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季如何穿衣
在中国古代,每到炎炎夏季,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要讲究清凉。那时人们除了用手拿的扇子纳凉之外,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尽量把夏天的衣服做得轻薄而透气,并具有较强的吸汗功能。
要知道,古人非常重视夏天的衣服,早在6000年前,古人就学会了从葛、麻等植物皮中提取纤维制作衣料。《韩非子·五蠹》里说,尧就是“冬日麑裘,夏日葛布”。可见,夏天穿葛布是能够避暑的。
《北齐校书图》中身披透明纱衣的学士们
到了周朝的时候,夏天做衣服的布料已经有了细葛布和粗葛布之分了。春秋战国时期,葛布更是风靡一时的夏衣布料。当时,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为了表达自己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的诚心归降,就倾全国之力上山采葛,然后织成十万匹极其精细的葛布献给吴王夫差。
越国的女工们一边织葛布一边唱道:“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素兮将献之。”当时越国织出来的是细葛布,极其精细,这种葛布做出来的衣服在夏天穿起来既凉爽又舒服。
后来,唐朝诗人杜甫这样描写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生产的细葛布:“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意思是说细葛布犹如香罗一般轻而软。但是,因为葛这种植物生长慢,不像麻生长得快,当年即可收获,而且,在古代的中原地区,麻是广为种植的植物。
古代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从麻这种植物中生产出苎麻纤维,这种用苎麻纤维织成的布轻薄而透气,非常适合夏天的时候穿。于是,这种用苎麻纤维织成的布就渐渐成为古人做夏天衣服的专用布料。
《资治通鉴》记载:“唐天宝四年,夏,玉环热,玄宗令江南东道作蝉翼服,皆掩露。江南东道无应,民不从……”唐玄宗的爱妃杨贵妃身材丰腴,很怕热。天宝四年,唐玄宗下令江南东道命官,用当地最好的丝质,为杨贵妃量身定制夏衣,要求必须上加薄,但又不能显露肌。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可是,这样的材质实在找不出,这样的匠人也实在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不愿意做。他们知道,如果不符合圣旨,就会满门抄斩。江南东道命官万般无奈,只好如实禀报唐玄宗。好在唐玄宗没有动龙颜之怒,此事就不了了之乐。
再者,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金瓶梅》中就多次写到了夏天的衣服。比如在第二十七回里写到,西门庆给蔡太师的寿礼中有两套杭州织造的大红五彩罗缎丝蟒衣,还有两匹玄色焦布和大红纱蟒,接着又写了李瓶儿穿着大红焦布比甲。
《金瓶梅》里所说的“焦布”,其实应该是“蕉布”,也称为“焦葛”,就是把芭蕉的茎加工成像丝一样的东西,然后放入加了草木灰汁的温水中除去其中的杂质,纺织为布,用来做夏天的衣服,穿起来轻薄而凉爽,可以驱除暑热。当然,古代有钱人家在夏天穿得最多的还是纱。
元 钱选《招凉仕女图》
《金瓶梅》中写到了有一年的六月初一,西门庆在花园中的翡翠轩里消暑,这时,“只见潘金莲和李瓶儿家常都是白银条纱衫儿,密合色纱挑线缕金拖泥裙子。李瓶儿是大红焦布比甲,金莲是银红比甲。惟金莲不戴冠儿,拖着一窝子杭州撵翠云子网儿,露着……额上贴着三个翠面花儿,越显出粉面油头,朱唇皓齿。”
潘金莲和李瓶儿这两个人间尤物在夏天竟然穿了这么多层的衣服,难道不会太热吗?接下来看一看,“止撇下李瓶儿,西门庆见他纱裙内罩着大红纱裤儿,日影中玲珑剔透,露出玉骨冰肌”。
李瓶儿的纱裙内还穿着纱裤儿,而且,即使穿了这么多层的衣服,李瓶儿这个美人在日影下依然是肌肤毕现,她穿的夏天的衣服的薄透是可想而知的。居室里所有的南北朝向的门窗装一层窗(门)纱,届时将门窗打开,既可以拒蚊蝇于室外,又能将习习凉风“请”进来。
很多古人除了在夏季尽量穿薄服,同时也采用一些至今仍有用的消暑方法:每晚临睡前,取出来放在井水里“冰镇”过的湿布巾,用来揩洗凉席、枕席,可以拥有一个凉爽的卧榻;有的在室内养几盆夏菊花、薄荷、茉莉花等花草,这些花草吐放的缕缕清香,可使人通过嗅觉而作用于有关神经,产生凉爽宜人的感觉;有的则会请画家写上几幅咏冬吟寒的诗句,或者画上几幅冰山雪景或小桥流水之画,通过视觉作用,产生丝丝凉意。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