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是金庸的“最佳损友”,骂了他20多年,让他时刻保持清醒
说起金庸我们很熟悉,谁都想衣轻马肥笑傲江湖,然后过上神雕侠侣般恣意潇洒的生活。说起李敖我们也不陌生,他是批评家、名作家,语言犀利精辟,说人不敢说的话,得罪别人不敢得罪的人。
两个人要是放在一起,问更喜欢哪个,只能说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做梦,也需要在李敖戳人的话中清醒过来。
金庸和李敖这两个人一个在小说领域,一个在历史和批评领域,怎么凑到一起的呢?李敖为什么要骂金庸,而且一骂就是二十年呢?而被骂的金庸为何从不反驳回应?李敖骂金庸是因为私人狂文,还是因为在文学观点和创作上与金庸不合?
为人处事不同
首先我们都知道金庸是写武侠小说出名的,在武侠小说里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侠义精神。金庸曾在《射雕英雄传》中借郭靖之口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振聋发聩的话,触动了很多人,让很多人热血澎湃。
而这毕竟是小说里的话,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与现实自然是不能等量齐观的。说过这样的话,并不代表他就这么做了。
然而,金庸毕竟是个公众人物,他的言行会影响很多人,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他的庞大的粉丝群,是把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精神食粮的。如果他标榜的侠义精神,与他现实里所做的事相差太大,甚至说一样做不到,那么是不是也应该被斥责太过虚伪了呢?
在李敖对金庸长达二十年的批判中,李敖不止一次针对金庸的言行不一致做出了批判,他认为金庸性格中存在伪善成分。
显然我们可以认为,金庸对李敖来言是特殊的,是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去要求他的。那么,李敖是怎样批判金庸的'伪善'的呢?李敖认为金庸属于利己主义人格,也就是说,在一件事情中他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进行。
较于利己主义相对的'利他主义',相信更多的人都会承认自己有更多的利己成分在,正所谓'人不为己,天注定'嘛。但是毕竟'利己主义'和武侠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样的行为选择是相冲突的。
针对金庸决定皈依佛门的事件,李敖也批判他这样做的行为是虚伪的。
金庸的儿子去世后,金庸要皈依佛门,李敖来拜访他并犀利地问他,佛门是清静之地,遁入空门的人大多都选择舍弃所有,你为何不散尽家财,完完整整地皈依呢?直接把金庸堵得哑口无言。
文学理念不同
有一次采访,记者问李敖对金庸小说的看法,李敖答:太下流!
此下流并非流氓之意,而是上中下三游之中的下游。这和胡适评价金庸小说用的'不入流'是一致的。李敖认为金庸选择写武侠小说,是为了人气和丰厚酬劳,这样是不符合金庸历史系出身的学者身份的,并不是说李敖就不喜欢武侠小说。
《李敖秘密日记》中写到李敖一日入夜,穷困无聊就翻起《射雕英雄传》来,并且表示'不恶',不恶,还放在床边当深夜读物,那其实就约等于也是喜欢的了。
私以为李敖并不是反感武侠小说,而是认为武侠小说不该那么受到关注,通俗文学自然有存在的价值,但是过度地阅读,一方面会和现实脱节,一方面影响人的深层次思考。
朋友之交不必求同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实际上,朋友之间求同存异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李敖一生朋友不多,他在微博里解释是他交友太过苛刻,留给朋友的时间又太少,所以只留下几个能够忍受他脾气的至交。
确实,李敖一生到处树敌,他的敌人遍布各个领域,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被他告过,输少赢多,所以被称为'诉讼大王'了。
就算是朋友,也经常难逃他的口诛笔伐。所以,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李敖骂金庸并非因为讨厌金庸。确实尽管李敖一直在批评金庸,但是两人并非不相往来,李敖还曾多次拜访金庸。二人虽然对文学创作的观念不合,但是其他方面还是有值得相交的地方。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金庸对李敖的骂战为何没有回应?是他修养好到能够接受别人的谩骂的地步了吗?
是的,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骂战中,一直都只有李敖一个人的发言,金庸对此却从没有回应。其实原因应该是金庸觉得李敖骂得对。
骂得让被骂的人觉得自己该骂,让被骂的人无法反驳。李敖的骂架也确实从来不是乱骂,他骂得有底气,骂得有依据,不是小孩子一般的刁难,而是一种恨铁不成钢,一种求全责备,一种希望对方变好,希望社会变好的骂。
记得李敖在微博上发过一个小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说的,有一个精神病患者觉得自己是一粒米,因此总是担心有鸡要啄他,每日忧心忡忡,医生终于开解了他让他理解自己是人而不是米,然而几日后患者的状况并没有改善,一问才知道,患者担心虽然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米而是人,可是'鸡不知道啊'。
最重要的部分在后面,李敖说'别紧张了,我已经让鸡知道了'。他愿意做那个让鸡知道'你是人而不是被吃的米粒'的人,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恶势力,敢于发声的人。
李敖的骂不是网络上许许多多的为了博关注,吸引眼球的谩骂,而是设身处地,立足于社会,有着人文精神的关怀。
也许我们的社会已经愈发浮躁,就越是需要像李敖这样能够将我们从舒适区,自己的美梦中唤醒的人吧。 金庸肯定也是深深地知道这一点的,才会从来不回应李敖对他的骂战。
因为他知道,李敖是那个清醒的人,是个保持着初心和坚守的人,他也需要李敖为他在浮躁繁华的世界里做一个灯塔。好让他不被虚荣、利益弄得迷失了自我。
其实金庸的书里面,文化、历史的底蕴是很深厚的,这是其他的武侠小说难以媲美的,确实能够看出金庸先生深厚的史学底蕴,而这与长久不怠的学习是离不开的,相信如果没有这样总是从各个方面打击他的'损友'的存在,一个人是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去改变的。
如果一个人只能够听见一种声音,也就是夸赞的声音,那么这个人的人生是受限的,而周围有各种声音,甚至是责备你的声音,这时候你才是可以进步,变得更好的。有灯塔在,夜晚航行的船只才不会迷失自己,努力追逐梦想的人,也才能够坚守本心,守住初心,不忘记自己走过的路,不忘记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知:是恶语更是良言
李敖和金庸之间,是整整二十年的骂战,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在公众面前一个是骂人的人,一个是被骂的人,实际上,他们却有着彼此相知的灵魂。
我们不会忘记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是一个梦,里面有欢笑,有豪情,有眼泪,更有各种痴情男女,我们也不会忘记李敖的殷殷话语,他的思想启迪心灵,他的话语打开你的世界,他的刺刀可以剖开腐肉让你获得新生,体现了一种文人的普世的关怀。我们既需要金庸,也需要李敖,他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朽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