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21)
本篇目录:
*********************************************
711.天门河水电厂旧址
1943年 贵州省桐梓县
1958年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
713.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
1965年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
714.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厂旧址
1966年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715.云南大学会泽院
1924年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716.大理天主教堂
1931年 云南省大理市
1933年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1935年 云南省龙陵县
719.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
1939年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
1938年 云南省瑞丽市
********************************************
711.天门河水电厂旧址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地处大山深处,是抗日时期国民政府建设的,也是贵州省第一个水利发电厂,70多年过去了,现在水电厂的发电机组仍能正常运行。天门河水电厂位于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办事处独石村天门洞西侧,距县城约3公里。据附近村民称,所谓天门洞,实际上就是该处一座大山中间,有一个如天门洞开的巨大溶洞,周围岩壁耸立,无路可攀。天门河水电厂就建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走进厂区,一栋橙色建筑物格外显眼,这是电厂的主控室,外墙左上方刻有"天门河水电厂"六个繁体楷书大字。
主控室正下方,是利用天然溶洞开凿的竖井,直通发电机房。井口处有厂名石刻,上端有一个圆形齿轮弓与箭交叉的厂徽,下端是一大口张开的猛兽,据说能起威慑、镇邪作用。沿另一侧的石阶而下,便到了地下发电机房。其入口顶部,有民国政府要员陈立夫题写的"入天门而夺天工"七个大字。
进入机房,里面除了安装有水轮机外,还有两台发电机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其外壳没有一点锈迹。据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原主任申翔介绍,水轮机由美国勒菲尔公司生产,发电机由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均是当时美国的最新产品,总重量达100余吨,仅电机芯就重达3吨。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原主任申翔:"这些设备运抵桐梓,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抗战期间,美国空军载着它们,经过著名的"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运至昆明,再经滇黔公路翻越崇山峻岭运达桐梓。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通用公司获知40年代生产的发电机组还在工作,曾派人到桐梓查看,并提出用重金回购机组,作为企业产品形象和文化象征,但被我国婉拒。
陈立夫题写的"入天门而夺天工"七个大字。
水轮机由美国勒菲尔公司生产,发电机由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均是当时美国的最新产品,
2006年6月,天门河水电厂旧址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今年10月中旬,天门河水电厂旧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35年2月27,在遵义战役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率部下张爱萍(开国上将)、蓝国清(38年叛变后下落不明)前往遵义城护城河外侦查地形,以便为攻城部队找到一条最合适的进攻路线,但是在侦查的过程中,他们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邓萍将军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年仅27岁。
据张爱萍的回忆,当时他们隐蔽在距离城墙不过50米的一个小山坡上,比一线步兵班发起冲锋的阵地还要近,这显然违反了作战条例,但是由于此战关系重大,邓萍也顾不得这么多了。他们侦查地形用了很长的时间,蓝国清有所担心,提议尽快离开,但邓萍没有同意。不久后,一个小通讯员来到山坡向邓萍汇报了一个情况,汇报完后他就飞快地跑了下去,却不知他这一跑完全把山坡上的邓萍等人的位置全暴露了。
他们距离城墙实在太近了,敌人只打了一排子弹就命中了邓萍。张爱萍永远都忘不了当时的场景,邓萍正在和自己说话,突然就倒在了自己的右臂上:九响枪的子弹击穿了他的头部,滚烫的血溅了张爱萍一身,张爱萍抱着邓萍,却怎么也挽回不了他的生命。在如今遵义的红军烈士陵园里,还有一个雕像,表现的就是张爱萍怀抱牺牲的邓萍将军的场景(需要指出的是,雕塑中的一个错误是,张爱萍当时其实还没开始戴眼镜)。
张爱萍向彭总汇报这一噩耗时,内心非常痛苦,然而彭总比他还要痛苦,他在电话里大骂张爱萍:“你们这些猪狗养的,都给我去死光好了……”彭总用激烈的言辞来发泄他心头的痛苦,张爱萍在电话那一头一言不发,事后彭总语重心长地对张爱萍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革命的路还长,你们都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啊!”
彭老总很快赶来,他掀开遮盖着邓萍的被单,为他擦拭了脸上的血迹,随后吩咐张爱萍:给参谋长换一身新军装吧!如果没有就去领一套……由于战斗还在继续,大家只把邓萍掩埋在了遵义北郊的一个山坡上,并没有为他立碑。建国后,彭总没有忘记当年这位牺牲的老战友,他命令一定要找到邓萍的埋葬处,将他移入红军陵墓。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邓萍的遗骸最终被找到了,彭总很快就寄来了自己题写的墓碑文(未采用)和经他修改过的《邓萍同志的简历》,张爱萍将军则亲笔为这位老首长题写了墓志铭。
2019年10月7日,邓萍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13.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
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航发黎阳厂)旧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是集发动机研发、生产、修理、服务为一体的总装总试厂,创建于1965年,作为国家航空发动机制造骨干企业,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建厂至今从未脱离主业,共研制生产了涡喷-7、涡喷-13两大系列二十多个型号的发动机数千台,其中两型发动机获得国家最高质量银质奖,一型发动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开辟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军贸出口的先河。上述两个三线贵州航空基地旧址,三线建设的“山、散、洞”特征明显,主体均包含多处天然与人工山洞车间。旧址也见证了三线军工对云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民族间的深度融合。
黎阳旧址本次申报对象选取了最具代表性且真实性、完整性较好的厂房,包括菜花洞(涡轮盘轴车间)、牛洞(机匣车间)、齿轮车间、总装车间、1号试车台,其中包括天然与人工山洞车间3处、各类建筑厂房149幢。
中国航发黎阳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是国家军工三线建设的典型代表,是集发动机研发、生产、修理、服务为一体的总装总试厂,为贵州研制出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并系列化发展,为奠定贵州工业基础做出巨大贡献。
一型发动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10月7日,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
714.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厂旧址 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厂旧址是1966年的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1970年9月18日,011基地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在安顺双阳机场飞向蓝天。
云马厂歼击机装配生产线和飞机钣金生产山洞厂房即“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旧址”航空工业贵飞原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生产线和飞机钣金零件生产山洞厂房是贵州三线航空工业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遗迹,外界俗称中国大三线航空工业建设史料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对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厂房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迄今为止,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对飞机主机生产现场保护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广的工业遗址。
本次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贵飞云马歼击机生产线工业遗址是唯一一家获批的航空工业在黔单位,同时也是贵州省历史上第一家以航空工业为主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15.云南大学会泽院
会泽院位于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占地面积24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文物构成由会泽院、《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九十五级台阶及西式喷水池组成。《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立于会泽院主楼大厅内墙上;九十五级台阶位于会泽院主楼大门外南向,上下共有95级青石台阶;九十五级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
会泽院设计图中的建筑立面呈明显的三段式,水平划分占据主导,几何性很强,装饰部分大都集中在突出的建筑部分,这些都正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此外而当时的欧洲院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英国都铎式建筑的影响;从会泽院平面布局来看,两边厢房的收缩弱化形成H型的平面形式也隐隐透出16世纪英国都铎式建筑的影子。入口处四根圆柱高耸,撑起屋顶的露天平台供人们登高望远;从设计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立柱在建设之初并非当前的样子,原本柱身存在凹槽,柱子向上存在收分,柱头的形式也更接近科林斯式柱式;在1963年的维修加固工程中,当时的工程负责人加粗了柱身截面,也将柱头的形式改成了莲花花瓣的样式。
立面设计上,三段式设计配合立面开门上的装饰铁艺尽显西式风情;檐口的装饰与弥开罗卓笔下的美狄奇府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精美细致又简洁大方。建筑整体中轴对称,给人均衡感与正式、庄重感;立面细节处的白色方形横纵交错的石砌装饰在红色砖墙的底色映衬下使立面更加灵活却不失凝重威严。
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设计考究,做工精良,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所少有之建筑。设计人张邦翰是中国早期留法学人。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1926年北京的“三·一八”惨案,云大学生就由此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
1948年7月15日,会泽院爆发“七·一五”爱国学生运动。会泽院还是名人汇粹的地方,如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长期在此办公,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在此执教。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陈毅、贺龙等来校视察,均曾在会泽院召开座谈会、听汇报、作指示。
因为会泽院位于云南大学老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作为师生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会泽院两面开门,为人群的交通提供便利;但为了避免视线的穿透,两侧开门间又由房间与墙面进行隔断,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又不影响门厅本身的完整性。会泽院作为昆明早期少见的大型西式建筑,反应了当时民众普遍存在的对西洋文化的的崇拜与追求,代表着昆明市该时期的典型城市风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建筑。而它在将西式建筑的恢宏气势展露无遗的同时,又在细微处穿插着中国文化的特有符号,设计者张邦翰先生自己说:“其建筑采中西法式,存古而不泥于古,尚新而不专鹜于新”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会泽院后面是至公堂,与会泽院不同,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大红色的柱子,雕梁画栋,目前是云大的大礼堂。东侧有一排相对低矮的房子,是当年科举时代的考场,称为“贡院”。
贡院附近的映秋楼原为女生宿舍,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设计建造,风格中西合璧,昭示了当年梁林二人探寻中国建筑的思路。
映秋楼向西,钟楼附近有一座不起眼的石墩,这里是全国最早测算出昆明市经纬度的地方。云大风景优美,满足其中,感觉休闲惬意,不能错过的是银杏大道,就位于天文点以北,文渊楼到会泽院一带。棵棵银杏树枝繁叶茂,每年11月开始,银杏叶子变黄,整条路上一片金黄,颇为壮观。
2019年10月,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16.大理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坐落在云南大理古城人民路一静谧的胡同里,建于1927年。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南明“永历皇室”中入了教的皇太后、皇后、皇室随员等;二是四川部分教友迁移到了云南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昭通东北部盐津县等地,随后有四川的神父从宜宾到云南进行牧灵访问和传教工作,由此展开了天主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
教堂就坐落在大理古城一静谧的胡同里,当我们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满白族建筑风格的小街时,就见一古朴中融合着我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它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当我们走近时完全被它迷住了。它的教堂建筑特色独一无二,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相融合于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宝,飞檐斗拱,彩绘娟秀。它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游览参拜。
走进教堂,仿佛走进了古老的画廊和博物馆,北面墙壁布满了古老而优秀的西洋画,南面墙壁被一幅幅俊秀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所镶嵌,正面三幅画,中间一幅是教堂的微缩,记载了它的历史和风采据介绍整个教堂墙壁有六十多幅画,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两种不同的视觉感受,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妙的享受,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思考。教会适应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与时俱进,以本地化、处境化为传播和生存、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努力追求和从事的事业。
大理天主教堂于2012年为云南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卢汉公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4号,翠湖公园东门对面,为前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住宅。
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义时,卢汉在此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当日午夜卢汉宣布起义。卢汉公馆是云南近代名人私宅,且见证了昆明和平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卢汉及其军政人员率部起义,李弥等国民党军将领在昆明被扣。为解除国民党军对昆明的围困,卢汉拟将李弥、余程万放回。李、余也表示出城后,愿说服进攻昆明的国民党军向解放军投诚。但李弥离昆后,即与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汤尧商议,将部队撒到滇南的开远、蒙自一带,准备重整军队,卷土重来。
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现今昆明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砖石结构法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八角形,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为陡坡影山平瓦,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具有明显哥特式的风格。石柱、门套、窗套等石构件多有浮雕装饰,室内配有壁炉,内装饰全部采用进口柚木,主次卧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东西侧为三面体里面凸窗。红瓦黄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
2019年10月7日,昆明卢氏公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联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开始废弃不用。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绥江邱石麟(又名邱天培)接任龙陵县长,函请旅缅华侨会长梁金山先生“鼎力赞助”,并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冬亲自出面延聘印度工程师赖月笙率工程人员莅临现场指导。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初,西式钢缆吊桥终于改建成功,取名“惠通桥”。
1942年,日寇进犯滇西,为阻挡日寇进犯,守桥国军将桥梁炸断,将日寇阻挡于河对岸,为保证西南后方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军沿江布放,敌、我两军隔江对峙三年,日寇始终未能渡过怒江。1944年5月滇西反攻开始,该桥又被修复,成为中国军队反攻的起点和战时物资运输枢纽,惠通桥在我国的滇西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终将永垂于历史。
惠通桥。现在虽已闲置不用,但钢筋混凝土桥塔仍矗立两岸桥头,粗大的钢缆和上百根吊杆仍高悬江空,凝铸着厚重的历史气息,使人心生瞻吊之情。
下面一座即是滇西最长的钢混箱型截面拱桥———红旗桥,1974年6月落成通车,桥如玉石雕成,显示着现代桥梁的雄美伟壮。两桥相距仅400余米,但历史的反差却极为鲜明。雨季,江水涨溢,一江浑黄,激流浪索翻旋扯拽,洪蛮桀骜的气势让人望而兴叹。而再看江空两桥,又会想到人们征服怒江的强劲伟力,高超智慧,不但战胜了江谷天险,而且还一桥胜过一桥。冬春,水落滩现,江面净明如镜,无比地沉静温柔。新旧两桥倒映水中,纤毫可鉴,各有风姿。人们在征服怒江的同时,还在作画写诗。
惠通桥早在1993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滇缅公路惠通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19.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
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位于官渡区金马街道办事处方旺社区大羊方旺居民小组凤凰山上。“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由南京紫金山迁至昆明,继续开展科研活动。
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建成了各类天文研究观测室及观测研究设施,包括国内外古天文及云南民族天文展厅、天象厅、天文科普望远镜观测楼、4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赤道式日晷广场、地平式太阳历广场、陨石展厅、现代天文研究成果及航空航天展厅等并向社会常年开放,每年接待3万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科普教育作用。”凤凰山天文台见证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目前凤凰山天文台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使用和管理,去年维修过一次,目前未对外开放。
2019年10月7日,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滇缅公路成了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援助中国战略物资的唯一陆上通道,畹町就成了中美英三国盟军的大本营,物资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辆军车从这里将物资运往内陆,几十万中国远征军从这里出入国境,畹町才开始发展起来。畹町河对岸是缅甸的九谷镇,两国鸡犬之声相闻,边民自由往来,友好互市。
许多边民都有跨国姻亲关系,如混板寨仅有50余户人家,跨国婚姻就有20余户。许多缅甸人还到畹町经商,他们说缅语、卖缅货、使用两国货市,有的连招牌也用缅文书写。另外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商人也云集畹町,使畹町成了各国物资的集散地。
美国、法国的化妆品,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的首饰及工艺品,缅甸的小食品、农副产品、珠宝玉器,中国的各种工农业产品在这里都可以买到。
2019年10月7日,畹町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
-
(2021-02-03 18:22:03)
-
(2021-02-01 23:43:25)
-
(2021-01-30 16:28:31)
-
(2021-01-29 18:22:59)
-
(2021-01-28 17:51:18)
-
(2021-01-26 18:42:02)
-
(2021-01-25 19:27:32)
-
(2021-01-24 13:06:55)
-
(2021-01-23 17:40:08)
-
(2021-01-22 12: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