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一个理智的人
高中哲学课本上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并且还说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这三个特点。
我不是为了单纯地复述课本,我只想说大道至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真正运用这些哲理,分析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知道我们去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困难,我们无疑会成为一个非常理智的人,而不是情绪化很严重的人。作为老师,更是如此,更要学会这样的思维。
课本上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额,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孤立的可怕。比如:
1.你的课堂上,学生在睡觉,精神状态不好,很多时候,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或者选择忽视而继续讲课。如果我们真的想去解决问题的话,我们就不会孤立地只看到学生睡觉这一件事,而是会去了解学生睡觉的原因:昨晚失眠了?昨晚看书看的很晚?或者昨晚玩手机打游戏到很晚?或者,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或者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导致情绪激动,难以入睡?如果我们肯去了解睡觉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就会加深,也会变得非常理智地去看待发生的问题。
2.学生迟到。怎么看待学生迟到呢?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罚、责怪,还是花点心思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呢?如果你想长久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还是多花点心思去了解迟到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采取惩罚的措施,惩罚可能会取得短时间的成效,但是,长远来看,必定会反弹。
3.讲过很多遍的题目,学生依然不会做。是把这个现象简单地归为学生笨、懒,还是反思是不是自己讲解的时候就有很多学生没听懂,或者学生基础不好,理解不了,或者讲的时候学生对基础概念、定理都没有理解,下次出现的时候,你指望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吗?除非你不想进步,否则,多反思问题背后的原因,肯定是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的。
4.经常跟学生强调利用好零散时间的重要性,而学生还是懒懒散散。这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就好比开会领导强调专心听报告不要玩手机一样,你真的做到了吗?好比上级要求我们这样、那样,你真的有做到吗?没做到就归为你懒散,你自己会接受吗?所以,与其总提抽象的要求,不如多指出具体的做法,比如,什么时候到班、到了读什么、谁去监督、如何监督。多从这方面去思考可能效果会更好。
以上四个问题只是简单罗列学生可能会发生的事,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只看到孤立发生的事件和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再去看这件事,这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生活中的发生的很多问题的话,我们自身会成长的很快,教育是一项唤醒的事业,重点是把学生唤醒,而不是仅仅靠高压。看待问题不要孤立,多去找背后的原因,把问题搞清楚,再对症下药,效果才会更好。
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它要求我们具备真正的爱心和耐心,我强调的是“真正的爱心和耐心”,扪心自问,我们看似爱心和耐心的伪装下,藏有多少私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