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玉】赵后庙小学纪事

【推荐语】杨俊武先生通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对60年代赵后庙小学的校容校貌和师生生活进行了回顾,通过他的笔触我们由赵后庙小学的变化可以感受到了近年来祖国教育事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了先生对国家近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欣悦之情,感谢先生!

赵后庙小学纪事

杨俊武

一天,在乾县城工作的侄女发来一张赵后庙小学大门的照片,我才改正了对该校的叫法。此前我一直叫赵胡庙小学,看来是以讹传讹,叫错了。

学校座落在乾普公路的西畔,坐车拐过老鸭咀向南,远远就看见了学校。它像个忠诚的卫士,几十年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目送着南来北往匆匆而过的人们,关注着社会变迁。它像慈祥的老人,迎来了一批一批稚气未脱的雏子,送走了一批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年,助她们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老家距离学校有十多里路,在西南方向,每次回家往返都要路过,都要把它多看几眼,亲切地叫几声名字。在外几十年了,记不清路过了多少回,每次回老家经过校门,从没有忽略它。我不是学校周边村子的人,也没在该校上学毕业,为啥对赵后庙小学记忆深刻,怀有感情,原因在于五十年前我在学校玩过一周。那次经历像一粒种子,落在了我的心中,像一部电影,时刻在我脑子里回放,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

一九六二年前后,父亲在该校任四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周日下午返校带我去了学校,我斜坐在父亲那辆八成新的永久牌加重自行车前梁上,两手扒着车头,自豪得像开小汽车一样,不停地按响车铃,走一路按一路,高兴极了。

当时,学校的大门朝南,进门要上一段慢上坡,父亲在前推车,我在后边掀车,跟着父亲进了校门。说是校门,其实就是一个农家人的木头门,门面上有两副铁环门拴,门背后有推拉木头关子,没有门楼,门外土墙上用黑墨写着校名。那时我不识字,听人叫赵胡庙小学,就那样记住了几十年。学校南北长,东西窄,父亲的宿舍兼办公室是一间土坯厦子房,坐东朝西,门口有两个砖墩子支起水泥板做的乒乓球台子,就在现在学校东大门的位置。宿舍是个单扇木门,两位老师合住,靠墙角的大土炕就是两个老师的床铺,炕上铺张席子,没有褥子,晚上各盖各的被子,砖头当作枕头。父亲办公桌朝北,那个老师办公桌朝南,桌上各放着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一闪一闪为老师晚上批改学生作业和备课照亮。

晚自习时,父亲去教室那个老师看着我,那个老师去教室父亲看着我。学生晚自习后回家,带课老师要把学生护送到村口,轮到父亲送时,那个老师就领着我在房子玩。有时晚上一觉醒来,看见父亲还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和备课。

白天,父亲夹着课本端上粉笔盒子上课了,我就成了自由放飞的小鸟,一个人在院子乱跑乱玩,一会画方块,一会画圆圈,看虫子乱跑,看蚂蚁啄食,在萝卜地里拔草,拿上铲子乱挖,想玩哪玩哪,但不能跑出学校大门,必须在灶夫叔叔的视线里。有班级上体育课时,大点的同学就是我的临时玩伴。

父亲1949年7月从原乾县师范毕业后,先后在阳峪、铁佛、关头以及漠西大桥小学教过书,任过副校长、校长。到赵后庙小学教书,是他当公办老师的最后一站。1964年,他响应国家精减下放的号召,回农村支援农业了,离开了教学岗位,从教师变成了农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关心回乡的教师,每月发给些生活补助,从15元逐步涨到了父亲临终前的38元。有时问他亏不亏,他说不亏,只要国家记着我们这批人就可以了,下放回乡的人太多国家也有难处。有几年,有人鼓动父亲去县里上访,他说,腿不好走不动,其实他是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父亲要是不回乡务农,在岗位退休也该是每月几千元的离休教师了。十年前父亲故去时,我赞他说是前半生教书育人,到过县南县北,桃李遍乡里,丝毫没有夸张!前来送别的众多亲友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当年学校有几名老师我不记得,只记得有四个年级。老师的灶房在西边,坐西朝东,土厦子房。灶夫瘦高个,干净利索,每天的伙食基本都是稀饭面条稀饭外加馒头,有时中午吃个包子或花卷,肉饺子没吃过。学校西围墙外有一块菜地,种着萝卜白菜红芋,萝卜长得又白又大,红芋结得又红又长,所以早饭都是糁子锅里下红芋,开水煮白萝卜,辣子盐醋调拌当菜,每人两个馒头或花卷。中午饭,都是面条锅里下萝卜片,炒些下锅菜,哨子面也吃但很少,晚饭和早饭没有啥区别。在学校玩了一周,记得只吃过一次肉,一次包子,也是很高兴的事了。

叫赵后庙小学,可能与古庙有关,记得学校内北边有个一米高的大土台子,土台上有两座大爷庙,父亲带的四年级在西边一座大庙里,每天上下课都看见父亲从大庙里出来进去,端着学生的本子和粉笔盒子。那时学校有西门,只许上晚自习的学生进出,白天关着。西门里还有几棵水桶粗的大洋槐树,枝粗叶茂,蓬蓬勃勃。我想开花时,洋槐花也让老师们能饱吃几顿蒸饭,省下些饭票和粮食。

在学校一周,记得还发生了一件失窃的趣事。一个周六,轮到父亲值班看校,晚上邻村子放电影,很多老师都去看热闹了。但父亲没带我去,那天轮他看校,他怕发生意外事情。果不其然,电影散场后,有人翻过西围墙进校,撬开四年级教室的窗户,窃走了一张桌子一条长凳子。第二天一早,就被父亲巡查发现了,查看痕迹也是从西墙上偷走的,父亲报告给校长。校长也没办法,只是要求老师值周时注意巡查,加强防盗。最后,父亲当月的工资中被罚了点钱算是处理了。现在想起,那时人们还是日子过得穷啊,没有家俱才干这事,谁有还能夜里偷学校的桌子凳子呢,饥寒生盗贼呀!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今日的赵后庙小学早已旧貌换新颜。砖墙代替了土围墙,粉色的教学楼代替了古庙宇。老师宿舍也变了,教学设施设备更加齐全了,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理念超前。学校食堂里的营养午餐饭菜飘香,令人垂涎欲滴……

赵后庙小学是乾县众多农村小学中的一所,是一所教育园地里的小草,但是由赵后庙小学的变化能够感受到祖国教育事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祖国一定会繁荣昌盛,我们一定会实现伟大的民族梦、复兴梦,一定会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杨俊武,乾县梁村镇人,退休职工,喜爱文学,闲暇时喜欢用笔纪录生活。

(0)

相关推荐

  • 【广东】冯钧浩《东华小学》

    东华小学 东华小学二年级 冯钧浩 东华小学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小学,那里环境好还是由高级教师教育学生的学校.当我看见从东华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或到清华大举的哥哥姐姐们后羡慕不已所以决心要考上这所名牌学校, ...

  • 【赵瑞林】开学啦+学校变了

    开学啦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九班 赵瑞林 指导老师:韩国文 开学啦!开学啦!让人觉得清醒的春风迎面扑来,我被爸爸从美梦中"拉"出来.他命令我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准备妥当,我就走出家门 ...

  • 【送教上门】同在蓝天下 共享美好生活

    同在蓝天下   共享美好生活 ----记乾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下乡活动 屈金花 乾县特殊教育学校 "同在蓝天下共享美好生活!"为了让更多的因各种原因未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残疾孩子 ...

  • 父亲的背膀

    俞东升 时光荏苒,俯仰之间,父亲老了.耄耋之年的老父亲的背膀已深度弯曲,像一张老弓.眼眶深陷,如一只酒盅.家里来人了,父亲总是皱着额头,眯缝着眼,似乎要费好大的劲才看得清来人. 父亲老了,我的心不由得 ...

  • 杜兴辉丨恩师门前的观音庙

    我的小学恩师水天民老师已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自从我参加完水老师三周年后再也没去过他的老宅.而就在他的老宅大门外却盖起了一座观音庙,小小的庙宇听说是以前就有毁于文革了,现在的新庙是善男信女凑钱重建的,十 ...

  • 关帝庙与小关一小

    任洪业 小关大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余年了.这条街上早年间曾有好几座寺庙,新中国成立后就只剩下土地庙和关帝庙了.土地庙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改建为供销合作社,票证时代周边市民的日常用品,都是在那里买 ...

  • 赵梓溪:我的小学同学秋逼|新生代

    林克于:房奴|小说 文/赵梓溪 [作者简介]赵梓溪,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二班.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小学同学有很多,和我做朋友的也有很多,但臭味相投玩的最好的只有那么几个.虽然最好的朋 ...

  •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州杏林镇沙圪塔小学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记忆中的沙圪塔小学 作者  宋欢武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村办小学--华县杏林镇沙圪塔小学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我就读的村小,建于上世纪30年代,旧址据说是一 ...

  • 探寻特殊孩子

    探寻特殊孩子 屈金花 乾县特殊教育学校 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也许太了解特殊孩子的家庭了,所以不管是特殊孩子还是他们的家庭,我始终对他们怀有同情和怜悯之情,特别是农村家庭困难的特殊孩子,他们 ...

  • 难忘恩师情

    师恩难忘 初秋是启动丰收的季节."白露"刚过,州城到处洋溢着"喜迎全运火炬,建设大美商洛"的浓浓气氛:城郊的农人们忙着收拾地里的菜蔬,预备新一轮的播种:学校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