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中医, 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中医学和其它学科有不一样的地方。

学科是可以分层级的:道、学、术、技。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包含学、术、技这三个方面。

但是中医学多了一个“道”。

道,是天地自然变化的大规律,推天道以明医事,

这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可以理解为中医之道。

中医之道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也可以表达为阴阳之道、五行之道、气之道。

医学是以维护人的健康为目的,

我们从人的几种状态来简单分析一下。

健康人->体质偏->亚健康->疾病->康复,

这是一个简单的健康状态走向,我们把医学可能碰到的几种状况做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看下“疾病”,因为面对医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疾病。

中医、西医对疾病的认定是不同的。

中医比较简单,只要身体(精神)有不舒服,就是病。

这个不舒服我们表达为症状和体征。

症状,是个人的主管感受,比如说今天早上起来觉得头疼,这是症状,是自己的主管感受,医生是感觉不到的。

体征,是客观存在的,是所有人能看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说发烧、舌红胎黄,谁看都一样,这就是体征。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红肿热痛,红肿热就是体征,痛就是症状。通过基本的症状和体征来定性疾病

西医主要是通过指标的改变、影像学检测的检查结果来认定疾病。

如果检测指标或者影像学结果变化不明显,西医的诊断就比较困难,无法明确疾病。

大家有没有发现,西医对疾病认定的要求要高于中医。

所以很多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了一圈结果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医院认为没病,但是就是不舒服,这种情况我遇到过不少。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中医对疾病的认定比较宽泛,更注重于人体的全面健康。

我们再来看下亚健康。

亚健康应该是属于西医的概念。

什么是亚健康,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没病。

这种情况西医是没有治疗方案的,一般都是建议好好休息,适当运动。

但是“亚健康”是属于中医“病”的范畴的,我们可以根据症状、体征来给出调理方案。

也就是说西医是根据指标的改变、影像学的改变来研究背后的发病机理,根据发病原理去研发药物。

而对于指标或者影像学检测变化不明显就无能为力。

必须有直观的、可检测的指标改变、并且发病原理清晰,才能有对应的药物或者手术。

而对于亚健康人群,无明显指标变化,逻辑上不容易查出发病机理,就无法研发药物去对症治疗。

再看下体质偏差,这比亚健康更浅一层级。

就是中医常讲的体质分类,阳虚质、阴虚质等等。

体质是一个人的平时状态,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比如说阳虚质人群,特点是畏寒肢冷,夏天感觉舒服,冬天难过。

体质偏差也没有指标的改变,也是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有症状和体征,就像我们刚才讲的阳虚质,畏寒肢冷,中医可以根据症状和体征给出相对应的调理方法。

据统计,亚健康人群大概有70%,体质偏差人群大概有85%。

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阶段通过中医调理改善自己的体质或者亚健康状态,就可以更大概率地减少疾病。

对于身体的调理,中医是用很多症状名称,比如说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来表达的。

如果我们把人体的整体状况调理到平衡,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把人体的生化内环境调好了,身体的很多内在指标也会改变,影像学结果也会改变。

但是,中医的治疗毕竟不是专门针对指标和影像学的,你就不能要求中医能改变所有的指标。

再,西医制定的这个身体指标就完全是正确的吗?存疑。

同时,西医即使针对指标和影像学的治疗,也不可能做到每个指标都改变。

但总体概率要大于中医,因为西医毕竟是针对这一块的。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

中医是辩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同一个病,三个病人来了,如果有三种症状就会有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西医是模式化治疗,一种病,基本上就用一种治疗方法。

比如说,感冒。

中医分为风寒、风热、风寒湿等等,根据患者的当下症状组方。

西医认为是细菌、病毒,任何人感冒都是一个方法,消炎、杀菌、抗病毒。

模式化治疗的优势就是容易规模化。

而中医的辩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不容易规模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更难复制,尤其是好中医。

这也就导致了中医很难成为主流医学,这和疗效无关。

我们再来说一下健康人。

对西医来说,健康人就是健康人,没啥好说的,保持就行。

中医不一样,《黄帝内经》把健康人称作:平人。

上面还有贤人->圣人->真人,就是说健康人是可以进阶的。

什么是贤人?

《内经》的描述是颐养天年。

天年就是天赋与你的自然寿命,大概100-120岁。

从这方面来看,中医对人体生命健康的探索更广泛一些。

很多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这种表达是不准确的。

什么是经验医学?

有实践,没理论。

比如说一些民间偏方,能治好某一方面的病,但说不出原理,不知道为啥能治好,这是经验医学。

而中医有自己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只是更重视应用实践。

也有人说中医的阴阳、五行不讲道理,是迷信。

只有现代医学才是科学道理。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道理。

道,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以规律形式呈现的就是道。

理,具体、细致而微为理。

现代医学更注重于研究微观,只是在“理”的范畴探索。

中医是以道统理,以理证道,推天道以明医事。道,就存在可推可悟之处。

如果纯讲理,就必须把理讲的很精细。

而中医不是纯讲理,所以在理的部分讲的不是很精细,但是可以道推理。

现在很多中医面对西医有些自卑,认为我们说理不如西医充分,是因为忽略了中医背后“道”的层面。

现在的大学教材也有意无意的弱化了中医“道”的范畴,只是规范化了“理”的层面,这也是中医文化的缺失。

天文、地理、农业、气象、历法都是中医的文化基础。

最后,来看一下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交融的综合性医学学科体系。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包括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变化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这属于自然科学,医学又包括人的心理活动、精神情志,这属于社会科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