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丹田内功真传
内功练习法
(一)坚固丹田
每天早操完毕后,便可进行坚固丹田的训练。立正站好,右腿向右迈半步,比肩略宽,双手扶于肚脐下三寸处,即丹田穴,左手压右手,双腿慢慢下蹲,蹲至极点后停,根据个人的能力,而高低不限。深深地吸入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呼气时将腹腔以上的气体呼出,将腹腔以下气体用意识深入丹田,压在小腹的双手会有被弹起的感觉,按此方法重复36次。然后,身体向左转90°,重心偏于后腿,在两脚之间,身体随着新气体的吸入收缩,再随着气体的呼出腹腔以下先下沉,至丹田的同时,身体向外扩张,每次做36次。身体再向后转体180°,重心偏于后腿,重复上述的功法,做36次。然后,身体向左转90°回到开始的方法,深深地吸一口气,等到全身恢复正常状态,呼吸自然后,慢慢站起,收回右腿。
要求
1.做此练习时,要心静而且要体会每一动作的感觉。拳经云:“锁住心猿与马意,一心要筑海底基。”
2.要在一个空气新鲜幽雅僻静的环境进行练习,防止有人打扰,影响意气的畅通。拳经云:“气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3.如练至三个月以后,小腹会逐渐地坚硬而富有弹性,并且会随意念的调动收放自如,这时你可以握紧空心拳,试着由轻至重地敲打小腹。在敲打的同时,用意念调整呼吸,使小腹向外扩张,以抗击拳头的敲打,这样只是体验过 程,不要天天敲打,如果第一步的吐呐功法练得不够,会伤自己的小腹。因此.要修炼小腹的吐纳、气体的呼吸,磨炼小腹的弹性劲,这才是真正的内功。
(二)松、收、发
有了坚固的丹田,腰劲也就有了很大提高,但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到手上还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就好像盖楼房,我们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再练擒敌技术或搏击时,会感觉到劲力有所增强,主要特征是腰硬了,有腰劲了。但这丹田劲如果发至手上呢?就需要找一条捷径。我在十几年的工作中磨炼出以下几点体会,对快速掌握这一功法会有一定帮助或启迪,请同好们做为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1.“松”是内功之源
在前面的坚固丹田的习练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进行全身心放松训练。这种松,不要懈,要意识到全身每个组织器官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轻松自然。拳经云:“悟得婴儿顽,打法天下是真形,”内家拳所传的童子功,就是从返婴儿时期的先天开始追求的。掌握松这一武功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松则灵活、易变,能掌握对方劲力的变化,有效地控制或制止对方的犯罪行为。因此,要先学习松,有了松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训练,这是磨炼寸劲的第二步阶梯。
2.“收”是内劲之本
“收”的训练是在前面的坚固丹日的习练基础上,从左式开始,左腿在前,右腿在后,重心偏于右腿,左手由下至上慢慢抬起,与前胸一齐掌心向下回收,沉肩坠肘.手指尖向前。五指自然分开,拇指和食指的虎口要圄,掌心要园,掌背要圆。后手掌形和前手相同,指尖向前,掌心向下。头上如顶一碗水,项竖直,下须回收,眼睛看前手的方向,舌顶上膛,津液下咽。周身轻松自然,大脑入静,仿佛嗅到周围花草的芳香,听到了百鸟歌唱,小腹“咕咕”响、膝关节处“吱吱”响。外形做到位后,便按丹田的吐纳、收发,全身各部组织也随着吸气及丹田的收进行收劲的训练。当新鲜空气缓慢地吸收体内,全身立即收缩,但外形不变,这样每天坚持训练直到熟练后再进行发劲的练习。同好们会问收劲的标准是什么?收劲的标准就是看习练者的劲是否能完整,收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把周身散乱之劲能随着吸气收成一体,为下一步发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发”是内劲之归宿
在收的基础之上,即当慢慢吸入一口气时,全身劲于手指到脚趾都往回收缩,达到丹田。当呼气时随着气的呼出,由丹田向外发劲,发劲要由丹田达于手指、脚趾。先是左脚左手在前,后是右脚右手在前,这样每个方向练36次后收式,回到原来起式的位置和原来的动作后收式。
这是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所传的尚派形意拳的内劲修炼的一种练法。李老先生讲:“收得越紧,发得越远。”常此磨炼,内劲自然会发于丹田,达于手指脚趾。用于实战,则想发亦发,想拿亦拿,想打亦打。这种劲发于丹田,是催劲,即是由丹田上催肩、肘、手;下催胯、膝、足。劲的来源是意、气而不是靠肌肉的弹性和惯性力,克服了技击时打出的拳先收回来后再向外打,那样动作慢,易被对手看出行动的意图。而寸劲则是催动身体的任何部位,随动随发,沾哪儿哪儿发,沾身纵力,或贴身、挤身都发力,即使是对手被挤在墙角落仍在顽抗,寸劲或沾身纵力也能把对手撞得内脏被震动,心慌气短,丧失反抗能力。学练到此阶段,内功已达到第三步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