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没参加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赏不罚,看懂原因才知道很高明
李靖是唐朝开国名将。早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平定割据军阀萧铣、辅公祏,战功卓著。唐高祖李渊盛赞其为“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靖手握重兵镇守北境,是名实相符的实力派。因此李世民在起事前迫切希望能够将李靖拉拢到自己阵营中,至少是争取立场上的一致。那么面对李世民的试探和笼络,李靖有何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史书中对此的记载并不一致。
《旧唐书》中称,李靖、李勣等名将还没等李世民开口就已主动请缨说:“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而《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则是:“(李世民)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也就是说,李靖不仅没主动请缨,而且明确表示拒绝站队。那么这两处记载哪边更靠谱呢?夜读史书认为应该是《资治通鉴》。因为史料中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相当详细,但却完全查不到李靖、李勣参与这场行动的蛛丝马迹。以当时两人的地位,如果真参与了此事,绝无可能会在史书中被忽略不计。
李靖在李世民最需要的时候拒绝雪中送炭,后来李世民大获成功,他又是如何对待李靖的呢?此处就彰显了李世民这位千古明君的大智慧了。
“玄武门之变”发生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那些帮助他夺得帝位的功臣们迅速进入了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如房玄龄为中书令、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此外,原太子李建成的旧部也纷纷获得起用,如魏征为尚书左丞、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
在李世民一长串的封赏名单中并没有出现李靖的名字,这事说起来也合情合理。提拔自己人没什么可说的,提拔昔日的敌人是为了体现宽大胸怀,减少原太子和齐王旧部的抵触情绪。李靖作为中立派,无功无过,不赏不罚完全说得过去。然而在李世民的提拔干部名单中还有一个人名字却让人感到意味深长,此人名叫李客师,他的哥哥就是李靖。
在现存史料中查不到李客师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由此推断他之所以能得到升迁,一方面是李世民安抚李靖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是给中立派释放一个明显信号。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像李靖这样选择保持中立观望态度人肯定为数不少。当李世民成功夺得帝位后,这些人或多或少心里总会感到没底。所以李世民通过提拔李客师就可以让原来的中间派明白他的用人态度并不是任人唯亲。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特意选了李客师不选其他人,又为什么不直接提拔李靖而是提拔他的弟弟呢?这里面又大有文章。李世民之所以选李客师不选其他人,因为其他人的哥哥不是李靖。而不直接提拔李靖又是因为李靖当时地位已经很高,继续提拔的话他的官位就要跃居许多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之上,这势必会引起那些功臣们的不满。
所以李世民选择提拔李客师而不是提拔李靖,既能给以李靖为代表的中间派释放积极信号,又能避免刺激参与“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可谓一举两得,这也足以看出李世民在用人方面的高明之处。
李世民晚年时将自己的为政经验编撰成书,取名《帝范》。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量才适用,这才是英明君主的用人之道。
参考文献:《帝范》、《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