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诊治精粹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漓不尽,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的一类病证,系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

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对淋证均有较深的认识,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外台秘要》:“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诸病源侯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证治汇补》:“劳淋,遇劳即发,痛引气街,又名虚淋。”

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及乳糜尿等,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淋证者,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湿热蕴结 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酿成湿热;或过食肥甘酒辛,积湿生热;或心火下移小肠,热迫膀胱,致使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若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若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若湿热稽留,阻滞络脉,脂液不循常道,而与尿液相混,则为膏淋。若膀胱热盛,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为血淋。

2.肾脾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房劳多产,年迈久病,或淋久不愈,导致肾气亏虚。肾虚与膀胱湿热互相影响,以致病情缠绵。如遇房事即重,则为劳淋。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脂液,尿如脂膏,则为膏淋。肾阴亏损,虚火灼络,尿中夹血,则为血淋。

素体脾虚,或思劳过度,或过用苦寒、辛香,耗气损脾,或淋久不愈,湿热伤脾,导致脾气虚弱。如遇劳倦即重,则为劳淋。脾虚中气下陷,则为气淋。

3.肝郁气滞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气淋。

淋证的病因以湿热为主。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但与肝脾有关。

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初起湿热蕴结下焦,或肝郁气滞,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以实证为主。病久则由实转虚,以肾脾不足为主,或虚实夹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小便频数短涩,淋漓涩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诸淋所共有,乃诊断淋证之主要依据。

(2)根据淋证各自的特殊症状,以鉴别不同的淋证。

(3)已婚妇女多罹患本病,常伴有低热,小腹坠胀,腰痛。

(4)易于反复,每每因着凉,感邪,疲劳而诱发。

2.鉴别诊断

(1)癃闭: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其特征,无尿痛,日排尿量少于正常,重则无尿。淋证则以尿频而疼痛,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尿后余沥为其特征。

(2)尿血:尿血者尿中有血而不痛,血淋者,小便痛涩而带血,以此作为鉴别点。

(3)尿浊:小便混浊,白如泔浆,类如膏淋,但排尿时并无疼痛涩滞感,异于淋证之膏淋。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首先应依据证候特征区分淋证的种类,如热淋:小便灼热刺痛;石淋:尿出砂石;气淋:少腹胀满,尿有余沥;血淋:尿血而痛;膏淋:尿如脂膏或米泔水;劳淋:遇劳即发。其次,辨明证之虚实,一般新病或急性发作多实,以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血瘀为主;久病多虚,以肾虚、脾虚、气阴两虚为主。再次,应注意病情的转化。各种淋证可以互相转化,同一淋证和不同淋证之间的虚实也可互相转化,也可两种淋证或虚实同时并见,均须辨清,以指导论治。

治疗要点 论治以实者清利、虚者补益为基本原则。实证:膀胱湿热者,清热利湿;血热妄行者,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者,理气化瘀;砂石结聚者,涤除砂石。虚证:肾虚者,补肾;脾虚者,健脾;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虚实夹杂者,补虚泻实兼顾,或攻补相间而施。治淋古有忌汗忌补之说,《金匮要略》:“淋家不可发汗。”淋证因湿热熏蒸,邪正相搏,亦常有发热畏寒,但非外邪袭表,故不可发汗,解表,且淋证又使膀胱蕴热,阴液不足,辛散发表,更有劫伤营阴之弊,但若因外感引发者,则仍宜酌用辛凉解表;忌补,乃指对实热证而言。

(一)热淋

1.临床表现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呕恶口苦,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

2.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通淋。

3.代表处方 八正散:车前子、滑石各20克,瞿麦、萹蓄、木通、生大黄、栀子、甘草梢各10克,灯心草5扎。

4.加减应用

(1)若湿重于热,可去大黄、木通,加藿香、厚朴、法夏各10克。

(2)便秘腹胀者,重用大黄,加枳实、厚朴各10克。

(3)寒热、口苦、呕恶者,合用小柴胡汤。

(4)热毒弥漫三焦者,可以黄连解毒汤。

(二)石淋

1.临床表现 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3.代表处方 石苇散:滑石、车前子各20克,石苇、冬葵子、瞿麦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金钱草20克,海金砂(包煎)、鸡内金各10克,以加强排石消坚之功。

(2)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生甘草各10克,以缓急止痛。

(3)日久腰酸隐痛者,加杜仲、怀牛膝、枸杞子各20克,以补肾壮腰。

(4)兼发热、尿中带血,可加蒲公英20克,黄柏10克,以清热泻火;白茅根30克,茜草根15克,大小蓟各10克,以凉血止血。

(5)石淋日久,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汤合石苇散。

(三)气淋

1.临床表现 实证:小便涩滞,淋漓不宣,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弦。虚证:少腹坠胀,尿后余沥,面色?白;舌淡,脉虚细。

2.治疗原则 实则利气疏导,虚则补中益气。

3.代表处方 实者用沉香散:滑石、白芍各20克,石韦、当归、橘皮、冬葵子、生甘草、王不留行各10克,沉香5克(后下)。虚证用补中益气汤。

4.加减应用

(1)胸闷胁胀者,加枳壳、柴胡、乌药各10克,以疏通肝气。

(2)气滞血瘀者,加川牛膝20克,红花9克,以活血。

(3)虚证兼肾虚者加杜仲、菟丝子、山萸肉各20克,以补肾。

(四)血淋

1.临床表现 实证: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苔黄脉数;虚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著,神疲腰酸,舌淡红,脉细数。

2.治疗原则 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以止血。

3.代表处方 实证予以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小蓟饮子:小蓟、生地、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子、生甘草各10克;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各10克。虚证予以知柏地黄丸:怀山药、山萸肉、云苓各20克,知母、黄柏、熟地黄、丹皮、泽泻各10克。

4.加减应用

(1)实证以湿热下注,迫血妄行为主,可加三七20克,琥珀粉6克(冲服)。

(2)虚证以阴虚内热为主,可加旱莲草、阿胶(烊服)、小蓟各10克。

(3)虚证挟有湿热者,加生苡仁、土茯苓、扁豆各20克,以淡渗利湿而不伤阴。

(五)膏淋

1.临床表现 实证:小便混浊如米泔,置之沉淀有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血块,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2.治疗原则 实则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则补虚固涩。

3.代表处方 实证用程氏萆薢分清饮:车前子、丹参各20克,萆薢、知母、黄柏、菖蒲、白术各10克,莲子心3克。虚证用膏淋汤:党参、山药、龙骨、芡实、牡蛎(先煎)、白芍各20克,生地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各10克。

(2)实证膏淋夹血者加白茅根30克,小蓟、藕节各10克。

(3)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

(六)劳淋

1.临床表现 小便赤涩不甚,淋漓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弱。

2.治疗原则 健脾益肾。

3.代表处方 无比山药丸:山药、山茱萸、巴戟、菟丝子、杜仲、牛膝、茯神各20克,赤石脂、泽泻、熟地、五味子、肉苁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脾虚气陷,小便点滴而出,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陷。

(2)若肾阴亏虚,面潮红,五心烦热,可配知柏地黄丸。

(3)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欠温者,可合用右归丸,或以鹿角粉10克分服。

(4)若低热缠绵,可加青蒿、银柴胡、地骨皮各10克。

(5)血虚者,加枸杞子、白芍各20克,当归10克。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大黄粉、车前子、甘草粉各6克,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2次,适用于热淋。

(2)白茅根、旱莲草、小蓟各18克,每日1~2次,煎水服,适用于血淋实证。

(3)旱莲草、小蓟、生地、山萸肉各15克,每日1~2次,水煎服,适用于血淋虚证。

(4)沉香、香附、车前子各6克,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2次,适用于气淋实证。

(5)滑石24克,川萆薢、赤芍各15克,黄柏、苍术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次,水煎服,适用于膏淋实证。

(6)熟地、枸杞、山萸肉各15克,五味子10克,每日1次,水煎服,适用于劳淋证。

2.中成药疗法 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大补阴丸适用于血淋虚证。柴胡疏肝丸、逍遥丸适用于气淋实证。补中益气丸合缩泉丸、十全大补丸适用于气淋虚证。石淋通片、复方石淋通片适用于石淋证。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膏淋虚证。济生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合金锁固精丸,适用于劳淋脾肾虚证。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合金锁固精丸,适用于劳淋肾阴亏损证。

3.饮食疗法

(1)黄芪60克,川萆薢15克,猪膀胱1只(将药物纳入其内),文火久煎至烂熟,加少许调料后服食,分2~3天服完,每周1次,适用于膏淋虚证。

(2)生晒人参10克,猪膀胱1只(将药物纳入其内),文火久煎至烂熟,加少许调料后服食,每周1次,适用于气淋虚证。

(3)生黄芪、枸杞子、肉苁蓉、白茅根各20克,煎水取汁,放粳米50克,煮稀粥,每周3次,适用于劳淋证。

【预防调摄】

1.注意会阴部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饮食宜清淡。

3.多饮水;勿忍尿,纵欲,过度劳累。

4.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检查,及时治疗消渴、痨证等相关疾病。(钟洪)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淋证】

    淋证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以及乳糜尿可参考本病的辨证论治. 诊 ...

  • 论五脏六腑皆尿血

    [关键词]  尿血 脏腑辨证        尿血也称血尿,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血块夹杂而下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随着出血量和pH值的不同,小便颜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洗肉水色.淡酱油色样的变化.尿血古代指 ...

  • 瘀证诊治精粹

    瘀证是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蓄于体内所产生的病证,以疼痛.瘀斑.肿块.出血.病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瘀即瘀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瘀血是指血行痹阻,血液瘀滞,污秽之血及离经之血, ...

  • 中医指南汗证诊治精粹

    [中医指南]汗证诊治精粹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根据临床表现,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 ...

  • 汗证诊治精粹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根据临床表现,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为脱汗:恶寒战栗而汗 ...

  • 饮证诊治精粹

    ​饮证是指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早在<内经>即有"溢饮"."积饮"之说.<金匮要略>有专篇论"痰饮& ...

  •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淋证病的症状,根据症 ...

  • 胡希恕:经方论治淋证

    一.热在下焦概其廓  变证兼证皆繁多 关于淋证的症状<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 ...

  • 20210509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黄文政,林燕,三焦,湿热,淋证

     发布时间:2021-05-10 09:07:42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本页提供2021年5月9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黄文政.林燕.主题是<疏利 ...

  • 淋证的偏方

    淋证是小便比较频繁但是每次尿的量不多而且有尿不尽的感觉,淋证有多种表现,要预防淋证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增强自己的体质并且消除各种湿热和外邪.淋证的病人可以多喝水并且饮食一般要以清淡为主,出现淋证可 ...

  • 淋证中医辩证论治

    辨明淋证类别由于每种淋证都有不同的病机,其演变规律和治法也不尽相同,在此需要辨明淋证类别.辨识的要点是每种淋证的各自特征.起病急,症见发热,小便热赤,尿时热痛,小便频急症状明显. 一.辨证要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