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详解:从头开始学习注意力机制
全文共3028字,预计学习时长6分钟
图片来源:unsplash.com/@titouanc
人类感知的一个重要特质在于个体无法同时处理全部信息。相反,人类将注意力集中于局部视觉空间,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场合获取信息并对不同时段的信息进行合并,构建内在场景表现,指导日后的注意力分配及决策过程。《视觉注意循环模型》,2014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施注意力,以及在实施过程如何脱离更大的模型。这是因为在现实模型中实施注意力时,很多时的重点在于管理数据与控制不同的向量,而非注意力本身。
我们将在进行注意力评分的同时计算注意文本向量。
左:层次式点积注意力机制 右:以下将计算的多头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评分:
首先浏览一下评分功能的输入。假设处于解码阶段的第一步骤。评分功能的首个输入是解码器的隐藏状态(假定一循环神经网络有三个隐藏节点——尽管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稳定,但便于说明)。
将向量视觉化:
%matplotlib inline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import seaborn as sns
将解码器隐藏状态视觉化:
结果如下:
评分功能首次运行的结果是单一注释(编码器隐藏状态),如下所示:
annotation = [3,12,45] #e.g. Encoder hidden state
将单一注释视觉化:
实施:为单一注释评分
计算单一注释的点积。
NumPy点参与此运算过程:
def single_dot_attention_score(dec_hidden_state, enc_hidden_state):#return the dot product of the two vectors return np.dot(dec_hidden_state, enc_hidden_state) single_dot_attention_score(dec_hidden_state, annotation)
结果:927
注释矩阵
来看一下如何同时对所有注释评分。为实现这一目的,形成注释矩阵如下:
可将其视觉化如下(每一栏都是编码器时间步骤的隐藏状态):
ax = sns.heatmap(annotations, annot=True, cmap=sns.light_palette(“orange”, as_cmap=True), linewidths=1)
实施:同时对所有注释评分
应用矩阵操纵计算所有注释评分。继续使用点积评分方法,但首先需要转置dec_hidden_state状态,而后使用矩阵注释扩充。
获得评分后,应用柔性最大值传输函数:
def softmax(x): x = np.array(x, dtype=np.float128) e_x = np.exp(x) return e_x / e_x.sum(axis=0)attention_weights = softmax(attention_weights_raw)attention_weights
重新对注释评分
评分后,根据评分对每个注释进行扩充,进而得到一个注意力文本向量。下方为该公式的扩充部分(将解决括号中的部分)。
已对注意力重新评分,接下来将文本向量视觉化:
# Let’s visualize our annotations after applying attention to themax = sns.heatmap(applied_attention, annot=True, cmap=sns.light_palette(“orange”, as_cmap=True), linewidths=1)
将结果与视觉化的原始注释对比,可发现第二和第三个注释(栏)几乎被擦除。第一个注释保留部分值,而第四个注释的代表性最强。
计算注意力文本向量
所有持续生成注意力文本向量的部分将总结为这四栏,进而生成单一注意力文本向量。
现在我们已有了文本向量,可将其与隐藏状态连接,并穿过一隐藏层提供该解码时间步骤的结果。
代码传送门:Attention Basics:https://github.com/Garima13a/Attention-Mechanism-Ba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