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睡觉起床有讲究,你知道什么时间最合适吗?

中国人最讲究养生,养生就是为了长寿,常言道:养生之道,在于“养”,然后“生”。 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

春夏秋冬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更有利于健康呢?古人已经告诉我们了,并且延用了几千年,到现代仍然对我们的生活作息有用。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有云:

1、春天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的三个月,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舒张形体,使神志随着春天生气而勃发。春天也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气温由冷渐渐转暖,万物复苏,人的身体也在早春舒展。由于气血渐升,精神比较兴奋,早睡不容易入睡,适宜稍晚些睡觉,更容易睡着,睡眠质量更好。天亮就起床,这个时候空气清新,呼新吐故,适当运动,一整天都会精神抖擞,头脑清醒。

2、夏天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夏天的三个月,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天的气候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适宜深夜再上床睡觉,这个时候气温下降,身体感觉舒适,更容易入睡。天亮起床,外出锻炼,气温不高,身体舒适适宜运动。不要等到太阳出来,否则气温上升,体热流汗,此时运动容易疲劳,导致一天没有精神,头脑昏沉。

3、秋天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秋天的三个月,应该早卧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秋高气爽,气温下降,黄昏时已经感觉到凉意,晚饭后做适当地活动,就上床睡觉。早睡的时间已经很充足了,早上要早起,为一天做准备,使全身和精神都能保持较好的状态。

4、冬天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冬天的三个月,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振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冬天气温低,身体阳气内收,保持生理机能。太阳落山较早,饭后稍做准备就可入睡,以养精气神。早上出太阳再起床,气温上升后,身体也相对舒适,经过一夜长时间的睡眠,让一天的体力和精力都保持较好的状态。

除了四季养生要注意起居时间,还要注意饮食。春天,饮食取温避凉,宜食用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山药、红枣、蜂蜜、芹菜、鸭肉、苦瓜、紫菜、海带等,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夏天,饮食多清淡,、宜食用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青鱼、鲫鱼、鲢鱼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的食物;秋天,饮食宜甘润, 宜食用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少食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物;冬天,饮食宜滋补,宜食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甘薯、马铃薯、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

有人说人到四十岁就开始养生, 我认为养生并非要界定一个时间,最好是时常注意,养成好习惯,做任何事都要适度,按自然规律办事。年轻人精力充沛,城市生活中工作加班,泡吧喝酒,熬夜打游戏,时时刻刻低头用手机,连续作战危害很大,甚至危及生命,新闻中时常会报道年轻人猝死事件,这给我们提个醒,凡事不可无度无节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