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防御到盛兵东下,再到淮南拉锯,聊一聊曹孙之间的三个阶段

在汉末三国时期,经过军阀混战的阶段后,最后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家胜出。相对来说,或许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更容易被注意,《三国演义》就是以刘备为主角,以曹操为大boss来写作的。相对而言孙权就有点小透明。不过下面小编主要来聊一聊曹操集团和江东集团之间的战争,从被动防御到盛兵东下,再到淮南拉锯,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被动防御

江东集团最初的开创者是孙策,虽然孙策是用孙坚的班底,但是江东的土地是孙策一寸一寸打下来的,和孙坚没有关系。孙策刚刚进入江东的时候是袁术部将的身份,等到东汉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术僭号天子的时候,孙策就趁势脱离了袁术。当时孙策还响应曹操的号召,听从曹操的驱策去进攻袁术。

孙策听从曹操也不是真心归顺曹操,这不过是利益的需要,和做出归附东汉朝廷的态度。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孙策一度击败刘表所置江夏太守黄祖,还向曹操献捷报来着(曹操令孙策、刘璋等人对抗袁术、刘表)。可见这个时候孙策还是服从曹操所控制的东汉朝廷。

不过在袁术失败,袁术所置的庐江太守刘勋的势力也被孙策消灭、吸收之后。孙策就有北上与曹操竞争的野心。在《三国志·陈矫传》以及《先贤行状》中记载,孙策领导的江东集团曾经两次进攻广陵,第二次还是让孙权率领。广陵太守正是亲附曹操的陈登。结果两次都失败。在孙权进攻陈登的时候,陈登还派遣功曹陈矫向曹操求援,得到一些援兵。但是曹操也只是试图保住陈登,而不是渡江进攻江东。

后来孙策打算亲自率领军队北上,打出的旗号是进攻许都,不过这大概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还是广陵。因为当时曹操集团正在和袁绍集团对抗,已经感到非常吃力,对孙策的动向也很恐惧。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孙策被刺杀,孙权成为江东集团的领袖。

虽然孙权在初期基本没有北上扩张的打算,不过他还是渡江进攻庐江,因为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术趁孙策遇刺反叛孙权,选择向曹操靠拢。孙权进攻李术的时候,李术向曹操求援却没有得到回应,或许也是因为袁绍的压力已经让曹操筋疲力尽。总而言之,在这段时间里面,曹操的实力虽然强过江东集团,但是在袁绍的压力下,在面对江东集团的攻势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被动防御。值得一提的是陈登本来有渡江之志,结果被曹操迁移到东郡雪藏起来。

盛兵东下

在打完李术之后,孙权很识趣地撤回江东。这个时候孙权和曹操的关系趋于缓和,两家都有事情要做。曹操主要的方向是扫平袁绍和入侵荆州南阳地区,孙权主要的方向是向西攻灭黄祖,然后消灭刘表,最好还能进入益州。曹操主要是经营长江以北,孙权则是长江以南,暂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孙权也就继续保持名义上的臣服,有事没事送个大象啥的。

曹操这边的事业搞得风风火火,十分顺利。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袁绍病逝,曹操就开始对剩余的袁氏势力发动全面反击。陆续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高干、三郡乌桓等袁氏残余势力,降服鲜于辅、“黑山军”等中立的势力,基本上是彻底平定了河北地区。而孙权就没有这么顺利了,一直在和黄祖以及境内的林林总总的山越势力纠缠。等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孙权才彻底消灭黄祖,但是仍然没有控制江夏的条件。刘表又派长子刘琦接替了黄祖的位置。

建安十三年正是曹操最意气风发的一年。北方几乎全部被平定(关西各军阀名义上臣服曹操),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以为丞相,还挖个大池子训练水军,然后全力南下进攻刘表。恰逢刘表病死,幼弱的刘琮继承荆州牧的位置,在名士大吏的劝说下向曹操投降。唾手而得的荆州不但让曹操的野心更加膨胀,更是在客观上消弭了长江天堑的困难,反而得到对扬州顺流东下的优势。

于是曹操不顾谋士贾诩的反对,继续进攻江东集团,想以一役毕平定天下之功。如果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真的消灭江东集团,那么他真的有非常大的可能统一天下。没想到的是在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孙权坚持抵抗曹操,并且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不仅粉碎了曹操的迅速平定天下的计划,还扭转了双方的攻守形势。

淮南拉锯

曹操赢得起也输得起,在“赤壁之战”之后,孙刘联盟气势如虹,曹操也彻底断绝了一举攻灭江东的想法,而是为与江东集团进行拉锯战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赤壁之战”的次年,也就是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孙刘联军进行反攻,主要的方向就是荆州的南郡,更确切地说是江陵。打下江陵之后,孙刘联军才有入川或者北伐的机会。

“江陵之战”打了一年的时间,曹仁在江陵长期坚守,但是曹操集团却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援军(被兵力不多的关羽阻挡下来),曹操本人反而是出现在淮南的合肥。曹操在这里更置扬州各郡县官吏,消灭陈兰、梅成等亲附孙权的豪强势力。曹操甚至还想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人口,没想到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导致大量人口流入江东。总之曹操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就是为了与江东集团的战争做准备,淮南地区就是双方的主要战争。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曹操再一次挑起战端,发动大军进攻濡须口。此后曹操和孙权互相攻守,都是在淮南一带进行拉锯战。曹操主要的目标是濡须水,孙权主要的目标是合肥。双方在淮南地区进行了艰难的拉锯战,总的来说都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除了孙权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取得了“皖城之战”的胜利,控制了庐江郡。而曹孙两家在淮南对峙,围绕濡须、合肥进攻的情况,也一直持续到三国时期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0)

相关推荐

  • 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外戚:刘备家最有存在感,曹操家混得最惨

    外戚是古代政治格局上的一个特色,不可不尝.统治者任用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外戚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外戚通常来说在很多人眼中带有一些贬义的色彩,毕竟多多少少通过裙带关系上位.不过在外戚当中也有真正有才能.有道 ...

  • 对比刘备抢占汉中,就知道东吴未能抢占淮南是多大的损失

    孙权虽然渣,但是也不能说他没有天下之志,当然是有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又是对荆州念念不忘,又是三番五次的进攻合肥和淮南了. 孙权临危受命坐领江东的时候,东吴的内外形势并不好.北方是曹操,西边是刘表和黄祖 ...

  • 读心三国40|| 什么样的好汉,才能拉起山头?

    读心三国40|| 什么样的好汉,才能拉起山头?

  • 孙权建国

    孙权(182-252),字仲谋,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吴国的建立者,几大开国君王中最没用的一个.比他哥哥孙策小七岁,在青少年期也随同孙策在袁术势力范围内吃了不少苦,十九岁,孙策死,孙权坐断东南.他的父兄 ...

  • 第十二回取武昌移师东下失平江阖室自焚

    却说吴王元璋,因武昌围久未下,遂亲往视师.既至武昌,即相度形势,探得城东有高冠山,耸出城表,汉兵就此屯驻,倚为屏蔽.吴王审视毕,此后叙述元璋俱称吴王.便语诸将道:"欲破此城,必夺此山,哪个敢 ...

  • 祖国蓝天,到处都是探照兵布下的天罗地网

    --人民解放军探照兵的发展撤销历程(四) 陈 辉 1950年8月19日,我军第一个探照灯团--121团在上海诞生后,探照灯部队像雨后春笋在各大城市星罗棋布,为美军航空兵和国民党空军飞机布下了天罗地网. ...

  • 东下冯文化

    东下冯文化 东下冯,位于山西省夏县东北.1959年在考古调查中发现.面积为25万平米.青龙河以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过遗址.遗址东南方为中条山,西北方是鸣条岗.1974年开始发掘,因发现夏商时期遗存而为学术 ...

  • 《尉缭子》兵令下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兵令下第二十四 本篇论述战场纪律.它主张用严法重刑.连保连坐以及株连家族等手段,来防止士卒逃亡,迫使他们服从命令,驱使他们奋勇作战. 95.诸去大军,为前御之备者,边县列侯,各相去三五里.闻大军,为前 ...

  • 《尉缭子》兵教下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兵教下第二十二 本篇主要论述国君应掌握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 83.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 ...

  • 1127年,在金兵攻下开封外城后的第二天...

    1127年,在金兵攻下开封外城后的第二天,有300000民众领上兵甲,准备在巷战中和金兵决一死战. 金军将帅还是比较害怕开封军民的抵抗,他在占领外城四壁后,本打算宣布议和退兵.北宋蒋宣.李福等禁军士兵 ...

  • 邯郸涉县北水村!始有王姓从山西省黎城县东下庄村迁来立村!

    邯郸涉县神头乡  位于县城西南部,西接山西省黎城县,南界山西省平顺县.民国37年(1948年春),始设神头区建制(时称十区),同年底撤区.1953年设神头乡,1958年改神头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 ...

  • 创意无限,梦圆盛泽——东方杯·2021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完美落幕

    创意无限,梦圆盛泽 --东方杯·2021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完美落幕 告别了温柔的春风,迎来了盎然的初夏,在这个本就缤纷多彩的季节里,6月16日晚,东方杯·2021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总决赛终在盛泽时尚 ...

  • 从被动到主动,增长困境下的白酒市场开始讨好年轻人?

    中国有句俗语叫无酒不成席,中国人的酒桌文化作为餐饮礼仪的一种,历史文献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周代,而白酒作为目前在我国流传度最高的酒类往往是宴请社交场合的助兴第一选择. 被誉为国酒的"茅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