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想什么管你个屁事啊
在第19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俞敏洪有一个火爆的演讲。在讲到官僚机制的时候他说到:
“另外一个现象导致了未来中国整个发展还是需要深度改革的,仍然存在官僚主义问题,每一个人都在想上面的领导在想什么,这样的机制蔓延到了民间力量和企业中。
比如说新东方的很多人,都在每天揣摩俞敏洪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我想什么管你个屁事。因为他们想的是:万一得罪了俞敏洪,饭碗就不保了。
开放的民间领域都这样的话,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保住饭碗而努力,尤其是政府体制的人,而不是怎么为社会做贡献而努力。”
我认为他讲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无论在什么机构的人,都会发现,你的单位总有那么一些人,正经事从来不干,而是一本正经认认真真的去考虑如何赢得领导的满意,不论这个事情有没有用,是否有价值。
再引申一下,每天在很多地方有许多人聚在一起说言不由衷的话、讨论自己都不相信的内容,并且显得一本正经满脸真诚。像那些义正言辞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蝇营狗苟的人。
每天,还有许多人在绞尽脑汁的谋划、一门心思的忙碌,只不过是为了应付某位领导的好恶,博自己的老板一笑。这种事情不仅国企有,民营企业也很多。
万科、华润和宝能之争中透露了个很有意思的消息:
领导们去深圳万科时,万科从来不去机场隆重迎接、从来不盛开筵宴的招待。这成了王石被讨伐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浪费!
这么多高学历的人、这么多聪明人,将时间和才智用在一本正经的扯淡上,用在让某个人满意上,而不去思考如何满足于社会、市场和用户,不去思考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在哪里,这个国家怎么能好?
奇怪的是,许多做这些事情的人却还要煞有介事,要显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价值,这真是一种悲哀。
这种悲哀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朋友圈里有一篇刷屏的文章《任正非:要警惕不会做事却会处世的人受到重用》说的大致就是这样的意思。
任正非是讲从领导层面要有判断和鉴别的能力:那些人是为领导“干活”,那些人是为价值干活,领导首先要分清楚。
如果领导不能去区分,那么员工一定是去迎合领导。但说实话,并非所有的领导都能像任正非那样清醒:许多领导一是真的分不清楚;二是真的不愿意分清楚。
但,相信我,这样的领导一定会被历史的大浪所淘汰掉!
《顺天时报》曾经是清末民初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袁世凯也经常阅读。但这个报纸却是反帝制的.
当时袁世凯想复辟当皇帝,其手下怕他看到满版皆是的反称帝的文章影响其决心,所以他的儿子袁克定就耗资3万多银元雇人假造了一份天天刊载拥护帝制消息的《顺天时报》,专供袁世凯来阅读。
这份专供一人阅读的报纸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奇迹,后来还是袁的女儿袁静雪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才揭开此事。
这大概是拍马屁历史上登峰造极的事件之一了!
“楚王好细腰,公中多饿死。”可能有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起码可以不附和、不参与、不沉溺,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坚持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邵峰曾经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有个致辞,说了自己的经历,他认为:
最简单的、最纯粹的往往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持久永恒的。
他说的简单纯粹就是他认可的价值:坚持做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坚持向疾病相关基础医学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坚持不投机、循序渐进和一步一个脚印。
为了追求这些价值,他也放弃了很多:
还有一年就可以拿到博士的学位,却主动放弃出国留学;拒绝了认可他的教授和实验室,去选择一个不确定能否毕业但研究方向更符合自己目标的实验室;在一个领域已经做的很好了,却壮士断腕去选择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方向从头再来。
这里面每个基于价值的选择都不易!
1985年,中国第一次发行个人身份证。
身份证的发放是个人从家庭、单位、集体中解脱出来的标志性事件,它表明:社会至少在法律上开始鼓励在公共生活领域个人成为独立的单元。同时,个体开始拥有了流动的自由,一个从“我们”到“我”的转变悄然开始。
今天的时代,可以看作是最好的年代,每个人只要有目标,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分工已经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让你的目标有可能去实现。
如果你有意愿,不一定要看某个人的脸色或仰仗与某个组织,你也可以过的很好。
这也是最坏的年代,我们处在变革的坎上。
许多人通过降低身段敢当孙子,然后当了爷爷,威风凛凛;许多真正有节气和立场的人,许多附身苦干的人却被不三不四的人打败。诱惑和干扰太多,劣币驱逐良币,干活的人不一定得到回报等等。
但如果你相信未来会好,相信未来真正创造价值的人更有价值,那你就该为这样的目标努力,你也就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也就知道那些该拒绝!
人生如戏,可能大部分人都很难做到所有的情境下都本色出演,但不能演着演着自己就真的信了。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会成为悲剧。
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化,作为独立的个体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定见:不论什么样的“真理”都要符合基本的常识和逻辑,天上从来没有掉过馅饼,我们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是的,从个体来说,我们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其他!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