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他花20万大洋买李白唯一真迹 现今值多少
引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信很多人一生中背诵的第一句诗句便是这一句了。这句古诗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之手。李白的文采,世人皆知,北大教授李志敏曾如此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也因此,“诗仙”李白的诗作一直广受世人赞誉。遗憾的是,由于战乱频发,李白所创作的真迹多数都遗失或下落不明,至今只留下一本还现存于世。那李白这唯一的一本真迹究竟身在何处呢?
花20万购买李白真迹
这本真迹为李白所写的书法作品《上阳台贴》,它是一份四言行草诗原本,长28.5厘米,宽38.1厘米,共计25字。事实上,在历朝历代的书法作品上,通常作画之人会留下专属于自己的印记,比如乾隆帝留的是“青莲逸翰”四个字。李白的书法作品自然也有自己的印记,便是“太白”。
如今,这本《上阳台贴》正静静的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而其得以被保存至今被流传下来,理应归功于一人,他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收藏家张伯驹。
张伯驹出生于1989年,河南项城人,他的父亲是清朝晚期的直隶总督,在民国时期也曾担任过河南总督等多个职务。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之后,张伯驹自幼便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因当时战乱频繁,不少文物流离失所,被烧毁被抛弃,这令张伯驹格外心疼,他因此走上了收藏文物的道路。
自1926年起,张伯驹开始奔走于民间,四处搜寻那些流逝的珍贵文物。在这期间,他收藏了不少名家名作,比如杜牧的《赠张好好诗》卷、范仲淹的《道服赞》卷等。随着收藏事业的发展,张伯驹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转变,为了将那些珍贵文物找回,他不惜变卖家产,用高价收回。
1937年,张伯驹无意中在另一位收藏友人郭葆昌手中发现了李白的《上阳台贴》,唯一李白留存下来的唯一真迹,张伯驹喜出望外,他立马提出要买下这本书法真迹。郭葆昌深知《上阳台贴》的珍稀程度,开价便是20万大洋。
20万大洋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足以买下一个四合院,就算是张伯驹,也难以支付。但为了得到心爱之物,张伯驹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他先付给对方6万大洋,剩余的14万则承诺日后支付。虽然随着战事的爆发,两人的交易一度停止,但张伯驹依旧用一套四合院抵了那剩余的14万。
如今价值数十亿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将自己近上千幅书画藏品都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本名贵的《上阳台帖》。如今,这本《上阳台帖》价值10亿都不止,张伯驹却丝毫没有留恋之情,反而认为物归原主才是最好的方式。对此,你如何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