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收藏郎世宁字画?本文揭示郎世宁字画的真实价值
郎世宁的人物画有光影效果,以“体面造型”方法为主,与其说郎世宁的人物画中西结合,还不如说他是在拿着毛笔画油画肖像。
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层层叠叠,反复涂抹,不满意的地方还可以用铲刀刮去重画。中国画就不然,讲究下笔定乾坤。如有一笔犹豫、软弱,整幅作品就有可能失败。郎世宁不负厚望,数年后终于熟练掌握了中国画的老辣的用笔技巧,但造型、明暗、色彩、透视仍犹如西画。他很好地将中西方两种绘画文化在中国的画绢和宣纸上结合了起来。
郎世宁聪颖过人,即以西方的透视、解剖、色彩及光暗方法,用中国画笔、画具和颜料,参酌中国传统的构图和技法,自己形成一种融合中西的独特画法。其造形之逼真,立体凸凹的感觉,以及有别于西方拘于客观务实,又符合于东方突出于主题的构图方法,在当时艺术界中,予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御题格登鄂拉斫营之战》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又可称《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回疆一带得胜图》、《乾隆年间准、回两部平定得胜图》、《御题平定西征全图》、《平定伊犁受降图》等等。实为同一组战图。确切的官式名称为《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十六咏并图》。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制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当时清宫内的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四人起稿绘图,第 二年又命丁观鹏等人用宣纸依原稿作着色画,原图稿完成后送至法国雕刻铜版。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六幅原稿、铜版、印画才全部完成后并送回至宫廷,历时十三年之久,花费约204000里拉(法旧币制一里拉约为一两白银)。作为战图的四位作者郎世宁、王致诚先后于1766年、1768年去世,安德义于1773年离开清宫,改任天主教北京主教,均未能见到成品。可见成品的仅艾启蒙一人。 完整的一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包括16幅铜版画,18幅文字,文字为乾隆御题序、战图诗文等,为木板印刷。在最初送至法国雕刻铜版完成后即印制了200张铜版画送回国内。乾隆三十七年清内府又再印制多分。较珍贵的200份战图大多被乾隆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或分藏于各行宫园林中。现可见的战图大多为时再版印制。 这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与后来制作的其他6组战图均收藏于西苑的紫光阁内。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光阁悉数珍藏或掠至海外,或毁于战火。这组战图现能完整可见的极其稀 少,大都零散的被各国博物馆或学术机构或私人收藏。而战图的原制铜版则大多下落不明,现能明确已知的大多收藏于德国和欧洲博物馆。
郎世宁于康熙五十四年来华,属于康熙广泛接纳西方各个领域不同人才的例证。而数年后,当雍正继位的同时也迎来了郎世宁创作的春天。
郎世宁精于肖像、花鸟、走兽,尤工画马,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百骏图》长卷巨制,这些作品皆运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写生与焦点透视,表现中国传统审美观与祥瑞思想。乾隆时期,郎世宁运用中国传统纸、绢、颜料、毛笔,并与如意馆内的中国画家合作,共同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画新体,题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异卉、珍禽走兽、重要庆典活动。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 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 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