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王德用给宋仁宗进献了两名美女,自然生得是闭月...
大臣王德用给宋仁宗进献了两名美女,自然生得是闭月羞花。仁宗高兴得合不拢嘴,夸奖道:“爱卿真是大忠臣啊!”不料还没乐呵几天,就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谏官王素听说后,立马入宫进谏:“陛下,臣听说王德用向您进献了两名美人,颇得恩宠。假如其他大臣也效仿此举,投陛下之所好,朝廷将出现什么局面啊!臣实在不敢想象!请陛下立即将她们遣送出宫吧。”
宋仁宗心想:这才几天啊,你就来坏我好事!打哈哈说:“卿言重了吧?朕是天子,也是男人。那么多军国大事要朕亲自处理,身边有几个美人照顾起居,也不算过分吧?”
王素回答说:“陛下身边有那么多内侍照顾起居,难道还不够吗?”
宋仁宗气得差点拍桌子:你少装糊涂,太监照顾和美人照顾能一样吗?再说碍你什么事了,管得太宽了吧?
不过这话不好明说,仁宗只好试图否认王德用进献美人一事:“呵呵,卿……卿听谁说有这回事啊?有些人就爱搬弄是非,总造朕的谣。”
王素心道:我若泄露了消息来源,你岂不报复?直接怼回:“臣是谏官,有闻风奏事之责!假如臣所言是事实,请陛下马上改正。假如臣所言是谣传,请陛下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又何必追问臣的消息来源呢?”
所谓“风闻奏事”,乃是宋仁宗发明的一项制度,谏官可以根据传闻弹劾百官,即便不符合实际也不要紧。这么做是为了加大对百官的监察力度,实行以来,看着谏官和朝臣斗得势同水火,他坐山观虎斗,真是好不开心。
谁料王素居然把“闻风奏事”用到自己身上了,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宋仁宗表示有苦说不出。
不过,宋仁宗实在舍不得将那两个娇滴滴的美人遣出宫去。他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王素面前,满脸堆笑,打起了交情牌:“王爱卿啊,朕是真宗皇帝的儿子,你是前朝宰相王旦的儿子。先皇和你父亲可谓君臣相得,传为佳话。朕与你名为君臣,实是世交,我们的关系可不一般呐!”
说着仁宗向王素使了一个近乎乞求的小眼神:“王爱卿啊,你瞧咱们这关系,你不要逼朕了嘛!再说,这两个美人每天陪在朕左右,和朕很亲近,朕一刻也离不开她们。”
王素头一低,正色说道:“正是因为陛下与她们过于亲近,臣才极力劝陛下将她们送走啊!如果其他大臣为了博您的欢心,也争相效仿,到时朝廷风气大坏,如何了得?况且后宫不乏佳丽,何必非要接受王德用所进献的美人,遗祸于将来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仁宗也明白这事儿的轻重了,又见王素态度坚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命令内侍:“王德用进献的两名美人,各赐三百贯钱,即刻送出宫去,办妥了马上回禀朕。”说罢,心疼得流下了眼泪。
王素见堂堂天子居然落泪了,也有点不忍心:“陛下能够接纳臣的谏言就好,不用这么快将她们遣送出宫,再留两天也无妨嘛。”
宋仁宗坐回龙椅上,扭过脸去说道:“朕虽是天子,但也是有感情的人啊。假如我回头看到她们痛哭流涕的样子,哪还忍心将她们送走啊!这是人之常情呐。还是立即送她们走吧。”
王素听罢也不禁为之黯然神伤,于是打算离开,让仁宗独自静一静。结果宋仁宗叫住了他:“卿别忙走,等办差的内侍回来也不迟。
王素答道:“遵命。陛下从谏如流,古之哲王所未有,这真是社稷之福、黎民之幸啊!”
过了不久,内侍回来禀报:“已将两名美人遣送出京。”宋仁宗从座椅上站起来,怅然若失地望着城门所在的方向,很久没说话。
宋仁宗在位42年,《宋史》评价他说:
“仁宗天性仁恕,朝廷中虽然也有小人当权,但终究压不到君子。君臣上下都有“恻怛之心”,奉行“忠厚之道”,相互理解,可以说这种风气奠定宋朝三百年的基业。”
可见,史官对宋仁宗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确实算得上一位明主。仁宗好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他还是能听得进谏臣的忠告,克制私欲,顾全大局。在皇权至上的帝制时代,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
王素身为谏官,忠于职守,犯颜进谏,虽然宋朝对文臣比较尊重,但他能做到这些也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
王素的父亲王旦,在真宗朝做了12年宰相,临死之际对王素说:“我一生别无过失,只有不劝谏天书一事,是我无法弥补的大错。我死后,你为我削去头发,穿上缁衣,依照僧道之例殓葬即可。”打算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未能直言进谏的过失。
或许,王素是不希望自己也有父亲那样的遗憾,所以每当皇帝出现过失,他鼓起勇气犯颜直谏。当然,更多的是出于身为士大夫对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事见王巩《闻见近录》,王巩是王素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