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 周臣《匏庵雪咏图》

此卷为吴宽自书咏雪诗,用笔俨重而别具流动洒脱之趣,用墨浓黑而有精气跃出。王鏊称其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轼)而多所自得。”甚是。上款玉汝,应为成化十四年进士陈。字玉汝,号成斋,与吴宽同时、同里,并同朝为官。他少时与吴宽共砚席,长而屈己师之,是个谦逊好学之人。卷后有同乡周臣《雪咏图》,写山庄冒雪中有人对客摊卷吟咏,庄外乔木环匝,冻溪曲屈。画笔精谨而有生动之致,在南宋人外另参李郭及元人笔意,为周臣画中之变体,而实开唐六如一派法门,的系佳作。自称“写匏翁诗意”,是否是应陈之请专为此卷补图,亦未尝没有可能。—摘自《传承与守望》

   中国的传统书画修复,正如一个不写日记的人,修复史及其中的精妙之处,难以得到完整而系统的梳理。它看起来没有章法,实际上却蕴含着大智慧。这些智慧体现在哪里?传统书画修复中又有哪些绝技呢?
  这是2012年普通的一天,在北京东南三环一个叫山水文园的小区里,书画修复专家陆宗润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和一幅著名的明代书画形影不离,这幅书画名为《雪咏图》。
  《雪咏图》全称《匏庵雪咏图》,由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吴宽与画家周东邨联袂完成。不仅出自名家之手,而且是名人旧藏,曾辗转于光绪帝师翁同龢等人之手,画上存有翁所题的签条“吴匏庵雪咏、周东邨画。戊戌五月,王莲生赠”。
 看到它修复前的照片,我顿感触目惊心、不忍卒睹:画面脆化,红色霉迹明显,斑驳陆离。画上风物书法只能被依稀辨识,像被污水浸泡了一般。然而,这却正是陆宗润与这幅画结缘的原因所在。造成画面美观不再的重要原因,就是陆宗润着手应对的红霉问题,其上的红色霉斑的数量如同细胞一样,遍布了画面全身。要对这些“细胞”一个一个地用药,工作量可谓巨大。
  红色霉斑是书画修复界既存的四大难题之一。这是一种在书画作品上繁殖迅速且易使纸质糟朽的画病。过去,人们一般采用氧化剂对霉菌的色斑进行脱色和杀菌。这种方法的局限是,红色的霉斑对氧化剂不敏感,并且具有一定的拒水性。药剂通常被没有红霉的部位吸收掉,正常的部位可能因此已经烂掉了,而红霉仍留存在画上。处置红霉问题,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难以达到修复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遍布红色霉斑的《雪咏图》即使作为图录封面也遭遇流拍的原因。
  “凡事一定有解决的方法,我们没有解决,就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陆宗润说。面对这个公认的难题,他开始调整修复方法、步骤和工序,明确每一种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要知道,修复时用药的剂量,体现的是修复大师的水准:多一分怕伤及无辜,少一分又怕达不到效果。在追求完美修复效果的同时,还不能造成多余的伤害,这才是最考验修复师功力的。

  最为关键的是,陆宗润摈弃了以往整体用药的笼统方法,转而各个击破。在无数次试验之后,陆宗润成功了!

修复后的画面栩栩如生,书法上的笔画沟回清晰,印章落款更是修复如新,俨若脱胎换骨。面对着卷轴的陆宗润自信满满——从他建议藏家买下这幅画,再经历近一年夜以继日地钻研修复,《雪咏图》终得以重新恢复明代大家作品的风范,一年多时间里《雪咏图》增值千余万元。用他的话说,这增值的部分,恰是书画修复的价值所在。
  “如果认为增值的原因只是红霉的完美去除,那就有失偏颇了。”陆宗润笑言,他告诉我,修复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只有全面掌握了修复的技术语言,工作起来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修复一件损坏相对严重的书画作品,少则数月,长则数年,要面临多个难题的攻关。值得一提的是,陆宗润还解决了两个书画修复的技术难题,其一是石绿走油,另一个则是明矾脆化。
  所谓石绿走油,是书画上氧化铜类的颜料经年累月,会渗入纸绢内形成颜料与纸张同时脆化的状态,其表面,仿如有油渗出来似的。传统修复法一般是采用清洗即洗掉油污的方法,但是,以此法洗完油状污迹后,画面上的颜料也容易同污物一起被冲洗掉,严重时,底下的画纸、画绢会腐如泥状。
  尽管称之为“走油”,实际上却并不是油脂,传统方法将这种病害当油污来治,当然解决不了问题。明白了这层原理之后,陆宗润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可以在清洗之前将画面从内到外进行重新加固,然后再进行清洗。这样既保护了颜料,又避免了画纸、画绢被清洗剂腐蚀成泥。
  在解决明矾脆化问题过程中,陆宗润也大胆引入了一种特殊材料。

  “过去,使用含有过量明矾的浆糊装裱的书画,时间久了,整个画面会变成褐色,画与背面的数层加固纸,形成了一个脆硬的板状物,一旦卷曲,就会断裂成数个碎片。所以,用传统的手法搓去旧加固纸,常常致使画作损坏严重,甚至剥落。用一种新的材料将画面和背层吸附起来,再用适当的方法,使画纸、画绢与背面的数层加固纸分离,被修复的画作便能完整无伤,并基本恢复到柔软如初的最佳状态。”陆宗润说。

著录:《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图05,文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 题识:(画)东邨周臣写匏翁诗意图。 钤印:舜卿(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周臣》7印,603页)
(书)适怀起东作囗囗之便录似玉汝览之。囗顿首。十一月十六日雪晴时之书。钤印:原博、古太史氏
文征明书引首:匏庵雪咏。门生文征明题。 钤印:文印征明、悟言室印
后纸王懿荣(1845-1900)题:夫子大人坐下。金焦为吾师乡邦胜境,匏庵、衡山皆吴中先哲,吴、文一时师生。兹谨以门生旧蓄明人陈白阳画《周康僖金焦行》卷一,周东村画《匏翁雪咏》卷一敬尘行笈,伏祈筦纳。傥数年后,时事不偶,吾师卓锡破山,门生亦自披剔相从,写经糊口,依然佣书故业。祝国救民兴,为忠爱之忱,在朝在野,先后一也。敬叩颐安。门人懿荣叩上。阅后付丙。
鉴藏印:罗启东印(二次)、启东、翁万戈鉴赏

(0)

相关推荐

  • 故宫院刊 | 李湜:坤宁宫沈振麟《百子呈祥图》新见

    作者通过意外发现晚清如意馆画家沈振麟<百子呈祥图>(简称<百子图>)背后的墨书,得知此作实际上是为清穆宗(同治帝)大婚所特制的.本文查明了该画的创作缘由.时间和张挂位置等,指出 ...

  • 中国文物修复“悲惨”现状:有1000多万件待修复文物,而修复人员却只有2000多人!|青铜器|漆器|...

    文章转载自:博物馆丨看展览 ID:atmuseum 昨天的一个微博热搜让文物修复工作者们 都感到心里有苦说不出 一名演员在某综艺节目看文物的环节中 不仅只用三根手指捏着文物 面对其他嘉宾的提醒 还轻描 ...

  • 书|技艺之精

    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图图终于又和大家见面了!上一期图图带大家一同回顾了书籍的发展历程,了解了书籍从古至今的变化,一窥古代书籍的样貌.而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看到这些古籍,都要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对它们的悉心 ...

  • 清乾隆时无锡知县吴钺所辑之惠山听松庵竹炉图咏

    题款:"九龙山人王绂为真性海上人制".明初中书舍人王绂为惠山寺主持.竹茶炉最初所有者性海所画.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南巡驻跸惠山寺,他汲惠泉,用听松庵竹炉煎茶,并有题诗. ...

  • (3)燕山脚下梨花盛开白如雪(图)

    我的家乡在京北南口古村(镇)西的燕山脚下.这里的地薄:沙子石子多,祖辈们主要是种玉米.谷子等.种植大片大片的苹果.桃树.杏树.梨树.香果树.李子树.核桃树--等等还是近些年的事. 今年清明节,回老家祭 ...

  • 清代墨竹名家诸昇《清溪十咏图》册欣赏

    诸昇(1618年--?),字日如,号曦庵,仁和(今杭州)人.他师从鲁得之,后来又师法梅花道人吴镇.鲁得之善长花鸟和山水,诸昇非常爱好兰竹,他在兰竹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笔下的墨竹劲秀挺拔,横斜曲折,生态 ...

  • 诸昇:青溪十咏图

    诸昇   墨竹图 诸昇,清朝人(一六一八至?)字日如,号曦庵,仁和(今杭州)人.善画兰石,师鲁得之,笔劲利匀整,所绘雪竹尤佳.有石竹栖雀图,亦工山水,有山水图,现存日本. 诸昇  青溪十咏图 此套&l ...

  • 三位大师的黄山雪霁图,大美

    谢稚柳 雪霁黄山 成交价632万元 此帧曾为谢稚柳(1910-1997)先生1992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个人画展的展览作品. 这幅谢先生描绘雪霁黄山的画作,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落于纸面上浓烈的色彩.石青石绿 ...

  • 《十咏图》现世:专家提出1万购买,老头要800万,后却拍出1800万

    说起故博最为不堪回首的往事,估计<十咏图>算是其中一件吧,这幅<十咏图>可是极为了不起的,在历史上消失了几十年,建国之后却再次的现世了,可是当时却发生了一件很令故博无奈的事情. ...

  • 咏图

    知足常乐: 远看山有色, 近听路无声. 巨龙山腰缠, 春景人工添. 豫南老翁: 一. 公路十八弯, 环绕盘山行. 风光无限好, 车马锁蛟龍. 二. 万丈悬崖新气象, 千仞层峦叠翠峰. 辞去旧貌人迹少, ...

  • 十咏图

    ​5年的一天,北京琉璃厂街,一名男子推开北京文物公司的大门,神色凝重的取出了一副画,想让工作人员帮他估价. 时任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的秦公看到后,立刻迎了上去,随着画卷慢慢展开,秦公的脸色也慢慢的变了, ...

  • 表面上看是写意,其实是一幅写实佳作,黄幻吾绘《雪邨图》

    中西结合是近代绘画的一个特点,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由于地域关系,在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如何在创作融贯中西技法.融合而又不丢掉传统,是摆在当时画家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岭南画派中的第一代名家"二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