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走向学,我们需要什么

从教走向学,我们需要什么

——在中国化学会32届年会基础教育分会的演讲(20210421珠海)

王笃年

各位老师早上好!

感谢中国化学会给予此演讲机会。我将结合自己36年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探索,报告一下北京十一学校近十几年来校本化学课程建设情况。

教学,教只是引领学、帮助学、促进学的手段;学,才是根本。所以,我们认为,从教走向学,是抓住了现代教学的本质。

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从教走向学,第一要务便是:

1. 信任、尊重学生,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主动学习的权利

各位老师,您的学校一周几节化学课?您每天都给高中的学生批阅化学作业、修改他写错了的化学方程式么?

我参加工作之初,在农村高中待过18年,来北京后也跟各地老师有交流和联系。据我所知,在有的学校,为“学科间公平”或借口“让学生均衡发展”,把学生在校时间全部分配到学科,有的学校每周居然有11节化学课!这包含了晚自习和周末加课,化学老师可利用这些课时讲解化学,也可以看着学生做化学题。

这样的安排下,学生能有自主吗?他的各科真的就此均衡全面发展了吗?

从当化学老师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下问题:

一个是,化学课程是从初三开始的。初三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14、15岁的少年,他是否需要跟6岁的小顽童一样每天、每节课地由老师看着、耳提面命地学习?

另一个是,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学科,“挤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历史,不过百十年。化学、物理等这些科学学科进入学校课程后,径直借用了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讲解-练习”模式,这样的模式于化学学习,是最合适、高效的吗?

我想,我们今天倡导自主学习,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还有学生主体意识的育成。

现在,你用大量的习题束缚住学生的手脚,用一堆堆“片子(试卷)”把他们埋在教室里,学生从不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任务,他将如何学会规划?又怎会有自己的人生?

我们高中老师,常常见到一些入学时成绩不错、慢慢后退的孩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十一学校从2010年起就尝试建设多层次、供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的化学课程,促使孩子们提早思考和探索“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化学I——高考未选考化学学生,大学准备进入跟化学不相关领域学习;

化学II(A、B)——选考化学的普通理科学生,大学里不准备修化学;

化学III (A、B)——大学准备修习与化学相关的专业;

化学IV——基本决定大学深入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

大学先修——喜欢或热爱化学的学生;

高端实验课程——对化学持有兴趣、爱好,研学有需求的学生。

其中,化学I、化学II、化学III、化学IV是全体学生必须选一门修习的基础课程;大学先修和高端实验课程是根据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的。

有这样的课程体系支持,可以说,在十一学校,“人人都要学化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化学”的新课程理想基本落地。

有了以上课程架构,还需要做具体的、可保证课程落实的资源建设。实现从教到学的第二要务是:

2. 建构配套的、适切学习资源

(1)学科专用教室

拥有自己的实验室,随时可实验,这个化学教师的“百年梦想”,在11年前的十一学校得以实现。感谢李希贵校长!目前,我们拥有15间这样的学科专用教室。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部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倡导修建学科专用教室”的文字,想必各位老师拥有自己化学教室的日子也快到来了。

5年前,一位教育部领导到十一学校考察工作,走进我的化学教室,他问了一个很专业的问题:“王老师,您说说,建成学科专用教室后,您的教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没有谈学科教室“集挂图、模型、仪器药品、学科工具书于一屋,更加方便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等明面的东西,我回答说:

“化学学科教室使得实验教学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比如碱金属单元的学习,学生一节课可能三起三坐:他们先在试验台上开展Na跟H2O反应的实验,探索Na投入CuSO4溶液能不能置换出Cu”,然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了解到的Na的物理、化学性质;

他们再次到试验台去探究Na2O2跟H2O、CO2、绿矾溶液的作用情况,再思考、讨论、总结Na2O2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然后,如果时间允许,也许再次到试验台去探索Na2CO3、NaHCO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

过去,一般都是学完一个单元,让孩子们排着队,到实验室集中验证有关物质的性质。而这时,学生往往是对着脑袋里的标准答案去实验和观察,所有的现象几乎都会跟他学过的一般无二,无需思考;所有的异常现象往往都被漠视或者选择性忽略。

而科学探究的诸多重大成果,其实来自对既往“事实”的质疑与否定。

记得最初建成学科教室的2010年,科学实验班的冯伯阳同学在总结里写道“在十一,一个周里所做实验,已经超过了初中一年的和”。

(2)自主学习读本

在咱们国家,过去也许受“穷国办大教育”的限制,化学教科书大都是一再精简,文字少、书本薄,甚至故意给老师的发挥“留白”。

学生通过自己读这样的教科书学习,相对比较费事。

对于14、15岁的少年而言,他既往学习所形成的阅读理解力不容漠视!

变教材为读本,把孩子自己阅读即可掌握的内容,全部透彻明白地写出,就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开了一条光明大道。中间再穿插安排一些“思考讨论”,可以引导学生不时停下来思考,主动进行学科理解、认知建构。

有人到十一学校参观,看到我们的学生读本比较厚,问我“王老师,您弄这么多的内容,讲得完吗?”

我回答他们说“的确,讲是讲不完的。但是,学生自己学,却可以学得完。”

让我们看看国际上那些著名高中课程(美国的AP、英联邦的AL,以及国际标准IB)的化学读本吧!A4纸、密密麻麻、上千页呢!有多少是由老师按部就班、“掰开了揉碎了”喂给学生的?

都是通过主体性阅读、讨论、实验探究完成的。

说实在话,目前我们的高中教学,不是帮学生太少,而是帮(说“干扰”也许更准确)太多了!老师占据了课堂,又用那些多轮次重复的所谓作业占据了课外,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习惯了“衣来伸手”的学习生活,都不知道什么叫动脑子、什么叫脑力劳动了。

(3)视频资源

有些实验因为毒性大、时间长,很难在课堂上做;有些化工流程,仅从外观上难看得出原理……在当前移动互联技术普及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相关视频,是不错的教学操作。

(4)“教、学、评一体化”细目

这是细化了的校本课程大纲,是基于国家课标,结合高考、竞赛试题等,根据老师们的经验编写的,供阶段考试命题、学生阶段复习参考的纲领性文件。是为保住学与教底线的。

有了课程资源支持,也许我们还需要一套切实支持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操作程序。这就是从教走向学的第三要点:

3. 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程序

大单元五环节主体性学习模式——自学自研与提问、自学检测、课堂讨论与实验探究、知识运用与评价、单元检测与讲评。

自学自研与提问:用时约为总课时量的1/3到1/2,如果一个单元有3节,那么一个周里我是不讲话的,学生来到教室就知道“左手按着书、手里握着笔、右手按着本”,开启自学自研进程,这个阶段的课上、课下学习任务就是要把读本内容的85%以上搞懂弄会,作业只是提交5-6个问题。

自学检测:为引领自学方向,老师编制一份自测题,主要包含记忆型基础知识,初步理解型知识点。一般课外学生自测,如果自测达到85分,下个环节的学习可申请自主研修,不必参加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与实验探究:这是明面上老师主导的环节,一般耗用总课时量的1/2左右。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组织3-5组问题,设计实验,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主旨是学科思维的发展,学科核心观念的落地。

我的这种课,外人看起来挺“乱”——系统性很差,似乎毫无章法,看不到头绪。

教育记者朱寅年老师连续听我几堂这样的课后,概括说“王老师,您这课正如那散文,是形散神不散的。”谢谢朱老师夸奖。

知识运用与评价:这是不占用课堂时间的环节。随课堂讨论进程,学生课外要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虽然我反对以大量练习替代学科思考,但是学理科不做题,就跟跳伞时未带降落伞一样可怕(有机化学家韦德)。

单元检测与讲评:这是一个关乎策略型知识学习的环节。通过测评,一方面了解单元学习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反思,进行学习行为矫正。

4. 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一,课程体系建设与不断修正完善。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次序编排,资源设计与开发;

二,编制单元自测题、单元检测题,组织单元讲评课,进行学习监控与指导;

三,批阅学生提问,进行二次备课。既解答个性化的问题,又搜集整理集中性的问题,判断该问题的来源和价值,决定要不要作为课堂讨论主题,或详或略。

四,跟学生聊天。

十一学校坚信主体性学习的价值,通过各种途径把学生的时间还给他本人。

比如,把每个学期分为三个学段,两个大学段之间的小学段有三周,除考试周外,有2个周的时间是没有安排课程进度的,完全由学生支配。

再如,规定下午4:15后任何学部、学科都不可组织集体活动。学生可参加社团活动,可体育运动,可自己安排喜欢的学习项目。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来答疑、跟老师闲聊等,这是我们了解化学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的好时机。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0)

相关推荐

  • 泡小西区、青羊实验附小,选哪个?

    昨天,青羊实验附小的一封告家长书在学区房交流群里炸开了锅,炸的原因就是: 本来正读青羊实验附小的小朋友,除了继续选择附小,还多了一个选择:读泡小西区~ 于是,各位家长都纷纷来询问溜爸意见,泡小西区.青 ...

  • 王 华:基于学科的综合化教学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员.特级教师 王华 北师大二附中是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的三所核心附中之一,这三所核心附中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和北京师范大 ...

  • 蓝皮书案例篇④ | 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基于理论和学习基础的未来感学习空间建设

    导读 本蓝皮书包括总报告.理论篇.人物篇.案例篇等多部分内容. 其中,案例篇以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态为基本框架,收录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实践案例.案例从技术应用场景.使用 ...

  • 安静的杭州二中为什么这么牛

    10月14日至11月13日,我和恩施高中的另外三位老师一起在杭州二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 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交流和思考,我深刻地感受到杭州二中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学校,也是老师们 ...

  • 读《静悄悄的革命》(二)

    (二) "创造课程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这句话是不是会让人吓一跳?阅读第三章<设计课程>后,我放下心来,因为文中所列举的事情我陆陆续续尝试过一些,没想到它就可以 ...

  • 核心素养落地需要走好这几步——读《从教走向学》

    如何认知"课时""单元重构""知识点""大概念"等教学概念?怎样处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不妨 ...

  • 在对话中走向学程建构

    在对话中走向学程建构

  • 李希贵:教师应如何变革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

    本文共4373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假设小学一到四年级必须学习如何骑自行车,学生首先要把自行车的268个零件全部记住,其次把每一个零件之间怎么衔接画出来,最后就上路了. 但这不是简单的上路,而是要用 ...

  • 教学,从教到学

    教学,从教到学 --第四周教师批注阅读体会 戴晓珍老师推荐的这篇<那些"很会教"的老师,从今后来看是不合格的>,作者佐藤学,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是一位&qu ...

  • 阿拉伯伊斯兰怎样从教团变身帝国,走向大扩张之路?|文史宴

    文/桓大司马 从伊斯兰教建立到阿拉伯大征服开始,不过二十多年.伊斯兰教为什么会从一个宗教教团华丽变身为庞大的帝国?这是因为教义本身就具有对外扩张的因素,再与政治需要一结合,史诗般的阿拉伯大征服就开始了 ...

  • 从樱花大学走向樱花大道——看武大学姐如何稳住同济保研路

    作者:CC学姐 本科学校:武汉大学 绩点排名:2/58 奖项: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 一等奖; 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交流经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期课程 PART A 写在前面  10月份初 ...

  • 从训诂学走向解释学

    自西方解释学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就陆续有人提出训诂学在中国古籍注释学的基础上,吸纳西方解释学精神,更新自身,从而建立具有现当代意义的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其中,竭力提倡并亲身探索由包括训诂学在内的传统经典 ...

  • 学妹带着作品集走向人生巅峰,我该怎么拯救自己平平无奇的设计作品?

    · 胶囊每天为你更新优质学习资源 · · 软件  |  素材  |  考研考证  |  教程  · 第[573]期 学妹拿着她的作品集斩获n多offer 而我却收获寥寥... 拿过我俩的作品集比对了一 ...

  • 跟我学中医 | 十二经脉概说(一)——名称、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经络系统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整个中医理论,经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