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不阿
李沆不阿
宋真宗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宰相李沆,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的官员。李家世代为官清廉,有良好的家风承传。李沆从小非常好学,志向远大,以圣贤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父亲曾经对别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知子莫若父,后来李沆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一代名相。
腹有诗书气自华,圣贤学问的长时薰修,使李沆气宇不凡。宋太宗非常欣赏李沆。一次侍宴完毕,太宗目送李沆远去的背影,赞叹道:「李沆风度端正,神态庄重,真是有贵人的气质啊。」
宋真宗即位之后,李沆被任命为宰相。他经常把当时天下发生的一些灾祸,凡是水灾、旱灾或者有盗贼发生的灾情,直接向皇上禀报。有时皇上本来心情愉悦,听到这样的消息,禁不住有些黯然神伤。所以,一些朝廷的大臣向李沆抗议:「这些小事没有必要直接向皇上呈禀。」李沆却说:「如果陛下不晓得天下百姓的疾苦,又如何能教化、治理天下呢?」大臣们听后,不禁对李沆的高瞻远瞩感到佩服。
宋真宗一向礼贤下士,善于接受大臣的谏言。有一次,真宗问李沆:「治理天下之道,首先最重要的是什么?」李沆回答:「首先应该尽量用贤达之人,因为他有才德在地方上教化百姓。不能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李沆认为,心浮气躁的人,心不定,判断是非的时候恐怕会有所偏颇,不宜重用;而新进的人历事不深,缺少经验,很容易在处理朝政时出现偏失,也不宜在开始就赋予他重要的责任;好事之人,喜欢搞活动,不能务实。像这样的三类人,都是要禁忌的,这是任用人才最应该注意的条件。由此可见,李沆心思缜密,行事慎重,不愧为宰相之才。
在古代,当官的人都要求举荐良才,往往有一些私下的言语,在朝廷上不便禀陈,就会用密呈来给皇上知道。有一次君臣相对的时候,皇上告诉李沆:「别人都有密呈送给朕,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谦虚地说:「臣当着待罪的宰相,有公事就公开向您报告,又何必用密折奏给皇上呢?更何况秘密的奏议,不是想谗言告状,就是不善的言语。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去做的。」
李沆讲话简明扼要,处理国家大事慎重周密,严格遵循制度办事,虽居高位,但他不求名声,不好名位,不好权力。他也非常尊重朝廷的纲纪,识大体,不徇私情,所以别人没有办法来诱惑他,左右他。
李沆内修严谨,表里如一,即便是退朝还家,也非常重视行仪,休息的时候还是正襟危坐,从来不箕踞、跛倚。身为一国宰相,他时时处处都在考虑国家大事,无暇顾及自家的私事。家中厅堂前的花圃栏杆塌了,李沆的夫人要求家人不要去修葺,试试他有什么反应。结果李沆早晚从那里经过,一个多月过去了,对此却只字不提。夫人忍不住问他究竟看到没有,李沆却说:「怎么能让琐事干扰我的心念呢?」李沆的府第很小,厅前只有容纳一匹马旋身的空地。有人劝他买一处宽敞的大院子,这样才能和宰相的身份相配。李沆听后笑着说:「住所是要传给子孙的,这处房子做宰相府是小了点儿,不过作为太祝、奉礼这样靠祖辈福荫封赏的小官宅第,已经够宽敞了。」他始终居住在老房子里,没有另外购买宅第。
宋真宗景德元年七月,李沆在待漏院等待五更上朝时,突然生病,只好返回家中。皇上多次派太医和侍从前去探望,第二天还亲自到李沆家中探望,看到他家里很清贫,就赠送了五千两银两给他,李沆随后就还给皇上。隔天,传来了李沆去世的消息,皇上再度去探望他。痛失这样一位良臣,皇上非常伤心,禁不住失声恸哭,并对身边的人说:「李沆是国家一位难得的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料想他竟然没享高寿。」说完,泪水忍不住又流了下来。
为了缅怀李沆的高尚品行和严谨修为,朝廷赐予他「文靖」的谥号。李沆一生刚直不阿,处事正大光明,他待人忠厚,为官清廉,为国家鞠躬尽瘁,美好的德行足以为后人学习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