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之乱(历史事件)
事件介绍
事件描述
六镇起义示意图 北魏末年以六镇镇民为主力的北方边镇人民的反魏起义。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首都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 东北)。当时塞北柔然 强大,塞内分布着高车 (即敕勒 )和山胡。从皇始至延和年间(396~434),北魏先后自东而西设怀荒 (今河北张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 西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武川 (今内蒙古武川西)﹑怀朔(今内蒙古固阳 西南)﹑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等军镇,史称北镇 或六镇(孝文帝末年,又于怀荒镇东今河北赤城西北增置御夷镇,实为七镇)。外御柔然,内制高车、山胡,拱卫京都。
阎步克老师提供了陈寅恪先生对六镇起义性质的独到见解:“北魏晚年六镇之乱 ,乃塞上鲜卑族 对于魏孝文帝 所代表拓跋氏 历代汉化政策之一大反动,……高欢、宇文泰俱承此反对汉化保存鲜卑文化之大潮流而兴起之枭杰也。”[1]
遗留问题
太和 改制后,六镇成为改革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拓跋鲜卑建国时,其所依靠的军队是以鲜卑人为主的部落兵,士兵身分很高,作战勇猛。迁都洛阳后,部落兵发生分化,迁入河南者为羽林、虎贲,勋贵与士族同列;相反世守边陲六镇者则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分低下,由是引起六镇军民的普遍不满。北魏末年,吏制败坏,经济衰退,六镇遂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
孝明帝孝昌 元年(525年),六镇爆发了武装起事,昔日国之爪牙,今则成为反对北魏政权的“叛民”。北魏虽多次进兵镇压,但仍未将乱事平定,最后不得不依靠原六镇所抵御的柔然兵,才能把乱事镇压下去。乱事虽平,但六镇军民的安置,又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由是亦引发日后葛荣领导的更大规模的河北起事 。
参考资料
- [1]六镇起义是怎么回事?六镇起义简介
- [2]六镇起义的结局
- [3]《琅琊榜》背后的真实历史:还原历史上的南梁
- [4]六镇之乱是怎么回事?六镇之乱的始末
- [5]侯景之乱:南朝史上南朝为何从此衰落不振而灭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