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秘方集--神奇脐疗

贴肚脐治病其实就是祖国医学里的“脐疗法”。也就一种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脐掌握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脉之中枢,经气之江海,脐可通过经气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也就是说人的肚脐内联全身经脉,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在腹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输送全身,调整脏腑病态。另外药物通过对脐部的刺激,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发挥其防病治本的功能,现代研究还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脐作为腹壁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人他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药物敷脐后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

1脱肛、脱垂、疝气:五倍子人参或黄芪熬水用毛巾沾湿热敷把药研沫用膏药贴肚脐。

2痔疮:五倍子(大剂量)、黄芪、茄子根熬水热敷或洗痔疮部位。

研沫做成药丸用蜜蜡作糖衣,或用朱砂做衣,直接口服,作用在直肠,效果显著。

3血寒:少女宫冷血寒,婚后女人寒风袭宫。都用肉桂、牛膝或熟地熬水热敷,或研沫贴肚脐。

4五更泻:天亮鸡叫去厕所,水土湿润、脾盛阳虚。用山豆根、白头翁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5阳痿:用阳起石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6肝气胀满:肾寒、肝火盛。用陈皮、青皮、沉香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7小儿厌食:有虫子的。用使君子炒熟,十五岁前儿童用实际年龄加一粒,口嚼。不许喝茶,喝茶解药,不许吃大油即肉制品。

8青春痘:用菟丝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贴肚脐或热敷,一部分洗脸。

9咳嗽:有痰很黏稠的,属火,用贝母研沫贴肚脐。

有清痰的,属寒,用川贝研沫贴肚脐。

空腔咳,用覆盆子或女贞子或山药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

10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疾病、轻度淋病:用车前草(顽固病症用车前子)、金银花、菊花、木贼熬水热敷,烫肚脐,但不能烫出泡。

1。肿瘤外压肠管引起的肠梗阻腹腔或盆腔肿瘤压迫肠管引起肠梗阻临床常见,目前多采用持续胃肠减压,疗效并不满意,使用下方敷脐可以较好地解除或缓解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用肉桂、川椒目、莱菔子、吴茱萸、生大黄各10g,冰片3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

2。化疗引起的腹泻化疗药如阿糖胞苷、硫鸟嘌呤、放线菌素D、5-氟脲嘧啶、羟基脲、甲氨蝶呤、拓扑替康、丙脒腙和亚硝脲类药均可引起腹泻、腹痛,尤以5-氟脲嘧啶、拓扑替康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5-氟脲嘧啶普通剂量每周1次极少产生腹泻,但大剂量或连续给药可导致黏膜炎甚至血性腹泻。这种副反应的出现往往在用3~5天才较明显,而且用药时间或药物接触时间越长,反应越重。其原因为药物抑制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分裂繁殖,导致黏膜受损,出现腹泻、腹痛。中药敷脐治疗腹泻有较好的疗效。用补骨脂、肉豆蔻、五倍子各等份,研末过筛备用。取药末10g,敷贴脐部神阙穴,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一换,直至腹泻消失。

3。癌性腹水癌性腹水的成因不外肿瘤直接侵犯腹膜、继发感染、肿瘤阻碍血液及淋巴回流、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目前治疗方法不尽如人意,采用川椒目10g,桂枝10g,细辛3g,黄芪10g,龙葵10g,共研细末,加白醋适量调成膏状,敷于神阙穴,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每日一次,药物去除后外涂红化油防烫伤。疗效较为满意。一般当日起效。

4。癌性疼痛癌性疼痛是肿瘤常见并发症,目前治疗疼痛方法较多,配合中药可明显加强治疗疼痛效果。药用蜈蚣2条,白屈菜、徐长卿、川乌、元胡各15g,麝香3g。以上诸药粉碎后研末,过筛,黄酒调匀成膏,敷于脐部,外用艾条灸脐部药物,每次2小时以上,灸后用伤湿止痛膏封闭固定药物,24小时一换,7天为一疗程。

5。肿瘤引起的便秘肿瘤病人由于化疗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用5-HZ止吐、或用利尿剂、或由于胃肠蠕动及排空功能差,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均易诱发便秘的出现。目前西医主要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及灌肠来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佳。药选生大黄、芒硝、枳实、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g药末食醋调匀成膏状,敷于脐部,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6小时,每日一次。

6。化疗引起的呕吐、胃胀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早期毒性反应,严重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及体重减轻,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接受有效治疗。顺氯氨铂及氮芥可引起剧烈恶心呕吐。现代医学治疗呕吐效果较好,但患者应用止吐药后胃部满胀不适。药用法半夏粉10g,苏梗粉10g,姜汁5ml,调成糊状,取少量敷脐,外覆塑料纸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7。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减少患者可有乏力、头晕、低热、食欲下降,易造成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及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选用干姜10g,肉桂10g,血竭5g,附片10g,当归5g,冰片2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连用12天。

8。腹盆腔肿瘤中药外用治疗恶性肿瘤,可使肿瘤缩小甚或消失。常选用川乌60g,草乌60g,山慈姑90g,麝香1g,壁虎60g,马钱子10g,炒薏米90g,除麝香外,其余各药均浓煎2次,去渣浓缩成稠膏,待药物冷却后,放麝香,每次取少量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冬病夏治说“脐疗”

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处于人体正中,是经络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一个重要穴位。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有着“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的重要地位。现代研究表明,脐部的皮肤非常薄弱,且血管神经网络丰富,此处用药,既有四通八达之利,又有容易吸收之效。

夏季是脐疗的好时机,药物能更快地随气血到达病所。而且,此时进行药物敷贴也较冬季更为简便。“冬病夏治”脐疗敷贴法操作简便易行、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

内科脐疗在内科疾病,尤其是内科慢性病的治疗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哮喘以麻黄、地龙、白芥子贴脐;寒湿腹泻用吴茱萸、胡椒敷脐;湿热腹泻用车前子、六一散敷脐;自汗盗汗以五倍子末、辰砂末敷脐;尿潴留用葱白、白胡椒捣烂如泥敷脐;肝硬化。腹水用皮硝、肉桂粉和匀敷脐;前列腺炎以胡椒、人工麝香敷脐等各种治疗,皆有众多良好效验的报道。

外科如女性乳腺小叶增生,用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地丁、瓜蒌、黄芪、郁金、人工麝香配制“乳脐散”填脐;乳房纤维腺瘤用当归、乳香、没药、香附、瓜蒌敷脐;促进阑尾切

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用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末,凡士林调制“桂萸膏”,涂纱布稍烘热后敷脐等各种

治疗,皆有明显佳效。

妇科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冲、任、督、带这四条奇经的损伤密切相关。脐部与冲、任、督、带四奇经相通,故通过敷脐疗法,通补冲任,填精益髓,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冲、任、督脉而达治病之目的。临

床如妇女痛经用肉桂、丁香敷脐;带下病以党参、干姜、甘草、五倍子、炮附片、白术、补骨脂敷脐;滑胎用黄芪、熟地敷脐。

急症脐疗法大多选用辛香走窜、药力峻猛的药物,旨在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具有祛除邪气、疏利三焦、通窍启闭、逐瘀解毒之效,且多效专力宏,适宜于急症救治。有资料显示,脐疗法用于肠梗阻、尿潴留、急性胆囊炎、尿失禁、小儿腹泻等急症的治疗,充分体现了它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应用方便等急

救特色,可以为中医急症救治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通常脐疗起效较快,在治疗轻症时,病愈则药去。慢性病或预防保健宜间断用药,不能连续长期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提倡间断用药,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

面对风湿骨病的治疗,多数的骨病患者往往采取十分被动的态度,什么时候疼痛最厉害,难以忍受的时候就什么时候去治疗,所以我们看到冬天治疗风湿骨病的患者特别多,尤其是一些多年的老病号,他们每年都重复着同样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方式,结果是关节病久治不愈症状越来越重。

其实众多的骨病患者(尤其是椎间盘突出、肩周炎、椎管狭窄、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重症患者多年不愈的)在对疾病的治疗上应该主动出击,选择最佳的时间、最合适的方法来治疗骨病,不但疗程短、疗效好、费用低、而且更容易祛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它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正因为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敷贴治疗,最易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敷脐疗法,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贴在肚脐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虽已断绝,但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神阙穴”。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敷肚脐适用范围很广,内科、妇科、儿科、男科等多种疾病均能使用。比如,可用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神经性呕吐、呃逆、肠易激综合征等。

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呃逆:选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脾胃虚寒型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儿童敷脐效果更好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脏气轻灵,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最多。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不过,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疾病又分为寒、热、虚、实,同样是小儿腹泻,有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等,故敷脐的药物是不同的。因此,出现症状后要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来诊治选药,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橡皮膏固定,以免灼伤皮肤。

空腹或餐后不宜敷脐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用中药敷脐的方法治疗胃肠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饮食和情绪的调节。当然,中药敷脐治疗并非包治百病,不能摒弃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及其他已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

贴脐疗法简介

药物贴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

药物贴脐疗法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需要,选择相应药物,贴敷于肚脐部位,外以胶布固定。通过药物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药物贴脐疗法,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疗法主要包括药物贴脐,填脐,纳脐,蒸脐,熏脐,熨脐等。统称贴脐疗法。脐即神阙,又称脐中穴,是经脉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脐与十二经脉相联,与脏腑相通。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

现代研究证实,脐中有丰富的静脉网和皮下动脉分支,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簿,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联,故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除此以外,药物分子可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于血中,极少通过肝脏而免遭破坏,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贴脐疗法的主要作用:

1、药物的局部刺激,可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对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网络起到调节作用,调节机体各项功能。

2、药物贴脐的直接作用,即不同的药理作用。

3、贴脐加温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

4、中医认为贴脐具有以下作用:

温通阳气,回阳救逆。治疗虚脱,休克,中风,昏迷等。

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病,不孕,胎动不安等。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腹水,黄疸,肝硬化等。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胃病,呕吐,腹泻,便秘等。

收敛止汗,固精止带。治疗各种自汗,盗汗,遗精,阳痿,早泄等。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内脏瘀积,手足麻木,颈肩腰腿痛等。

强壮保健,祛病延年。治疗虚劳,神经衰弱,面部黄褐斑,痤疮等。

贴脐疗法适应病症:

据史料记载及现代报道,贴脐疗法使用不同药物可以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常见顽症如头痛,便秘,失眠,阳痿,早泄,小儿咳喘,腹泻,多汗,遗尿等。面部黄褐斑,痤疮,肥胖,乳腺增生症。临床常见疑难病症如心血管疾病,各类肝病如慢性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及肾病,颈肩腰腿病变等。

贴脐疗法方法与特点:

1、应由专科医师根据病情处方配药。

2、所用药物均须制成粉末,视病情分别采用酒,醋,油,生姜汁等调匀敷脐。

3、根据需要可局部加温,加炙,增强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4、贴脐胶布一般每日更换,或隔日更换,连续贴敷10次为一疗程,连用三个疗程。每疗程间可停2―3日,以减轻脐部皮肤刺激。

5、贴脐疗法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所需药物量少,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适应症广,疗效奇特。

贴脐治疗妇女月经不调:

脐为神阙,系任脉要穴。冲为血海,任主细胞,通过药物调理冲任经脉,疏通气血,可以治疗月经先期,延迟,过多,过少,痛经,闭经及胎动不安等。

贴脐治疗慢性肝病:

脐与肝脾关系密切,据《内经》记载,足厥阴肝经入于脐中,足太阴脾经上络于脐,通过药物帖脐具有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的作用,而且脐部与肝脏位置靠近,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炎症的减轻与肝功能恢复。

贴脐治疗男女不孕不育:

中医认为孕育主要与肾、肝、脾及胞宫(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作用有关,脐为任脉要穴,与肾、肝、脾经络及胞宫直接相连,通过药物贴脐,可以调理相关经脉气血,改善生殖内分泌功能,促进排卵,疏通输卵管,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精子的数量和活力,达到促进孕育的目的。

贴脐治疗临床常见顽症:

临床常见顽症如头痛,失眠,多汗,便秘,早泻等多难明确致病因素,缺乏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令患者苦不堪言。贴脐疗法依据经络脏腑理论,辨明阴阳气血虚实,针对性用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直至消除上述顽症。

根据脐部的特点,临床上将有安神定志功效的中药如枣仁、龙齿等敷贴脐部,可以通过经络调节心脑功能,养心安神、镇惊除烦,达到促进睡眠的作用。如果同时能够用中药内服和生活调理,效果更好

贴敷(穴位灸)、拔药罐--药液自制及用方(外用)

(1)所泡制的药液只能外用,禁止口服,对抗生素、酒精、中药过敏者忌用;

(2)每方加50度以上白酒1市斤浸泡5天即可使用,如药液过浓防止皮肤过敏,可用纯净水或凉开水1:1稀释;药渣可重泡一次再用;

(3)灸贴自制及用法:风湿膏药或者象皮膏剪成风湿膏大小,用保鲜膜剪一片1/3大小贴于风湿膏正中,再剪同等大小的药棉(不能太厚)敷在保鲜膜上,把药水滴在药棉上贴于要贴的穴位即可,10分钟左右感觉发热最好,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揭掉!

(4)拔药罐法:将药水加到小喷瓶(美容店用小喷瓶),在要拔罐的地方喷上药水再拔,等药水渗完起罐一次再喷药加拔即可;特别是疼痛厉害的地方,效果更佳!

(5)烤疗法:把药水喷在要烤的地方,用热毛巾敷盖,用神灯或者用火疗的办法,疗45分钟以上!

(一)骨质增生综合症方(腰腿疼、颈椎病、肩周炎等都适用):白芷8g、独活8g、草乌8g、川芎8g、甘草8g、防风8g、灵仙15g、老鹤草15g、希签草15g、桂枝8g、红花8g、土鳖虫8g、乳香8g、没药8g。

(二)舒服筋活血方(手脚麻木、关节炎、前列腺肥大等适用):川芎3白芷3独活3桂枝3红花5羌活3天麻3杜仲3

(三)糖尿病方:生地8g、泽泻8g、地肤子10g、赤勺10g、黄连10g、红花10g、木瓜10g、鸡血腾10g、桂枝8g、川芎8g、党参8g.

(四)便秘方:大黄2g、元明粉25g、生地25g、枳实25g、川朴13g、陈皮13g、木香13g、摈榔13g、桃仁13g、红花13g.

(五)乳腺增生方:甲珠5g、川芎3g、白芷3g、威灵仙5g、川乌3g、灵芝3g、桂枝3g、红花5g、艾叶3g。

(六)静脉曲张:红花5g、乳香5g、白芷8g、川芎5g、草乌3g、独活8g、桂枝5g、艾叶5g、肉桂8g、附子3g.

(七)胃炎方:桂枝8g、干姜5g、陈皮8g、乌药8g、百部5g、苏梗8g、川椒3g.

(八)痛经方:白胡椒8g、细辛13g、肉桂25g、乌药15g、元胡8g、当归8g.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趣闻透天机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相关链接: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有口唇干裂的毛病,有一阵严重了,试用艾条灸了以下穴位:三阴交(双)太溪(双),每天一次,每穴5到15分钟。共灸了2次,口唇不再开裂褪皮。结论:三阴交、太溪补全身之元阴,水旺则锅不开,所以经云:壮水之主,以治阳光。

素来体弱,长年感冒不断,病也不重,症也不断,甚烦。前几日忽重,随用艾条灸之,方法如下:曲池(双)手三里(双)合谷(双)外关(双)灸了2次感觉不错,特此介绍给大家。曲池者,强壮穴也,又有清热之效(本人阴虚火旺故取),一般只在风热感冒时取之;三里是我平时灸时无意中体会到得穴位,其做用应同足三里,我每次灸此穴时热感可电传至三间、合谷!怪到叫三里啊!!!厉害,祖宗没欺我!!!接着说,外关调三焦,合谷理头面,道理不再赘述。我深爱灸法,因其好操作,更因其无所不治,还兼有拔山之力

法中效力最强者化脓灸,非瘢痕灸(化脓灸)及隔物灸次之,艾条灸又次,用某些灸盒则效微矣。

(0)

相关推荐

  • 脐疗在疑难疾病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脐疗在疑难疾病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中医秘方集--西药组方也神奇

    1.1由咽炎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少痰或无痰 打针输液也不理想 甘草片3喉炎丸10扑而敏1板蓝根4阿昔洛韦2一日三次口服 追风膏一小片外贴咽部 另外口含银黄含片,喷西瓜霜喷剂效果也很好 1.2单纯喉 ...

  • 祖传偏方:中医秘方集--西药组方也神奇

    1.1由咽炎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少痰或无痰 打针输液也不理想 甘草片3喉炎丸10扑而敏1板蓝根4阿昔洛韦2一日三次口服 追风膏一小片外贴咽部 另外口含银黄含片,喷西瓜霜喷剂效果也很好 1.2单纯喉 ...

  • 陈姓名老中医秘方集(下)

    29.解邪化饮(陈伯元方) [处方]参须5克(加蒸兑),麦冬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陈皮5克,吴茱萸6克,黄连2克,砂仁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呕吐 ...

  • 中医秘方集

    主治一切骨折,局部瘀血肿起者最有效,骨折最重者不过7付药即愈. 服用本药半小时至四小时,必听到骨折局部有响声.此方李医师几辈治愈上千人,均听响声,有的隔四五尺远都能听到.声响后疼减痛止,几日内便可痊愈 ...

  • 中医秘方集-自拟颈肩腰腿痛特效药酒方

    秘方集 自拟颈肩腰腿痛特效药酒方(酸.麻.僵.挛.肿.胀.冷.痛一扫光) 葛根30克,杜仲30克.川断30克.寄生30克,千金拔30克.骨碎补30克.鹿含草30克.老鹳草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 ...

  • 【名老中医秘方集】当代名医名方11首

    孙浩乐膳散 组成:焙五谷虫50克,炒太子参50克,茯苓50克,炒苍术30克,炒山药50克,焦薏仁30克,陈皮30克,炒谷芽30克,生山楂30克. 功能:健脾和胃助运. 主治:小儿厌食症.疳气.营养不良 ...

  • 【名老中医秘方集】周信有名医名方秘方录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汉族,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 ...

  • 中医秘方集耳鸣

    [病例]病人吉措姆,女,39岁,藏族,因"间断上腹部疼痛伴反酸烧心10余年,加重半月"为主诉收入我科.既往史:近2月来感右侧耳鸣,听力下降,曾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 ...

  • 【中医秘方】神奇的乌发外洗秘方

    小/2 [中医秘方]神奇的乌发外洗秘方中医秘方:桑椹子 150 克,桑白皮 300 克,桑叶 150克,苦参 150 克,王不留行 200 克,白芷 150 克,苦丁茶 150 克, 侧柏叶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