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杂谈04:答拳友问——三体式要不要分左右?
拳友问:形意拳三体式分不分左右,似乎所有人展示的三体式都是左三体式,即左手左脚在前。右边的三体式就不需要站么?
答:非但右三体式要站,前三体式,后三体式,顺步三体式、坳步三体式、正三体式、斜三体式、低三体式、高三体式…都需要站!
右三体式者,右手右脚在前者之谓也。五行拳劈拳居首,分左右练习,就是左右三体式的互换,凭什么只站左边不站右边呢?老师教人,诲人规矩,教一个左三体式,规矩都在其中,左边站会了,右边自然不难练习,所以也就不用教了。
孔子曾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个更强?子贡是孔门言语第一,最会说话:我哪里比得上颜回呀,颜回闻一知十,我不过闻一知二。而孔子对学生的期待是举一反三,子贡说自己举一反二,言下之意连老师的基本标准都没达到;颜回是孔门德行第一,子贡赞他举一反十,当然有自谦的成分。
练拳也是如此,不求闻一知十,至少也得举一反三。
左三体式变为右三体式,大多数人都能悟到,但三体式之变不止如此。后腿蹬起来,重心完全移到前腿,这是前三体式;重心全部拉到后脚跟,这是临界的后三体式。至于中间过度,重心是五五、四六、三七、一九都是可以单独成桩来锻炼的。有的人不明这个理,争论五五还是三七,以为这是单重双重之分,可笑可叹。
进而言之,寻常三体式都是左手对左脚,或者右手对右脚,这都是顺式的练法;其实坳步更出功夫,即左手与右脚同时在前,或者右手与左手同时在前。不明乎此,何以练半步崩拳呢?
再者,三体式一般取中架,低架高架未尝练不得。若言其低,如龙形式;若言其高,如猴爬竿式。至于三体式的正与斜,通常取身体转四十五度“看正似斜,看斜似正”,在此之外,身体不转或者转九十度,怎么就不可以呢?不然虎扑怎么练呢?
真要细说三体式的种种变化,穷年累月也说不完,即使勉强讲来,一下子上来这么多拳形,也足以让初学者望而生畏。如此一来,还不如就示范一个不高不低,不偏不倚,大家都能接受的式子,从这一个形中,把身法规矩学到。至于变化,老师可以提点一二,更多的还是学生自己去体会创造。
要说变化,传统武术恐怕无出八卦掌之右者。
八卦掌变化繁复,据说有64手,甚至有365手的说法,内里还藏有72暗腿等等,如果老师都去讲都去教,学生别说练,记可能都记不住。正因如此,一般八卦掌锻炼提纲挈领其实也就八个式子。有的把单换掌,双换掌单列出来,总共也就学十个式子。把这十个式子盘活盘熟,八卦拳的规矩也就该大概知道了,至于变化,或许有一两趟所谓变掌的套路,学不学其实关系都不大,完全可以自己发挥。当然,也有人讲,八卦掌练一个单换掌就够了,这话是没错,但从一个单换掌悟出所有的八卦掌变化,这得是颜回一般闻一知十才行,这人得是天才;绝大多数人,还是得老老实实练上七八个掌形,才能融汇贯通。
形意拳也是如此,对于天才来说,一个三体式一个劈拳足够了,对于大多数人还是得把五行拳都给练下来;五行拳还不够,还可以从十二形中去找,去体会。但所有的拳形基本上都有三体式的影子,所以才有万法出自三体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