风波,如今董明珠也很少再提起银隆。
不管是2020年格力进行的销售渠道改革,还是过去几年做手机、新能源、芯片等多元化发展,董明珠选择的方向都颇有争议。
曾经的董明珠,的确靠着强势的手段挽救了格力电器,但当下董明珠的强势或许不再是优势,反而可能成为格力电器发展的掣肘。
“铁三角”的各奔西东让外界对其管理能力的质疑达到了最高点,而投资汽车惨烧30亿败北,投资做手机血本无归,也让业界对其投资眼光与主业专注度产生了怀疑。被老对手美的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更引发了大众对格力前景的担忧。
格力最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绩也只有董明珠依靠名人效应在直播带货上屡创佳绩。
“铁娘子”董明珠的能力和魄力毋庸置疑,自她掌管格力电器以来,其打造出稳固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并一举带领格力电器走入世界500强。
不可否认,董明珠的确对格力电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其强势的性格与原有的体系也影响了格力电器的发展。
所以「于见专栏」认为,格力的身上有着董明珠强烈的个人烙印虽然是该公司的独特性,但同时也是格力的漏洞。
而“铁三角”的散架,让格力的转型瓶颈瞬间变得更棘手。
昔日空调巨头已经站在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如果依旧找不到方向,即便董明珠仍在,格力恐怕也要接着走下坡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